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串歌手王惠个人资料 阳光王惠个人资料

反串歌手王惠个人资料 阳光王惠个人资料

王雅兰拿着每月2000块大洋的包银,嫁给了每月只有800块的侯宝林。侯宝林经常说:“没有我的妻子,我不会成为今天的侯宝林!” 王惠在自己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毅然嫁给毫无名气的郭德纲,和他一起共克时艰,成就了今天的郭德纲、今天的德云社。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这话不假,而且历史也总是惊人的相似。

反串歌手王惠个人资料

王惠

1976年,王惠出生在天津,自幼就受到父母的宠爱,很小就踏入了曲艺艺术殿堂。14岁,就在天津举办过个人曲艺专场,20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天津曲艺界的炙手可热的名演员,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在王惠出名时,郭德纲还不为人知,不但离了婚,还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无奈之下,郭德纲只能把郭麒麟留在爷爷奶奶身边,自己出来打拼。

一个是光环在身,一个是离婚携子的穷小子,没有人觉得他们之间会发生故事,但缘分总是难以捉摸、妙不可言的。

1997年,他们在保定相识,那是一次随团演出,郭德纲和王惠正好在同一个演员队伍。郭德纲对王惠的威名早有耳闻。但见到本人,还是让郭德纲颇为惊讶。王惠虽然出名,但为人乐观、开朗、热情大方。由于鼓曲演员要带的乐器和随身行李很多。郭德纲也勇挑重担,一路上主动承担起为王惠搬运行李的职责。

回到天津后,他们的关系迅速升温,不管谁演出,都会去给对方捧场。但走下舞台的王惠,一点没有明星架子,爽朗,爱笑,不知不觉中,郭德纲对王惠产生了感情。郭德纲自知条件太差,只能将这份感情压在心底。然而,缘分来了是挡不住的,郭德纲的正直人品和一片真心还是打动了王惠。

郭与王的恋情自然遭遇了王惠父母的阻挠,论名气、论样貌、论财富,郭德纲都没法跟自己女儿相提并论。有几次,郭德纲去看望王惠的父母,直接被赶了出来,还把他买的水果扔了出来。

郭德纲也曾经想过放弃,在跟王惠热恋两年后,郭德纲提出了分手,独自走上了北漂之路。王惠确实是个真性情的女子,他不改初衷,突破重重阻力,在自己年华正好的时候,选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自己的人,她说:“这辈子,就他了。”

反串歌手王惠个人资料

郭德纲与王惠

与郭德纲结合后,王惠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告别舞台,退居幕后,专心辅佐郭德纲,因为她看到了蕴藏在丈夫体内的巨大能量。凭借她在曲艺圈的人脉,王惠帮郭德纲搜集、整理了出几百个传统相声段子,又和郭德纲一起,对这些素材进行改编、再创作。在王惠对艺术的敏感和直觉帮助下,郭德纲在相声方面的表演日趋炉火纯青。

2002年底,“德云社”成立了,草创时期的德云社,不但缺乏知名度,更要命的是观众上座率太低,运营难以为继,眼看德云社就要垮了。王惠表现得很从容、淡定,卖掉了自己的车和首饰,把钱给了郭德纲,也算是对“德云社”早期孕育和孵化吧。

王惠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劳动。从郭德纲的搭档于谦口中得知:在家里,王惠承担了所有的家务,什么都没让郭德纲干过。就连换灯泡都是王惠自己动手,郭德纲“袖手旁观”。王惠对此事并不以为然,她说:“他在外面打拼,万一伤着碰着,更费事。”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爱,把所有的辛苦都自己承担了。

不仅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王惠还将所有的闲暇时间来打理“德云社”,几乎不需要郭德纲操心,这也使得郭德纲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艺术创作上。

王惠是一个智者。如果没有王惠,郭德纲或许也会走红,但绝不会这么顺利。王惠就是他的支柱,一如既往陪伴在他身边,一起创业。正是有了风雨同舟的过往,才有了如今这份信任。郭德纲成名后,没有桃色新闻,财政大全更是直接交给了王惠。郭德纲出门身上都从来不带钱,他还调侃自己在外面一个人饿了肚子,兜里连买个包子的钱都没有。

我们将历史的车轮退回到1922年,这一年王雅兰出生于河北省武清县的一个雇农家庭。本来就贫穷,加上灾荒年,生母为生活所迫,只好扔下4个月的王雅兰到天津做奶妈。可两个月过去了,没了音讯。生父抱着她到天津寻找生母,不料听说生母已被卖了,不知去向。生父如挨了当头一棒。

这时,养父王德山年近四十,养母31岁一直没有生育。他们看孩子可怜,同情这对父女的遭遇,有意将王雅兰留在身边。生父只好忍痛把她给了王德山夫妇。王家给了生父5块大洋,也算是买了她。

说到从艺,王雅兰8个月大的时候就被抱着在京戏《十粒金丹》中当了“演员”。她在锣鼓琴弦声中竟不哭不闹,招人喜爱,观众们纷纷为她扔赏钱!到了三、四岁时她已经经常上台了。

王雅兰的父亲在天津各大戏院做“后台管事”,经常带着她到后台。她在下场门角上一坐就是半天,东看西望,从不吵闹。演员们看她长得可爱,人又乖巧,都很喜欢她。戏中缺了小演员,她就成了当然的人选了。

由于耳濡目染,她从小爱上了京戏,学会了不少戏。13岁正式学戏,而后从师孙喜云、陈碧云学习青衣、花旦。17岁在天津登台,曾在各大戏院与朱琴心、言少朋、李成藻、李和曾等名角合作演出。由于嗓子不错,扮相也可以,她在天津、徐州等地都挂过“头牌”。

