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田丰个人资料-从B站破圈,看青年文化

    歌手田丰个人资料-从B站破圈,看青年文化

来源:解放日报

在今年的汉服日,真人还原“簪花娘子”造型的视频获得了大批网友的称赞。

哔哩哔哩之前的线下服饰活动。

古琴社的民乐演奏以审美的形式征服了网友。

罗翔的刑法课已经成为哔哩哔哩的顶级课。

继2019-2020年哔哩哔哩首届跨年晚会成功举办后,近日,哔哩哔哩上的科普视频和刑法老师罗翔的网络课堂继续引爆社会话题。

哔哩哔哩被称为“Z世代”(90后和00后的统称),是一个文化聚集地。年轻人特有的文化活力和创造能力,一旦被“打破”,总会引来好奇和围观,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青年文化在“玩”什么?我们从哔哩哔哩的几个流行文化标签入手,观察它们的特点,想象面向未来的新生代文化。

科学普及

两种知识塑造了两代人。

3月初,刚落户哔哩哔哩的新账号《刑法罗翔》跃居榜首。账号开通三天,粉丝数突破100万,第一个视频播放量突破600万。为什么能有大量年轻网民喜爱刑法专业小众的内容?

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罗翔第一次在网络上走红,源于法律考试辅导机构上传了他在哔哩哔哩讲课的一系列视频。课程通俗易懂,“金句”不断。虽然早期吸引的网民大多来自法学专业,但在哔哩哔哩鬼畜区,网民们进行了二次创作,将罗翔的讲座剪辑成爆笑视频,从而积累了一定的人气。

有人说,罗翔的讲课风格就像在说相声,普通人觉得很有趣。他是这样解释这个案子的:一个男人试图暗算一个女人,女人假装服从后,趁他脱衣服的时候把他踢进了粪池。那人爬了三次又被踢了进去,最后那人淹死在粪池里。女人的行为是不是太过防御?答:不,还是属于正当防卫。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站在事后理性人的角度看问题。如果你是这种情况下的女人,你会踩几级台阶?我甚至不得不用砖头砸他的头。

与此同时,哔哩哔哩的“stem”文化使他成为热门话题。罗翔口中的每个主角都叫“张三”,偷、打、卖假药…哔哩哔哩网民创造了一个虚拟人物“张三,一个法外狂热分子”,并创造了“三三晚”、“三晚”等梗。在罗翔讲课的视频中,经常有各种梗的弹幕刷,让新人一头雾水,但老粉丝们却有自己的集体默契,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氛围。

罗翔不是个例。大量的科普UPowners(上传音频和视频的人)在哔哩哔哩拥有大量的粉丝。在哔哩哔哩几大区,“科技园区”诞生了很多头部账号,观看量一直排在前列。如2019年底入驻哔哩哔哩的硬核半佛仙人,制作了《你的身份隐私是如何被贩卖的》、《支付宝背后的秘密大改版》、《减肥产品是如何骗你钱的》等科普视频,平均每集播放量约300万。

疫情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等媒体转发的视频《电脑模拟程序告诉你为什么还不到出门的时候》也发源于哔哩哔哩科技园区。制作人杨涛,现实生活中的90后程序员,有一个“当老师”的爱好。他曾经在线上线下的培训机构兼职授课,但是学生很少,所以他把教学内容做成视频,每集平均时长15分钟左右,在哔哩哔哩上映。没想到,他由此收获了一大批学生粉丝,甚至有粉丝留言说:我在大学里上了一个学期都不懂的专业课,看了杨老师的十分钟视频,马上就懂了。

为什么效果这么好?杨涛的视频中没有出现旁白。专业知识通过3d动态演绎直接展现给观众,类似于国外讲解宇宙奥秘的科普视频,效果比口头讲述更加生动。但在这背后,需要制作人掌握一系列的软件技巧、剪辑技巧、编程技巧。杨涛每天下班回家后,除了吃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埋头做视频。一个视频至少要半个月才能写完。

杨涛说,他在大学的时候听了一学期的专业课都不懂,所以自己去感受,知道网友“不懂”的难点在哪里。他自诩“当老师有点天赋”,并在视频中使用了一系列类比技巧,比如用武器流星锤来对比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用交通流量来对比电流。堵车就像短路。在短短的几张图中,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电子世界”割裂开来,进行分析。有一组图片,为了说明电流是怎么回事,无数粒子的振动汇聚成一个“水流”的动态,网友评价“做得很生动”“我瞬间就明白了”。

