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凤儿个人资料 歌手凤儿祖籍是哪里

歌手凤儿个人资料 歌手凤儿祖籍是哪里

瞧春天是啥?不是在春天里游玩的意思,是安阳郊区的风俗,头年结婚的女子,第二年春天,娘家人要去婆家瞧闺女,因在春天里去瞧,所以叫瞧春天。

瞧春天一是让娘家亲戚认认门儿,认认人儿,不能以后走在路上撞了满怀还不知是亲戚;二是通过瞧春天,娘家人了解一下闺女婆家的家底儿、及公公婆婆为人处世的能力。

歌手凤儿个人资料

文 | 王九云

瞧春的娘家拿些什么礼才排场?

凤儿是腊月里结的婚。

过罢小年,凤儿娘就定下农历二月初六为瞧春天的日子,她说这个日子好,是双日子,好事成双,又占下“三六九” 中的六,六六大顺,还是前半月,大吉大利。

她先把定下的日子稍口信告诉亲家母,让对方招待亲戚有所准备,又告诉本家的奶奶、大娘、婶子和嫂子们,并让儿子骑上自行车,通知外村的姨、姑姑和妗子,到时候一起去。

瞧春天的礼篮,事主与本家和亲戚稍有区别:事主是两礼儿,二十个排册和一撮红薯粉条;本家也是两礼儿,只是排册比事主少八个;外村的亲戚是一礼儿,只拿十二个排册,不拿粉条。

排册是麻当(油条)的一种,把和好的麻当面擀成长面片,切成半尺来长的长方形,中间切上几刀,把切好的面片拉开,约七八寸长,放油锅里炸,炸成两面金黄出锅。

炸排册费事儿,一般情况,麻当铺只炸长条麻当,谁家走亲戚有人靠(定),才炸排册。

歌手凤儿个人资料

明天要去瞧春天了,凤儿娘去村头麻当铺靠排册儿:“她叔,凤儿明儿瞧春天,明儿起早儿给炸二十个排册儿,拽开点儿,大色色的,瞧着排场。”

第儿一大早,凤儿娘就㧟着柳条长篮来到麻当铺,排册已炸好,一溜儿排在案板上,凸着的大泡小泡挨挨挤挤,宣纸一样薄,透着亮儿,好像手指一挨就能捅透,会掉下磕碜来。

凤儿娘两手轻轻地托住排册两头,谨慎得像接生婆托着刚剪掉脐带的婴儿,恐怕一不小心出了差错。她将排册轻轻地放在篮子底层,一个一个挨着,一溜儿排开。

篮子底排满了,又一个个摞到上面,篮子满满当当后,又把用红线绳系着的一撮粉条放在排册边,用大红纸罩住,最后从柳树上折断一根柳条,调角别住红纸,以防被风刮去。凤儿娘看着整好的礼篮儿,满脸的喜气咋收也收不住。

瞧春天最兴奋的是孩子。乡下的孩子是泥做的,整天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灰头土脸,头发乱得像老鸹窝。

歌手凤儿个人资料

别管孩子平时多邋遢,多饹馇,甚至是鼻涕连天,串亲戚了,当娘的总得把孩子收拾收拾,因瞧春天就是孩子展览会,女人们一见面就是夸孩子,孩子就是大人的脸面。

“瞧见小闺女的脚脚跟,就知道她娘有几分。”小闺女额囊,就知道她娘窝囊。

当娘的更注重对小闺女的打扮,用红头绳给孩子绑好小辫儿,辫稍缠上花布条,搽上粉,用胭脂在眼角点上六个小红点,有新衣服趁着,如九月里带缨儿的红萝卜,翠咯铮铮的。

瞧春天一律是女人带着孩子去。半晌午,瞧春天的人陆续到了集合地点,每个人的臂弯都㧟着礼篮儿,一色的大红纸透着喜气。

女人们掀开这家红纸瞧瞧,再瞧瞧那家的,比比谁家的礼篮大气,谁家的排册炸得漂亮。

人越聚越多,有说的,有笑的,有相互招呼着的。小孩子眼里没生人,眨眼的功儿就唧唧喳喳乱成了糨子。

凤儿娘一家一家数着:姨来了,姑姑来了,她妗子也来了……齐了,咱走吧!凤儿娘一发话,小孩子打头阵,三五里路,一溜小跑就到了。

被审视考察的是婆家

瞧春天最忙的是闺女婆家。前几天公公婆婆就开始筹划,来多少家,大约多少人,准备多少人的饭菜。本家的,一姓的,住一条街的,或一个生产队的,听说谁家要瞧春天了,如果没有什么过节儿,都会不请自到来穿忙。

