陈小虎歌手的个人资料-吃花椒要骂、说方言要骂……微信对骂群突然流行 对此你怎么看

    陈小虎歌手的个人资料-吃花椒要骂、说方言要骂……微信对骂群突然流行 对此你怎么看

怀着好奇心加入一个对抗群后,一系列的裸黄动态图片在成都女孩温如玉面前刷屏,让她感到“恶心”。温如玉是在校学生。她没有男朋友,也没有谈过恋爱。她没有按照“规则”行事。她在退团前,以“传播色情暴力内容”向后台举报了对抗团。

顿时,各种花式骂团席卷网络。成都商报记者潜入多个对抗群,发现大规模的辱骂言论,甚至有色情信息充斥其中。10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微信方面获悉,微信平台已介入。一旦通过验证,将执行包括但不限于关闭功能和限制登录的处理。

各种微信对抗群悄然流行。

怎么骂?

从深夜骂到凌晨,从凌晨骂到凌晨。

不吃蒜,不吃香菜,就要撕。

“我可以发誓吗?”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朱并不容易被吓到。他刚刚通过微博搜索加入了一个以该地区为名的微信群,就看到一个网友发布了这句话。他选择了沉默,打算观望。结果,他非常惊讶。没有理由,没有必要每天走程序,“xxx狗”…一个网友很快就被另一群网友“问候”了。

很快,对单个人的谩骂变成了对一群人的谩骂。方言差异、地域差异、饮食、长相、发音甚至火锅的味道都成为了高度对立的虐点。在这场滴水不漏的“战斗”中,每个人都是诅咒者,都是被唾骂者。然而,虽然场面失控,但大多数人并没有选择逃离。他们要么参加了战斗,要么静静地看着。

“就是这种感觉。”习惯了这个群体以后,朱就不容易说了。这几天,他在工作上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生活上也没有和配偶搞好关系。他对年迈的父母也充满了悔恨。在发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后,他日常简单的看书、打游戏都无法让他发泄压力,只能在法律范围内通过特殊的、相对激烈的方式来缓解。他所属的微信群的公告写着:“随意进行人身攻击。”既然“随意进行人身攻击”是公认的游戏规则,你就不应该有太多的现实顾虑。朱并没有想的那么轻松。

没饭吃也能吃,打架也停不下来。于是,从9号晚上10点到10号早上9点,这个微信群瞬间从几十人的小群发展到了322人的大群。从午夜到凌晨3点,从凌晨4点到黎明,这个群体异常活跃,而且数量还在增长。

骂什么?

起源于骑士和勇士球迷的对抗。

劝,又受不了自动退群。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本轮微信“对抗团”的爆发,是不久前nba总决赛骑士与勇士的一场激战。勇士连续四年相遇,球场上的恩怨已经蔓延到每一个球迷的生活中。赛后双方球迷建了一个群,球迷聚在一起开始骂:群里全是谩骂。看到最污的话后,很多心理承受不了的人选择了退团。

目前,这个最初的对抗团体已经被举报解散,但其影响并未结束。据成都商报记者查询,红锅与鸳鸯锅、爱恨花椒、微辣、中辣、极辣、全键盘与九宫格、90后与90后、麦当劳与肯德基、英雄联盟与王者荣耀、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Aauto faster与Tik Tok、情侣与单身等群体…

“群里全是互不认识的人。如果是朋友或者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谁敢这么做?”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朱毅也加入了这场“战争”:“我@遇到几个刚说过话不久的人,他们都不用讲道理,就一个个骂人。我一开始有点害怕,但是当他们转过身来用言语攻击我的时候,我就有点激动了。”没过多久,又有一群人开始骂了起来。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用独创性和独创性来骂,朱连想给那个“他/她”一个赞都不容易,但他没有这么做,因为骂群的规矩是:骂人,劝人打架,受不了的,自动退群。赞美的话我就不多说了。

为什么骂?

跟风扫码进群有多好奇?