“用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视频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讲解知识,会事半功倍。”杨涛说。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做“去哔哩哔哩学习”。2019年,哔哩哔哩学习up数量同比增长151%,学习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74%。然而,根据教学大纲,这种“学习”与在线课程并不相同。它们涉及天文、地理、法律、政治、生活等。,它们的内容包罗万象。视频的风格还是比较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口味的:快节奏,有趣,新鲜,生动,有梗,满足了猎奇的心态。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田丰认为,视频制作者迎合年轻人的新奇想法,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其实是不够的。把它看做一个补充,激发兴趣,没什么坏处。而真正具备专业系统知识,能够引起人们思考的“生产者”,大多还处于文字时代。“接下来,我希望思想生产者和年轻传播者能够互相融合,提供有深度的内容。”田丰说。

事实上,哔哩哔哩已经开始尝试。比如妈咪说,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站一个关于黑洞照片的科普广播,人气近145万,视频播放量超过110万。此后,物理所联合哔哩哔哩开展了“科学是可爱的”线下科普活动,并全程直播。站内话题浏览量超1500万,弹幕近1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近1.5亿,讨论量超7万。还有中科院博士、鬼谷、果壳、混沌博物馆、科普中国等官方账号。,所有这些在哔哩哔哩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潘际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体现传统和线性逻辑的书面知识,以及以网络非线性图像形式生成的知识。无论是从认知和情感上处理交互参与性更强的网络图像信息,还是处理严格遵循线性逻辑的文本信息,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媒介知识环境培养了两代不同思维的人.\”他说。

写作知识对思维的规训不会轻易被取代。毕竟人类文明积累的知识很多是靠文字而不是靠图像。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催生了一种新的人,“Z世代”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力、知识生产能力和特定的图像处理能力。新旧知识形态没有区别,但有可能在未来,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更能引起他们共鸣,传播效果更好的数码影像知识会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在离散的数字网络环境中,多媒体交互式知识系统催生了新的“文化素养”和分散的创造力。潘际认为,这种现象值得更认真的对待和思考。

中国艺术风格

当代蒙太奇景观

自从除夕夜晚会大受欢迎后,哔哩哔哩的名声就爆发了。有人高喊“我们这一代终于有自己的跨年晚会了”,这是“尊重年轻人的胜利”,是“青年文化的破圈”。

但是有一个逻辑没有完全解释清楚。例如,方锦龙的民乐节目显然是典型的央视春晚节目。为什么会成为年轻人的偏好?

近年来,随着古装剧、夏衔剧和夏衔游戏的流行,“国风”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流行文化,并拥有特定的圈子。比如汉服俱乐部如雨后春笋,古镇景区经常有“汉服小姐”结伴出游。就连上海人民广场、虹桥天地等钟爱“国际范儿”、“都市范儿”的繁华商圈也不例外。身着汉服、手持团扇的少女憧憬生活,出现在大都市的大街小巷。很多路人都习惯了。

“古乐”也成为年轻人情有独钟的类型。一大批古代网络歌手相继走红。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名字,但在网上却有数百万粉丝。一些网络新歌在点击率上可以和顶级歌手相提并论。CD在3分钟内就卖完了,音乐会的票也卖完了。商演的价值不亚于一个明星。但对于不了解古风圈的主流人士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似乎彼此生活在“两个平行世界”。

还有一群中学生,爱用文言文写歌词。虽然被批评为华而不实,误用,但恰恰说明年轻人对“古韵”“古风”这种独特的审美形式情有独钟,玩得很开心。

近年来,哔哩哔哩民间音乐、舞蹈和奇装异服国家利益圈的人数增加了20倍。2019年,哔哩哔哩国风粉丝8347万人,其中83%的粉丝年龄在24岁以下。今年1-3月,哔哩哔哩国风视频提交量同比增长124%,国风UPowners同比增长110%。其中,以“古风”、“传统文化”、“民乐”、“中国舞蹈”为标签的视频投稿数量尤为突出。有财经人士在分析年轻人对国风的执念导致的消费热潮时,称之为“第三次国货运动”。

