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黄安个人资料-弘扬大别山精神 把老区建设得更好

    歌手黄安个人资料-弘扬大别山精神 把老区建设得更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①:烈士陵园,鄂豫皖苏区首府,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

资料图片

②:安徽省六安市爱心妈妈公益协会爱心妈妈正在为裕安区狮子岗乡杨店小学留守儿童讲述革命故事。

田开平摄(人民视觉)

地处大别山的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风景如画。陈力摄(人民视觉)

鄂豫皖苏区是我党重要的党建根据地,焦尤鲁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豫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横跨长江、淮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临南京,西临武汉,绵延八百里。山川雄伟壮丽——这就是大别山。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大别山是鄂豫皖苏区首府。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根据地之一,诞生了许多红军主力。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里“28年红旗不倒”;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军队千里挺进的落脚点…无数英雄儿女,怀着理想信念,投身革命洪流,英勇奋战一个又一个,不怕牺牲。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辉煌的大别山精神。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党的建设的重要根据地,焦尤鲁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今,大别山精神正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在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展览墙上,一张黑白照片展现了中共小甸集特别支部旧址小甸集小学历经斑驳岁月的历史原貌。

1922年春,中共小店集团在安徽寿县成立,次年冬天扩大为小店集特别支部。党的地方组织的建立,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的革命斗争历程。

1927年11月13日晚,在中共黄麻特委的领导下,自卫军、志愿军和数千名手持土枪、刀枪的农民从四面八方涌向黄安城,发动黄麻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了县城,红旗第一次插在了古城黄安。随后,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宣告成立。这是大别山区第一个工农政权和第一支人民武装,是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发展和红四方面军建设的起点。

从黄麻起义到柳火起义,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斗争,我党先后在鄂豫皖三省建立了三个根据地和三支红军。土地革命从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之势。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艳的红旗挺立!”红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在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广为传唱,成为当时革命形势飞速发展的生动写照。

鄂豫皖苏区根据地从东起淠河,西至平汉路,北至淮河,南至黄梅、广济,总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50多万。它有6个县城,在26个县建立了革命政权。在这里,红军主力发展到45000多人,各县独立师、游击队、赤卫队也发展到20多万人。

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建立不久,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围剿”就开始了。1930年至1932年,鄂豫皖红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三次“围剿”。由于“左”的错误,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了。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离开辛辛苦苦创建并为之战斗牺牲的根据地,开始了漫长的西征。

但是,大别山军民的革命斗争并没有停止。到1934年冬,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只有4个不完整的小根据地,不足1000人,干部战士加上伤员只有1000多人。睡在山里,他们不仅没有温饱,而且长期吃不到盐。几乎都是靠野菜和树根为生,过着难以想象的艰苦生活。“树不能砍,山不能烧。只要有青山在,哪里就有红军……”鄂豫皖军民经过长期革命烈火的考验,没有被敌人的暴行所吓倒,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征服,表现出对革命到底的坚定信念。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抗日,奔赴民族解放新战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李先念同志率新四军、豫鄂入纵队,在大别山西部建立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刘邓的军队千里挺进大别山,实现了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伟大历史转折……直到新中国成立,大别山一直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重要活动区域,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革命年代,大别山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共有20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登记在册的烈士超过13万人。

宝贵的精神财富,前进的强大动力。

鄂豫皖苏区领导人民英勇斗争的英雄事迹,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永远镌刻在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上。大别山精神已经成为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大别山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献出生命和鲜血,在白色恐怖和极其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坚持不懈,涌现出无数革命英雄和仁人志士。中共中央党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林指出,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凝聚了大别山军民对党的忠诚、执着和毅力。为了粉碎旧世界,建设新社会,大别山的英雄儿女决心把革命进行到底。他们屡败屡战,越打越勇。他们以悲壮的牺牲,创造了苦难和辉煌,中国革命的红旗一直在大别山上空高高飘扬。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为了革命和大局的需要,大别山军民总是从大局出发,用自己的牺牲为全面胜利创造条件,表现出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大别山红色资源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庆刚说。一九四六年十月,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了为党起草的《三个月总结》,他说:“在过去的三个月中,中原人民解放军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了艰难困苦。除一个已转移到老解放区外,其主力在陕南、鄂西,创建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还有鄂东、鄂中坚持游击战争的部队。凡此种种,对于老解放区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正在继续帮助,在今后的长期战争中,还将起更大的作用。”这是对大别山军民大局观和奉献精神的致敬。

