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宁可个人资料-兴隆诗上庄国际诗歌论坛,韩冰宁可演唱《情歌赛过春江水》

    歌手宁可个人资料-兴隆诗上庄国际诗歌论坛,韩冰宁可演唱《情歌赛过春江水》

9月26日,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位国际著名诗评家和诗人来到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这个燕山大山深处的小山村,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兴隆诗歌论坛。国际诗人之所以在这里谈诗,与上庄村500多位农民举行诗歌比赛,是因为这个小山村虽然小而辽阔,但当地的诗歌无处不在。这个只有500人的小山村,有自己的村歌,有诗歌杂志,有诗歌花园,有诗人之家。家家有家训,家家有图书室。建国以来,第一个走出上庄的诗人是刘章。1956年,诗人刘章的一系列诗歌引起了中国诗坛的注意。他的诗集有《寸草恋》、《山葡萄》、《牧羊人的歌和随笔》、《盖石和满山》等。,已被选入中小学教材。此后,他先后出版了《单莺红》、《长相思》、《北山情》、《刘章故里诗选》等40多部作品。他的创作源泉是家乡的老树、巨石、房屋、磨坊和水井。此后,在他的带领下,刘芳、刘向东、刘福军等先后成为上庄的诗人和作家。他们走的是乡土文学的道路,用自己的笔描绘和赞美自己的家乡。因此,这个小村庄被称为“诗歌之村”。

歌是有歌的诗,诗是无歌的歌。除了诗人吟诵、作曲、比诗,本次诗歌论坛还有歌手带来的精美作品。他和歌手宁肯第一次登台唱情歌《河边水赛跑》,唱了《青藏高原》、《远方》、《天上的故乡》、《回家》等。

“花、草、白云、山羊和山脉使鸟儿飞向天空。羊肥草鲜,羊啃草如雨,一团烟轻轻动……”村里6岁的王瑞郎一边玩,一边背《牧歌》,这是60多年前村里一个牧童写的诗。这个牧童就是刘章,他将来会成为著名的诗人。在刘章的影响下,石尚庄村先后走出了诗人刘向东、刘福军、散文家刘芳等4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11名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了数十首诗歌。不仅如此,这个150多户513人的小山村,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4岁的孩子,都充满了口才和诗意。

“生活不仅仅关乎当下,更关乎诗和远方。”在诗的村庄,诗不在远方,而在家中。在这个家家有书架,家家有家训的北方小村庄,诗歌已经渗透到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知道,农忙写诗的时候,我比神仙还好。

石庄村的村民把生活变成了诗。田野,生产劳动,婚丧嫁娶,一切的一切,都成了他们诗歌的源泉。村民胡玉林这样描述他居住的村庄:“一个诗人的旧书房,两坡青瓦,草成排。”村民刘曾用诗来形容村民的生活:“一溪分两山,半坡填柴,半坡填田。挥汗如雨,锄地作画,写笔作影,在牧羊人的声音中吟诗作赋。”村民葛写下“十里诗廊遍地,砚池水墨为源”的诗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热爱。

诗人的聚会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我们来讨论一下“现代性视野中的诗人与土地的传统再生或断裂”。

埃及诗人顾德、美国人徐振民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与中国诗人交流毫无障碍。印度诗人迪里夫在演讲中描述了一个要用诗歌表达的形象。“同一片天有不同的云。同一棵树有不同的叶子。同一片叶子有不同的颜色……”刘向东,刘章之子,从这个小山村走出的著名诗人,现为河北省文化馆馆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写过大量关于家乡的诗歌。他认为,乡土就是土地,土地有生活,有故事,有当下的问题,有更多可以深化的价值,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成德日报》总编辑、作家王德广提出,“诗人要在寻求精神超越、捍卫诗歌尊严的道路上冷静思辨,抵制语言游戏中的温情呻吟。”

承德市文联主席、著名诗人王琦也提出“诗歌从来不是来自大城市,而是来自有山有水的故乡。”

著名诗人、《诗选》(下半月)主编白德成表达了他对现代诗的理解:“现代诗不是晦涩的语言,不是晦涩的意象,而是直白的表达。”

从表面上看,庄的诗美缩小了北方农村的一切特征,但其骨子里透露出的文化魅力却使其在所有农村中更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上世纪70年代在承德当兵的牛对承德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一次,他们来到了被他称为“诗歌第一村”的石上庄村。“在这里,诗歌成了村民抒发情怀、讴歌时代的一种方式。它的思乡之情让故乡牵挂。这种感觉就是诗人的感觉,连接着天空和大地,在中间直指人心。”

著名诗人笑笑被石上庄村人们对诗歌的敬畏所感动。“诗歌真正走进了当地人的心里,这是这个村子的魅力所在,也是小山村走向世界的基础。”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