今年3月底,中国青年新媒体协会和哔哩哔哩联合主办了第三届中国时尚日网络晚会,由共青团中央在哔哩哔哩平台直播。哔哩哔哩精心准备了730分钟的现场直播和320分钟的录制节目。

其中up的古琴诊所(上海紫琴社)带来了一场有趣的民乐表演。古画黄色的底色中,一群身着古装的人演奏着七子之歌,仿佛古画中的乐师在“动”。此前,秦社与中国服饰修复集团合作,在电视剧中播放了《长安集》中《最长的一天》的视频,在、微博、youtube获得了超过5000万的点击量。在youtube上,他们获得了来自俄罗斯、法国、克罗地亚、巴西、日本等国的外国粉丝。有网友评论:“他们可能是下一个梅花。”

钢琴俱乐部的成员大多是80后、90后。成员唐斌回忆,自己从小学习长笛这种西洋乐器,但当时被父母逼着学,不喜欢。他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看了电影《英雄》里的一场棋厅戏,被剧中人物弹古琴的一幕击中。此后,他以逃课为代价,偷偷学了古琴。直到今天,他已经成为一名古琴老师。“这就是你喜欢的和你父母逼的区别。”他说。

秦想到用古画的形式来表现民乐,其实背后也有一些纠结。成员白无暇承认,她独自演奏古乐的视频在哔哩哔哩的流量很低,古乐似乎“跑调”,很多年轻人根本听不懂。但她一旦用古琴演奏电影、动画、音乐,这些耳熟能详的现代歌曲与古琴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往往成为年轻人喜欢的爆点。

同样,从事古装古妆考证的王也一直为现代人的审美不接受古装的真实还原而苦恼,也没有多少人感兴趣。

成员们意识到,最好把简单的民乐作品和服饰修复作品结合起来,用综合的审美形式包装演出。于是就有了“国画动”的演出,结果真的火了。但也从侧面说明曲高和寡,真正了解民乐并对其感兴趣的年轻人还是少数。

我不明白,为什么哔哩哔哩网民喜欢方锦龙的节目?有网友这样回复:我大概是把它当特技表演来看的吧。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老师秦怡也有同样的困惑:“从音乐的角度来看,方锦龙的演奏没有特别的突破和创新。为什么这次在哔哩哔哩一炮而红?”有人告诉她,有些歌曲是动漫歌曲,是哔哩哔哩网民熟悉的,这是吸引年轻人的“特色”。

秦怡认为,快节奏的生活和丰富的信息选择,让现代人很难静下心来欣赏音乐的内涵。年轻人喜欢国风,更多是为了好玩,也是为了寻找丰富的情感刺激。但是这种玩的心态不一定不好。\”中国古代的音乐家大多是兼职的,交朋友是为了好玩,也是从爱好开始的.\”秦毅说。相反,近百年来,中国乐器“职业化”后,似乎需要在正式场合认真完整地演奏。

潘际描述年轻人创造国风,往往通过一种“当代蒙太奇拼贴”的手法呈现一种视听奇观。老一辈的很多人把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根基,作为教育水平和文化品位的象征,在实践中不断仰望和致敬经典。在追求民族风格的创作中,年轻人更喜欢适合公共表演的风景甚至奇观,综合运用强烈的感官刺激和肢体手势进行现场表演,创造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亚文化体验。

这样看来,民族精神是青年文化的一个标签,但只是一个标签。对待传统文化,“Z世代”更加自由轻松,在其中嬉戏,与老一辈完全不同。可能需要与主流社会所期待的“国学复兴”形成更有效的双向对话和相互理解。

跳舞

在山里寻找知音。

几乎每一个接受采访的老哔哩哔哩迷都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去哔哩哔哩的原因,说是为了看哑剧(动漫)。然而,在那之后,我被哔哩哔哩的其他视频内容所吸引。

1993年出生于谢丽尔(网名)高中,每天花一两个小时看哔哩哔哩音乐区和舞蹈区的视频。出于热爱,网友们模仿二次元角色的服饰,唱动漫歌曲,在家跳舞,制作视频上传。当时弹幕的氛围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多是鼓励,就像一群歌手舞者交流的小社区。