别人家办事儿,去给人家帮忙,在忙碌的人群里穿来穿去,安阳人叫穿忙。活事儿活事儿,有事儿才活,有的街坊邻居之间,以前有点小小的别扭,也借穿忙的机会去和解。

男人搬砖的,和泥的,借桌子板凳的;女人择菜的,洗菜的,抹盘子、洗碗的,满院子人眼瞧自转。

歌手凤儿个人资料

凤儿公公走过来走过去,不时给穿忙的人递上烟:“来一根,引着,引着。”说着把烟屁股朝着穿忙的人递过去。

瞧春天对于婆家来说,就像一次纪检委莅临大检查,合格不合格,娘家人说了算。

硬件过不过关,软件得跟上。有粉擦在脸儿上,有钱花在点儿上。

破桌子烂板凳,杂七杂八要放在蔽眼处;方桌条几,煤火台,窗户台,都要擦出亮儿来,过道茅厮也要打扫干净,叉耙扫帚箩头铁锨,统统放到墙旮旯里。

娘家亲戚说到就到,凤儿婆婆喜丢丢的接了这个礼篮,又接那个礼篮,寒暄着把亲戚一个个让到屋里,又到里屋把礼篮一个个留出回头,放在一处。

歌手凤儿个人资料

安阳有个风俗,不管串啥亲戚,不能空篮子走,拿的礼物都要留出回头,让亲戚走时再㧟回去。

数量也有说头,比如,排册或云勾馍,二十个回八个,十六个回六个,十二个回四个。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娘家亲戚初来乍到,像瞧十样景,哪样也新鲜,旮旯犄角瞧个遍,就连猪圈茅厮也不放过,然后评判打分:哪哪不懒,哪哪儿不咋滴;一瞧这院子就知道亲家婆的是齐主性儿,怪勤勤,家底儿不薄。好听话,女人们会亮开嗓门笑着说,尽量让事主和凤儿娘听见;不中听的话便是咬耳根子了。

开饭了,小孩子早早地占个位子,手拿筷子,把果盘儿敲得叮当响。女人怒道:“没说事(不听劝告)?敲碗筷是要饭嘞(乞丐)!”

四凉、四热八个盘儿,最后一盆大锅菜。这时的孩子们虽然已经吃到地上有钱都弯不倒腰去捡,但还是不想离席,俩眼儿滴溜溜地盯着正房门口。

还等啥?等凤儿娘的赏钱。安阳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在瞧春天的饭桌上,婆婆要给娘家人的小孩子发赏钱,少则两毛,多则五毛。

“孩的们儿,凤儿婆婆发票票了!”经陪着凤儿婆婆的女人这么一喊,小孩子立马规规矩矩坐好了,凤儿婆婆笑津津的,转着桌子挨个儿发,生怕漏了谁,或多发给谁。

孩子们领过钱,左瞧右瞧,打开亮儿再瞧瞧,两手抻着票子一抖擞,哗啦响:“哈哈,新咯崭崭的五毛嘞!”

歌手凤儿个人资料

吃饱了,喝好了,还有二顿饭呢。老家串亲戚有吃二顿饭的规矩,即吃罢正餐,主人一定要给客人再做一碗鸡蛋汤或者面筋汤,这碗汤叫做二顿饭。

一喝汤,客人就该走了。“滚蛋汤,滚蛋汤,一喝滚蛋汤就滚蛋!”孩子们又喊上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安阳传统的瞧春天打破了老框框,因为男方图省事,趁着办喜事人马三齐,一下子把瞧春天的饭菜做下来,在新媳妇回门后第二天,就让娘家人去瞧,因在新媳妇住九儿的期间,故改为“瞧九儿”。

另外,饭篮也改成饮料和水果。在本世纪初,更简化了程序,娘家人两肩扛着二斤半(人头)去瞧九儿,啥也不用拿,到过年请新闺女、新女婿吃饭时,婆家也不用再给娘家人拿礼品,两省事。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王九云,安阳人,教师,文学爱好者,喜欢乡土文学,文章散见于多家报刊,散文《萤火微光亮童年》曾获得2015《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关注“豫记”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