“小黄安,每个人都是英雄;锣响,四十八万;男的会打,女的会送饭……”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斗争能够长期坚持,就是紧紧依靠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战斗。大别山人民积极为革命军送去衣食、医药、药品,搬运伤员,传递信息。“父送子,妻送弟,兄弟争沙场”的感人故事流传至今。王树林说,党是为了人民,人民热爱党,军队热爱人民,人民拥护军队。党、政、军、民心连心,同德对立,汇聚起推动大别山革命永续发展的磅礴力量。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党政军民团结奋进,筑起了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铜墙铁壁。

刘邓的军队千里跃过大别山,南征强渡汝河面临严峻考验……最终,刘邓的军队以无比的勇气和魄力成功强渡汝河,挺进大别山,圆满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伟大战略任务。田庆刚说,大别山根据地不仅是我们党创建最早的根据地之一,而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大别山军民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体现了听党指挥、英勇善战、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

“大别山精神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田庆刚说,在大别山形成的大别山精神,是老区人民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也是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革命之山,英雄之山,奋进之山。

群山巍峨,江淮浩荡。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锻造的大别山精神,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进。

红二十五军用过的手枪,老红军刘明邦用过的铜水壶,中共东北路委员会发的喜讯…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1000多件红色文物向人们讲述着那段不朽的历史。

“我爷爷从1928年参加革命到全国解放,带领大别山人民坚持斗争了21年……”刘小妹是老红军刘明邦的孙女。每当她提到她的祖父,她都感到自豪。“我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给孩子讲爷爷那一代的红色故事。”

新县有国家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单位14处,革命历史古迹365处。2020年,由烈士家属和红军后代组成的新县英雄山党支部揭牌成立。

在六安市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皖西革命历史、著名烈士和108位皖西开国将领的事迹通过图文展板、声音、光电技术等手段立体展示,革命军人的生活用品、作战工具、书信、信件等物品逐一陈列…纪念馆展示了大别山革命历史和皖西著名烈士、开国将领六安的光辉事迹。参观完纪念馆,六安市金安区石桥镇旗杆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蒋海波深有感触:“这次红色教育,进一步坚定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切实弘扬大别山精神,不忘您的首创精神,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贡献力量。”

在湖北红安县,在鄂豫皖苏区黄马起义纪念园,红安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烈广场、将军陵园、红军公墓、革命烈士纪念墙,无声地讲述着革命先烈的故事,让人仿佛进入了那个辉煌的时期。

大别山红色资源成为党史教育的生动课堂,带给人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大别山是革命之山,英雄之山,奋进之山。今天,历史的光芒照耀着现实,大别山红土地涌动着新的潮流。

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革命老区在新的发展阶段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让革命老区人民逐步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

近年来,鄂豫皖三地依托红色资源,充分挖掘大别山革命故事,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新县2020年共接待游客92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3亿元;在安庆市,曾经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全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用实践诠释了“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在大别山南麓,湖北习水县十月村,近年来加快转型,建成一批商贸市场,跻身全省百强村。家家户户住小洋楼,开汽车…

魏大别山,红旗永远飘扬。

是最好的历史教科书。大别山精神不仅是革命时代的精神支柱,也是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动力。在烽火岁月里,大别山人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如今,亿万中国人延续着自己的红色血脉,奋力向前梦想,不断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画卷!

本版总协调:张硕

布局:安迪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3日06版)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