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孙燕姿个人资料 歌手孙燕姿最近照片

歌手孙燕姿个人资料 歌手孙燕姿最近照片

冷门歌手孙燕姿、辞藻堆砌李清照。

稍显做作李太白,不够古风苏东坡。

每隔一段时间,网上就会冒出与之类似的梗,引发大家一顿哄堂大笑,然后再催生出一阵吐槽,之后等待新的好笑段子出现。

我第一次在豆瓣推荐页看到豆友分享的“冷门歌手孙燕姿”的截图时 ,第一反应也如同雪姨上身一般,想对她说“好大的口气”!

歌手孙燕姿个人资料

前一代人的中心主义vs后一代人的中心主义

不过转念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偏差,以及为什么我们觉得一个00后因为周杰伦的流量差而怀疑其艺术成就是可笑的?为什么我们认为一个小姑娘称孙燕姿为冷门歌手很荒谬?

我想,第一点原因便是,站在我们也就是80后及90后的立场上看,我们青春时代最闪亮的星星论实力论人气哪一点不必你们现在的流量花瓶强,你们竟然有眼不识泰山,小小后生,可笑可笑。

我们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者,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对于这些人物、事件拥有共同的记忆,我们自然知道他们有多热门。而且我们还活跃在网络上呢,还没有死绝呢,突然之间自己少年时代的偶像在后浪小朋友口中就成了过气标本,这对于我们来说,除了觉得他们无知也让我们伤感。

其次,我们需要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知道的事对于下一代的小孩来说就是必修课?他们有看电视剧、电影,听歌、追星需求的年纪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出现在了选秀的舞台上。我们听《七里香》的时候,应该不会主动去复习《涛声依旧》吧?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他发现了一个视野之内唾手可得的新鲜、好玩的事物,他的目光自然会被其吸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消费一种文化产品其实并不需要考据精神,更不必系统地学习其发展演变史。而00后不识周杰伦、孙燕姿虽然于理不太应该,但从人的惰性角度来看,也很容易说得通。毕竟,每一代人都觉得自己这一代是天选之子,下一代都是烂泥扶不上墙。

遗忘,才是历史记忆的底色与常态

我想,从上面的例子来看,这是否说明遗忘才是历史的底色,记忆的常态。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掌握知识,延续文化,正是因为不断地与人遗忘的天性做斗争。

如果再过50年,没有人著书立说,没有好奇心重的听众翻开故纸堆,专门梳理研究21世纪初期华语流行音乐演变史,很多承载我们90后回忆的歌手说不定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犹未可知。

之前看葛兆光的《宅兹中国》里面就讲到这样一个故事:南宋时期,宋朝的官员到金国出使,遇见一个老妇人。老妇人拉着使者对路人说,这就是我中华佛国人。虽然故国之思犹在,但已然完全走了样。

歌手孙燕姿个人资料

大学期间,我们班上一位重庆的同学又一次跟我说,他偶然翻到了小学的作业本,上面写着四川省重庆市,他非常奇怪为什么重启属于四川省。这还是生于97年之前的一代。而对于2000年以后的重庆人来说,他们生下来就是重庆人,自然就很难理解年长的四川人对于重庆人“半个老乡”的感情。他们对于四川的无感可能并非是处于直辖市的优越感。

如果没有学校教育,年轻人缺少动力和义务去了解上一代的历史。

而教育,作为一种培养手段,有时又称为意识形态塑造的一种手段,讲或者不讲,讲多少,怎么讲,这其中的春秋笔法可有得说道了。

鲁迅就曾经讲小时候不知道我们的皇帝是满洲人。而日本人一旦占领东北和台湾,就要推行皇民教育,抹去国族历史。正应了龚自珍“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的论断。

因此,我们不要过分高估文化传承的力量,顺其自然就等于自生自灭。每一次朝代更迭,新的政权都需要广泛搜罗散佚的典籍,借助行政力量的保障,来接续文化的传统。

而我们每一代人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在欢乐之余如果有精力,不妨以自己的方式为历史的脚步添加注解,说不定几十年后也是一份难得的史料。

回到“冷门歌手”孙燕姿的话题,随着8090逐渐淡出网络,我们曾经崇拜的偶像必然也会随之尘封。也许过几年,“冷门歌手”的殊荣就降临到00后喜欢的明星头上。冷门歌手这条路上,孙燕姿的身后还排着长队呢!

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人带走一代记忆。在珍藏、怀旧与遗忘、反叛的浪潮中,悄悄完成了代际的更替。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