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歌手个人资料-莫文蔚翻唱的《初恋》,背后有一段香港民歌的历史

    晨曦歌手个人资料-莫文蔚翻唱的《初恋》,背后有一段香港民歌的历史

六一儿童节,莫文蔚再次推出她的新歌《初恋》。当然,就更严谨的修辞而言,这是一个新的经典封面。原来是一首37年的粤语歌《初恋》,歌手是林志美。

用更严谨的话来形容,《初恋》的原唱是日本歌手村上隆,他本人也是这首歌的作者。

现在回过头来听听《初恋》的原版。真的是一部特别有时间感的作品。对于很多60后、70后来说,这种味道一定会让他们想起80年代初的日剧,比如《排球女》、《血疑》,瞬间激活童年和青春期的记忆。

然而,对于80后来说,《初恋》这首歌的记忆与村上隆无关,甚至与歌手林志美无关。他们的记忆入口都和一部电影有关,是《食神》。

《食神》也是周星驰巅峰时期的代表作,甚至可以说是莫文蔚的电影代表作之一。在电影上映25年后,莫文蔚选择了这样一首歌来翻唱,可见她对这部电影和当时发生的事情一定还是很有感情的。

当然,这件事不能太具体。毕竟不要提过去,过去的只能回忆。

但是,为什么要在儿童节和初恋上线呢?

不可避免的,很多人又会开始比较。结论当然是林志美的版本更接近初恋,而莫文蔚的版本不太像初恋。

不过我还是挺喜欢ariel lai新安排的初恋的。毕竟初恋有自己的解读和记忆。不是所有的初恋都是纯洁的,懵懂的,年轻的。像莫文蔚这样有点性感的初恋听起来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当然,林志美版的《初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对于歌手林志美来说,并没有多少人熟悉。不过,熟悉林志美的大陆歌迷一定对粤语歌有很深的研究,只有追溯历史,才能完整了解林志美过去的经历和作品。

说到这,我还是想说说那个特殊年代流行音乐的渠道传播。

香港的流行音乐确实传到了mainland China,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当时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渠道是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通过进口录音带的方式将香港歌手的一些专辑引进内地。

1987年,随着《唱响中国广州》历史性地推出《深秋的爱——谭咏麟文选》,开始了粤语流行音乐的引进,大量粤语歌曲北上,深入内地。

但说到当时的那段历史,很多内地粉丝基本上围着两个牌子转,一个是“宝丽来唱片”,一个是“华纳唱片”。前者的谭咏麟、张学友、徐小凤、陈慧娴,后者的林忆莲、陈百强、林子祥、太极乐队,是很多内地歌迷对港流行音乐最早的集体记忆。

但从现在来看,我们大陆粉丝的这种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是缺失的。毕竟早在70年代末,CBS/索尼和百代这两大国际巨头也曾进军香港音乐市场。他们与本地皇冠、“永恒唱片”等品牌一起,推出了许多重要的新人,出版了许多重量级的唱片,是香港早期流行音乐史上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里主要说国际品牌。

相对于宝丽来和华纳的商机,CBS/索尼和百代的动作明显迟缓。虽然后者也通过“中国图片”频道向内地引进了少量刘德华国语和粤语版的《回到你身边》等专辑,但总体来说,相比宝丽来和华纳

但是,说到香港流行音乐的早期历史,怎么能没有CBS/索尼和百代呢?比如,你应该知道林子祥和陈百强是从emi起家的。至于CBS/索尼,除了招募像甄妮和徐小凤这样的本土天后,还培养了像林忆莲、蔡枫华和郭小霖这样的歌手,包括林志美。

我没有做过严谨的统计,但凭记忆模糊的概括,恐怕林志美在港流行音乐史上创造了这样的记录。也就是在个人专辑正式出版之前,我已经拿到了一张“香港十大华语金曲”。这个成绩是极其难得的,至少在以个人专辑为出道标志和年度考核的传统音乐行业时代是如此。

并让林志美拿到了“十大华语金曲港作”,也就是《那一段情怀》。

《动情的一段》这首歌后来被收录在林志美加盟cbs/sony的第一张同名专辑中,但这首歌最早出现在一张名为《港城民谣安可》的专辑中。说到这张专辑,我不得不提到一个在林志美非常重要的音乐标签——民谣歌手。

香港乐坛?民谣歌手?听起来不奇怪吗!