1940年6月16日,侯宝林和郭启儒首次在天津燕乐戏园登台。头场演出日场是《空城计》,晚场是《改行》,表演的都是学唱京剧的相声,并一炮而红。1941年开始,天津各个曲艺园子每场大轴都加演反串京剧。不久,便形成一股浪潮。侯宝林基本功扎实,在反串京剧上也崭露头角,

那时,养父只准王雅兰听戴少甫和侯宝林的相声,认为侯宝林的相声语言文明,干净不俗。她听了也挺佩服侯宝林的语言艺术。侯宝林觉得她的戏唱得不错,人也正派。互相尊重,见面点点头,这都为他们以后的结合打下了基础。

1944年,侯宝林和王雅兰曾多次合作。在天生大戏院演出《四郎探母》。王雅兰扮铁镜公主,侯宝林前演肖太后,中演杨宗保。有一次演出全本《玉堂春》,王雅兰演苏三,侯宝林前场演解差崇公道,后场演八府巡按王金龙。

因为是熟戏,事先没有排演,到了戏园子,才发现了问题。侯宝林扮演的崇公道一下场,紧接着自己扮演的王金龙又得上台,卸妆、换妆的时间太紧张。怎么办?

还是侯宝林有主意,他对扮演蓝袍县司的演员说:“咱们为抻长时间,崇公道下场后,辛苦您加个过场,编几句词儿,按《黄金台》的路子,唱二黄导板、碰板再转四句原板,然后自报家门,接着唱两句散板。有这工夫,我就能打扮整齐上场了。”结果,演出时天衣无缝,效果极佳。

王雅兰为侯宝林的聪明、机智、热情和对京剧的如指掌所折服。几次合作增进了了解,侯宝林给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彼此配合默契,合作了两年。

据王雅兰介绍:“他(侯宝林)舅舅和我父母熟,侯宝林通过他舅舅向我妈提了这门亲事。我妈看他机灵好学,从‘跑龙套’成了‘压轴’演员,说他是个人才,对他的身世也挺同情,说苦的和孤的一起能‘同病相怜’。我自然也喜欢他的艺术和为人。”

可这门亲事遭到了同行们的反对。当时相声的地位在艺术界中比较低。王雅兰的包银比侯宝林多两倍。京剧同行说:“你的条件挺好,他人长的不漂亮,又没有钱,干嘛找个说相声的?”相声同行也认为侯宝林养不起王雅兰,不定那天把他甩了。

然而王雅兰母女俩都不看重金钱和地位。1944年,王雅兰到徐州演出,养父突然患急病去世了。在这危险时刻,一个官僚给出了两万块大洋,还答应把自家当铺给他们,要王雅兰给他做妾。王雅兰的母亲马上托人买了火车票,母女俩连夜回了北京。母亲有她做人的道德观念,说卖人家的女儿要造孽啊。

反串歌手王惠个人资料

侯宝林与王雅兰

1946年初,王雅兰和侯宝林结婚后,恰好侯宝林受北京的曲艺园子邀,他们全家就回到了北京。结婚当年生了耀华,第二年又生了耀文,王雅兰也就离开了舞台。从此,她一门心思当起了贤内助,为一家子的饮食起居操劳。

侯宝林成了名人也照样孝顺岳母。每当他演出回来,不论多晚,只要老太太房中亮着灯,总要喊:“妈,我回来啦,好吗?”再进屋瞧瞧。到外地演出,总要给老太太带礼物,想得可周到了。街坊邻居都羡慕老太太有个好女儿、好女婿。

解放后,侯宝林的相声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还经常要为首长演出。侯宝林社会活动很多,退休以前一年到头四处奔波,在家的时间十分有限。此外他还忙于研究业务,指导学生,常常是半夜归来。

孩子虽然已进入了梦乡。可王雅兰总是等侯宝林回来,给他做顿可口的夜宵。王雅兰懂得攀登艺术高峰之艰难,理解丈夫把事业做为第一位的心情,挑起了家庭重担。这可是个大摊子,上有老母,下有5个孩子,此外还要供养侯老的舅舅,每个月要给师傅和另一位师娘补助。侯宝林作为当时曲艺界仅有的两位一级演员之一,虽然月薪330元,到了月底也所剩无几。王雅兰就不请保姆,勤俭持家。

晚年的王雅兰曾经感慨道,她是“一个肩膀两头挑”。老太太不高兴时发点脾气,她从不对侯先生说,以免影响他的工作;侯先生在外边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她也不对老太太说,全由她一个人承担、化解。

侯宝林与前妻生的儿子候耀中,也是王雅兰抚养大的,多少年来,对耀中格外照顾,小哥仨吃穿都一样。1962年6岁的小女儿病危,可当晚7点侯老就要赴外地演出。6点传来了噩耗,一向刚毅不掉泪的艺术家忍不住失声痛哭。王雅兰忍着悲痛哽咽地对丈夫说:“你走吧,家里有我。”这笃实的话语安慰了侯宝林痛苦的心灵。

反串歌手王惠个人资料

1991年侯宝林与夫人王雅兰最后一次合影

侯宝林家总是车水马龙,来客不断。王雅兰不但要安排、照顾侯宝林的起居生活,还要做“招待员”。五六十年代,对慕名而来的学艺者,不但招待他们吃喝,还经常疏导他们的情绪。侯宝林对徒弟十分严厉,要求很高。身为师娘,要经常开导、指点他们。候大师的徒弟师胜杰说:“我师娘为我师傅的艺术默默地贡献了一切。”

侯宝林经常说:“没有我的妻子,我不会成为今天的侯宝林!”细数那些成功人士,他们背后定会有这么一个女人,在他们落魄时,不离不弃,在他们梦想破碎时,支撑着他们坚持下去。
#历史回眸#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