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王音璇个人资料 王音璇谁不说俺家乡好

歌手王音璇个人资料 王音璇谁不说俺家乡好

看《长津湖》,雷公牺牲的时候,泪水不断往下滴啊。这个性格耿直,有情有义,非常护犊子的老兵,七连第17名战士,炮排排长,大名叫雷睢生。山东大汉,家在临沂。

歌手王音璇个人资料歌手王音璇个人资料

雷公牺牲的时候,哼了两句家乡的小调,就是那首《沂蒙山小调》的副歌,然后,这首《沂蒙山小调》变成电影的配乐,音乐的恢弘变奏升腾起来,特别催泪而感人。

歌手王音璇个人资料

《长津湖》用了这首可以说是山东第一民歌的《沂蒙山小调》,不仅仅因为雷公是山东人,是诞生了这首歌的临沂的人,更是因为这首歌本来就是带着红色的基因,和对家国故乡山河的眷恋与热爱,甚至,中间还藏着很多保家卫国的故事。

要不,就来说说雷公最后时刻哼的这首《沂蒙山小调》吧。

歌手王音璇个人资料

其实《沂蒙山小调》的前身,是一首抗日和反抗反动势力的歌曲。时间还得上溯到1940年,我们知道,1940年是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在山东的沂蒙山,刚刚建立的抗日根据地,遭到了双重的“夹击”——一边是日本鬼子经常来扫荡,在今年国庆档同期上映的另一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之《乘风》中,就能看到当时的情景,只不过《乘风》的故事发生在冀中地区。

歌手王音璇个人资料

除了日本鬼子的扫荡,当时还有一个妄图破坏抗日根据地的反动组织,叫黄沙会。为了铲除黄沙会,军民们想了很多办法,不仅采用武装进攻,也辅助了另一种强有力的“武器”——歌曲。

当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也就是著名的“抗大一分校”的校文工团的编审股长李林,用了费县(今临沂下辖县)白石屋村的花鼓调的曲风,写了一首歌(也有考证说是传统民歌《十二月调》)。而文工团的团员阮若珊为这首歌写了词,歌名很直白,就叫《反对黄沙会》,这首歌在当年鲁南军民中是传唱一时的。

解放后,距离《反对黄沙会》这首歌的诞生,已经过去了近十年的时间,当时那一带的行政区划叫渤海区,渤海两个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就搜集到了《反对黄沙会》这首歌。1950年,渤海区被撤销,这些文艺工作者中的一部分,去了山东军区文工团(1955年改叫前卫文工团)。

时间到了1953年的秋天,文工团要下基层演出,为了贴近群众,文工团领导商量,要给团里的女高音演员王音璇,增加一首具有山东当地风味的民歌。于是,他们就在当年在渤海区搜集的民间音乐中寻找,就发现了这首《反对黄沙会》的旋律相当优美,又很有当地民歌特色。

但是,这首歌搜集到的只有两段,这两段的歌词是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于是,文工团的李锐云、李广宗、王印泉(著名的《情深意长》的词作者)三人重新记谱,又补充了两段歌词。

高梁(那个)红来(哎)豆花香 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

咱们的共产党领导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王音璇是《沂蒙山小调》的首唱者,当年她唱这首歌的时候还不到20岁。1958年,她从文工团转业到山东歌舞团,后来又到山东艺术学校,她还演唱了著名的《苦菜花》电影插曲,以及《谁不说俺家乡好》等歌曲,并培养了大量的声乐人才。王音璇老师已于2013年10月去世,享年77岁。

歌手王音璇个人资料

真正让《沂蒙山小调》定型的,是1957年6月出版的《山东民间歌曲集》,之后这首歌就在全国传唱,成为最为知名的中国民歌。它还与《茉莉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成为中国民歌的卓越代表,多年来传唱不衰。

现在在这首歌的诞生地费县白石屋村也有纪念石碑。

歌手王音璇个人资料

至于1950年冬天的雷公为什么也能哼唱这首歌?前面说了,这首歌1940年之后在鲁南军民中传唱一时,而雷公本来就是临沂人,七连也是从山东出发去开赴朝鲜前线的,所以雷公本身就可能是会唱《反对黄沙会》这首歌的旋律的。即便是雷公不会这首歌,《沂蒙山小调》用在《长津湖》这个场景,也是非常贴合当时的场景氛围的,甚至是用音乐来作了升华。

歌手王音璇个人资料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