如果你把这些歌曲和舞蹈视频发到其他网站,就像打棉花一样。谢丽尔形容,“路人很多,但他们不理解”。他们不知道歌的出处,不知道舞者扮演的是哪个角色,也不知道某个动作是不是游戏招式。在哔哩哔哩,二次元的粉丝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且他们还互相传递信息。就像暗号一样,他们在弹幕上创造了“只有自己人看得懂的交流符号”。

1994年出生的肖飞(网名)说,她很享受哔哩哔哩年轻人特有的社交默契,抛出的“梗”被对方理解和接受。从弹幕、分享、评论,到视频本身,山河故友的温暖无处不在。“你能感觉到大家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些角色和作品,所以才会自己去唱,自己去演。无论好坏,都是因为爱。”肖飞说。

然而,近年来,打破圈子后的哔哩哔哩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二次元。网络名人入驻,用户破圈。弹幕言论的变化尤为明显。比如舞蹈区,有的弹幕会说舞者“丑”“身材差”“腿粗”。

但是今天,在哔哩哔哩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室内舞蹈。如果出现在其他网站上,还是会有大量路人网友表示“不太懂”。圈子文化培养了小圈子里的身份认同,但也让一些文化不被外界了解。

田丰认为,上一代人和年轻人之间存在信息壁垒,文化生产方式与这一代年轻人脱节。年轻人在玩什么?“我们不知道。在打破圈子之前,我们从未听说过,从未接触过,也从未了解过”。上一代人从来不明白汉服逛街的意义,也不明白重新剪辑现有视频是什么意思。这些作品既不高大,也没有意义,只是供人欣赏。

但这就是青年文化,追求创意,乐趣,新奇,不为其他功利目的。尤其是在技术的帮助下,“Z世代”表达爱的方式不再是默默旁观,而是积极创造。热爱一个角色,自己去担当一个角色。讨厌一部小说的结局,自己重写整个故事。他们热衷于视频和文字的二次创作和改编,用创作来表达情感,而不是表达观点。

联盟班/讲座

打破次元壁,一起玩。

有些人经常用“青年亚文化”来指代哔哩哔哩文化。本来是指被边缘化的青年群体,对成年人的社会秩序采取颠覆和反抗的态度。20世纪中期,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学者集体写了一本书叫《通过仪式进行反抗》,青年亚文化成为研究热点。西方学者认为其特征之一是边缘性、颠覆性和反抗性。

然而,中国青年文化并非如此。田丰和潘际分享的观点是,中国青年相对更内敛温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些儒雅,反抗性不强。充其量“我玩我的游戏,但你不懂,我们也不会互相干涉”。如果主流人群或上一代人表示愿意倾听和理解,他们会更乐意分享。圈内圈外的双重认可,让他们的喜悦倍增。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已经从过去单位包办一切的组织形态,转变为市场化、原子化的个体生存形态。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群体认同是个体的主动选择。现在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原生爱好自主选择如何玩耍,寻找自己的同伴,建立认同感。

\”他们的群体认同与传统的集体主义并不完全相同.\”田丰解释道。比如同样是爱国表达。老一辈经历了革命教育,现在年轻人的爱国情怀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自信和自我认同。你骂祖国,就等于骂我。所以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简单的带过去。

今年疫情期间,复旦大学将团课放在哔哩哔哩,每周开展一次与防疫知识相关的“云团课”。到目前为止,已经发行了七期。例如,基础医学院的陈谈到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谈到了“全球治理的压力测试”。

有趣的是,在校园里数万人观看了第一场讲座后,哔哩哔哩录制和播放的视频数量达到了13,000。从背景来看,注册观众最多的是云南、湖南和广东,分别占32%、17.5%和16%。也就是说,视频的点击量并不取决于最初团委的号召,而是凭借优质的内容本身受到青年的喜爱。

“我们始终牢记这句话:‘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像盐一样,但不能只吃盐。最好的方法是将盐溶解在各种食物中,自然吸收。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王睿这样描述。

探索青年文化,说到底,不是为了进一步证明他们有多独特,最终是为了彼此对话,一起“玩”。(记者龚)据

歌手田丰个人资料-从b站破圈,看青年文化,田丰 歌手,歌手田丰什么地方人,音乐人田丰个人简介,田丰音乐人,演员田丰个人资料,田丰是什么人,你认识田丰,音乐人田丰专访,北京田丰个人资料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