说到华语流行乐坛的民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以杨贤、李泰祥、齐豫、李宗盛、蔡琴、李建复、黄大成等音乐家、歌手为代表的台湾现代民谣运动。台湾省的现代民歌运动不仅影响了台湾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对整个华语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台湾省现代民歌运动在区域外最著名的拓展是新加坡的“新歌谣”运动。陈佳明、梁文福、巫启贤、邢增华、许环良、李飞辉等“新歌谣”后来的中坚力量不仅创作了一大批深受华人喜爱的作品,而且奠定了新加坡华语流行音乐的基础,其影响甚至延续至今。

但现在很少有人提及的是当时的香港乐坛,同样受到台湾省现代民歌运动的影响。至少在80年代初,以“香港都市民谣”为指向标签,民谣在香港乐坛也有一些涟漪。

尽管如此,同一品牌在台湾省和香港的家族血统仍然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台湾省现代民谣运动的历史上,由新格唱片主办的金韵奖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许多优秀的民谣歌手和创作者都在金韵奖出道。

投资金韵奖的“新唱片”背后的拥有者是当时台湾省的索尼电器。用现在的话说,其实是索尼电器在台湾省的台湾省公司投资的一个音乐厂牌。至于“新记录”这个名字的含义,破了标题之后,就是“新风格”。

正是因为这层关系,与索尼家族有关联的香港“索尼唱片”,又称香港cbs/sony,成功将齐豫的《橄榄树》和李建复的《龙的传人》引入香港市场。其中歌曲《橄榄树》获得第二届“香港十大华语歌曲”,成为“香港十大华语歌曲”历史上第一首获奖的国语歌曲。

而接下来的一首国语歌获得了“香港十大华语金曲”,还是五年后,那首歌是朱莉的《无酒卖则酒干》。

《橄榄树》等现代台湾省民歌在香港的传播,也促使香港电台于1981年举办了首届“都市民歌公开创作大赛”,鼓励和发掘本土民歌。

比赛分为“新歌新词”和“老歌新词”。决赛中,曲志华的《问题》获得了“新歌新词”的冠军,亚军和季军分别是吴秉鉴作曲、苏颖睿作词的《城市之歌》,以及史金花作曲、史金利作词的《渔村风光》。

在《老歌新词》中,何凌洁改编了刘家昌的《我的家在哪里》并获得了冠军。亚军是冯改编的名作《昨夜渡船上的清风细雨》,季军是作词《半日闲·宋光明调》。

梁美薇的歌词“半天的休闲和轻快的旋律”改编自威尔士民谣歌手玛丽·霍普金的“那些日子”。这首歌虽然后来流传不多,但梁美薇本人后来也因为在mv导演、作词人、经理人等角色上的出色管理,尤其是因为“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成为业界精英,成为了香港流行乐坛背后的中坚力量。

然而,在那个时候,梁美薇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小美。

这次比赛的部分获奖作品,后来被香港cbs/sony整理出版,是香港都市民谣的汇编。

虽然林志美本人并没有进入两个组的前三名,但因为他作为歌手的潜力被cbs/sony看好,他也被安排在编曲中演唱了三首歌曲。其中《老歌新词》的主打歌,陈振成的《望乡》、《黎明》,自己的《归乡》。

不得不说,林志美的确是早期港乐坛极为罕见的女歌手,她还能有创作歌词和歌曲的能力。甚至可以说,在后来的香港乐坛,虽然在商业上越来越成功,但在歌曲创作上有天赋的歌手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女歌手层面,几乎冷清了20年。

