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歌手王丽资料-四川青神18岁姑娘手工编织上百片月桂叶 组成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

    残疾歌手王丽资料-四川青神18岁姑娘手工编织上百片月桂叶 组成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

2月6日晚8时,看着中国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接过“丝绒”花,电视机前许久的18岁四川青神姑娘“杨晓阳”高兴地跳了起来,不停地挥舞着自己手工制作的月桂叶。

20多名妇女手工编织的月桂叶。

“爷爷,奶奶!你看,这些冠军花束里的叶子和我手里的叶子一样吗?有个冠军拿着我钩编的叶子!”看着孙女脸上如花的笑容,杨晓阳的爷爷奶奶忍不住眼圈红了,这是他们从未想到的一幕。因为眼前这个活泼清新的女孩,曾经是一个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问题儿童。

记忆追溯到四年前。那一年,家住眉山市青神县朱庆街道五更桥社区的杨晓阳初中毕业。也是从那一年开始,“杨晓阳”整天呆在自己的房间里,足不出户,甚至不认识邻居。发呆和画画是她那些年生活的全部。看着从小和我相依为命的孙女,整天郁郁寡欢,已经80岁的爷爷奶奶,也感到力不从心,整天唉声叹气。

杨晓阳(左一)正在编织手工制作的月桂叶。

2020年,青神县妇联和苏木艺术工坊听说“杨晓阳”后,联合派老师上门,教“杨晓阳”钩针,送去教材和资料包,像母亲一样关注她,关心她。从未钩针的“小杨洋”,生活似乎打开了一扇窗,照进了阳光。

2021年,“杨晓阳”终于走出了家门。这一次,她连续参加了青神县农村妇女儿童合作发展促进会实施的两次为期40天的“手把手的爱”钩针技能培训班。

在训练的最初几天,“杨晓阳”总是喜欢安静地坐在教室的后面角落里。在角落里看到这个瘦弱的身影,培训班里热情的阿姨和婆婆都会主动找她说话,关心她,引导她。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晓阳”的心慢慢被暖了起来,她主动把讲课的位置挪到了班级的前面,在学生中间,讲得更多了。

由于她的艺术技巧,“杨晓阳”很快学会了钩出精致而独特的胸针、发夹、装饰品等。她用极其精细的丝线,在车间姐妹们的帮助下,打开了产品市场,脸上终于露出了花朵般的笑容……“爷爷,爷爷!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这样一片叶子需要缝200针,20多分钟……”小杨洋的笑声打断了爷爷的思绪。爷爷笑着回应。他知道,正是孙女手里的这片绿叶,给她带来了整个春天。

2021年12月,苏木艺术工坊收到了天津合伙人的月桂叶订单,如期交付了600多片月桂叶,其中100多片由杨晓阳制作。2022年1月1日,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正式发布后,对方告诉他们,自己制作的绿叶是花束的一部分,会和奖牌一起被各国运动员带回中国永久收藏。

据眉山市青神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青神县20多位女性编织的600多片月桂叶,之前被送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地,这些叶子成为了各国运动员手中获奖花束的一部分。

20多名妇女手工编织的月桂叶。

在苏木艺术工坊的大家庭里,有农村留守妇女,有残疾人,有抑郁症患者,有被欺负过的人……100多人里,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是刚满18岁的“杨晓阳”。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问题。

顾名思义,苏木艺术工坊自成立以来,在青神县首届道德模范、“一家之主”、2018年“四川好人”冯的带领下,通过各种手工技能训练,继承了苏沐勤劳的天性,超人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

“苏轼和苏辙的母亲程夫人,是我们的青灵。成立苏木艺术工坊的目的是将大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感染,更好地弘扬导师的优秀家风文化,有效促进邻里和谐。”青县妇联副主席杨芳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建设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更好地弘扬优秀的家庭教育文化,让家庭成为支撑良好社会氛围的基本元素,才能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只要内心富有,很多家庭问题和社会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王利国梁菊红星新闻记者蒋林

编辑张莉

来源:红星新闻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