有人发泄,有人“围观”

9日,成都商报记者通过各社交平台满天飞的二维码,成功被安排与四川挑战宇宙、王者荣耀vs英雄联盟、南北、方言互骂、爱家等7个微信群见面。

这些群以100人为主,也有几个500人的。群信息发布活跃,手机离手一瞬间,就是“99+”未读信息提示。潜伏许久,记者只觉得手机一直在响。

因为害怕被投诉整改,个别群频繁更换微信群名。比如上面列出的“相亲相爱一家”这个群,一开始有“骂对方”或者“滔滔不绝”的字眼,后来改成了“夸对方”,最后全部删除,变成了“相亲相爱”。还有一种更隐晦的表达方式,就是把“骂”改成“rap”等英文单词,一个带有地域特色的“xxxx骂团”就变成了“xxxxrap”。英文单词rap,意思是说唱,在最早的群体中被形象地比喻为说唱,因为有网友连贯地骂人,押韵。

骂群都是些什么人?通过观察,记者了解到:有人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的二维码扫码,大多是出于好奇跟风而临时创建的群;第二,在现有的骂群中,群成员广泛传播,不断增加新成员。看各个群,群友大多是陌生人,开场的问题如“你是哪里人?”“你多大了?”“学习还是工作?”“已婚还是单身?”就不介绍了。群成员设置隐私,微信信息隐形,陌生人加微信私聊的愿望被谨慎对待,不予理会。

加入骂群的动机是什么?除了释放压力,发泄情绪,大量的人加入骂群,不说话。他们喜欢观看和争论。

微信平台回应

宣布“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

如果查实,封号,限制言论。

该团体的极端脏话和不当图文视频引起了微信平台的关注。10日,成都商报记者联系微信,对方发来公告。在公告中,微信安全中心发布了《关于微信群聊中文明对话、理性表达的规范和建议》(以下简称《规范和建议》)。

《规范与建议》显示,目前已有用户接到投诉,称名为“xx对抗群”的微信群存在辱骂、地域歧视等一些不文明行为,甚至存在色情、赌博等不良信息。这些行为违反了微信个人账号的使用规范,也影响了用户在微信群聊中的整体交流。对此,平台已对用户投诉证据展开调查,一经查实将立即处理。处理方式为:对于个人账户,将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关闭停止功能、限制登录等处理;如果明确对微信群存在整体恶意,则实施限制群功能(封杀群)的处理。

用户如何在微信群里举报违规行为?微信也给出了投诉方式:点击群聊页面右上角的“…”,再点击“投诉”,然后选择违规类型。查看聊天证据并提交后,就可以完成群违投诉了。

心理学家

简单粗暴,走骂战的捷径。

无法从根本上减压。

骂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情绪宣泄的正确渠道有哪些?就此,记者采访了四川省科协心理委员会、四川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心理咨询师张可。

张可指出,虽然这种方法可以迅速缓解人们过度压抑的情绪,但网络责骂仍然弊大于利。一个人今天在网上发泄,明天就不发泄了吗?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压力源后,他/她会继续选择在网络上发泄,而且这种行为会反复强化,频率会越来越高。最后网上骂的会无处不在,一发不可收拾。粗口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对于处于语言掌握和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如果他们在网上收到很多颠覆价值观的言论,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如何正确的发泄自己的情绪?张可认为,网上的责骂是直接、粗鲁和不合理的。加入网络,通过这种“捷径”的方式,在极快的时间里获得了短暂的快感,但负面效应比比皆是。真正的情绪宣泄需要一段时间,一段时间。简单的减压方式无法让人满意,而传统的减压方式需要一定的时间,正确的方向和持续的动力才能产生效果。就像心理咨询一样,不太可能在咨询了心理老师一个小时后,人就立马彻底转变,正道往往是漫长的。

律师的声音

诅咒网络空间里的人。

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微信互虐潮下有哪些实际或潜在的法律问题?

泰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秀认为,在网络上公开侮辱对方,情节严重的属于违法行为,是对他人人格的侮辱,是对自己名誉的损害。如果在虐待过程中泄露了他人隐私,也涉嫌违法。最后,发布虚假恐怖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涉嫌构成刑事犯罪。

君则君(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小虎详细指出,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传播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信息。发现网民违反本规定的,根据《办法》第十条规定,接入、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国际联网的互联单位、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保存相关原始记录,并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告。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说脏话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应该先承担行政责任。根据《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在网上骂人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违反治安管理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

其次,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其实网络骂人还是属于一般侵权,只是侵权的方式和载体比较特殊。由于互联网的高度开放性和网络言论的随意性,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在网络上辱骂他人,比日常生活中辱骂他人对自己名誉的损害更大。

如果在网上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侮辱罪,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严重行为。就网络上脏话传播的速度、范围和影响来看,应该算是“明目张胆”了。刑法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成都商报记者戴佳佳受访者供图(文中姓名为化名)

编辑关丽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