但“香港都市民谣”投放市场后,真正优秀的作品是曲志华的作词和歌曲,以及曲桂芳和叶演唱的《阿q》。

曲桂芳是另一位港歌王子区瑞强的妹妹,这首《问题》成为曲桂芳唯一的录音作品。从那以后,除了帮哥哥做和声和幕后,她再也没有上过前台。

至于《阿q》这首歌,现在很多歌迷所熟悉的,大概就是张学友和关淑怡在90年代的翻唱版。

在香港都市民歌集中,最后一首由李英康作曲、杨国华演唱的《城外的早晨》是香港都市民歌的代表作。它接近西蒙与加芬克尔的民乐风格,旋律愉悦,编曲清新,和声优美,而音乐文本更倾向于逃离都市田园诗意。

事实上,这也是香港都市民歌与台湾省现代民歌运动的一个重要区别。前者更多地局限于一种音乐表达,后者则涵盖了年轻一代的觉醒意识,包含了更多的文化内涵,甚至是乡愁、历史、劳动等等的一种反思性延伸。

这种音乐属性上的差异,也决定了香港的城市民谣很难通过反复的世代,在音乐层面形成系统的音乐文化。最终在欧洲舞曲、日本流行音乐、香港武侠剧歌曲的夹击下,借鉴日本偶像制造文化,迅速彻底崩溃,退出香港流行音乐的历史舞台。

回到《城外的早晨》,其实林志美、作曲家李英康和主唱杨国华有一个共同的民谣组合delta。在参加了第一届“城市民歌公开创作大赛”后不久,又参加了1981年的“工人歌唱大赛”,以一首翻唱歌曲《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获得冠军。

虽然香港都市民谣的编曲不是特别成功,但cbs/sony很快又出了一首香港都市民谣encore,用尽了首届“都市民谣公开创作大赛”的资源。

在这次的合辑中,林志美还演唱了《风筝》、《孤独的思念》和《情感的段落》三首歌曲,其中《风筝》仍然是她作词和作曲的作品。然后我就拿到了“香港十大华语歌曲”的“情感段子”。除了郑国江作词,作曲家是周启生,顾嘉辉的年轻弟子。

《风筝》和《一段感情》也是这本集子里最优秀的作品。

与此同时,林志美还将台达集团合伙人杨国华作曲并演唱的《迷失》收录在《港城民谣encore》专辑中。

一年半后,无意进军商业歌坛的林志美终于被CBS/索尼说服签约,并在会前录制了自己的首张专辑《林志美》。其中《情人路》成为香港电台的头号单曲,而《你的眼睛》则高居商业电台榜首。

最终,林志美的同名专辑销量过十万,成为1983年香港乐坛双白金唱片。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这个起点可以说是相当够了,至少会让现在的香港歌手羡慕。要知道如今的香港乐坛,所有歌手一年发行的实体新专辑销量加起来也很难有10万张…

1982年,香港电台还举办了第二届“都市民谣公开创作大赛”。当时总决赛的评委有顾嘉辉、泰迪·罗宾、罗永辉、卢国沾、郑国江、韩良业(卡隆)、周慕雨等,并邀请了张德兰、区瑞强、蔡风华、张明敏、王亚文、夏妙然、邓慧心、费玉清等歌手作为表演嘉宾。

最终,李大安的歌词《谁造的》获得了“新歌新词”的称号。亚军和季军分别是顾的《我的故乡我的土地》和谭的《桃源梦》,歌词由区志华作词。

排名前三的“老歌新词”分别是林敏亨的《男人》、的《望乡》和罗的《晚浪》。

第二届“都市民谣公开创作大赛”中的大部分作品也是以“香港电台都市民谣创作大赛精选82首获奖作品”的名义录制发行,但这一次,发行方不再是cbs/sony,而是换成了香港本土品牌“永恒唱片”。

就像CBS/索尼用这张专辑赞美林志美一样,《永恒纪录》也用这张专辑赞美了在两组中都没有进入前三的李丽蕊。她也成为专辑中唯一一个有两部作品的歌手。

这两首歌是《我愿》和《快乐忘记一切烦恼》,后者是李明阳写的,他也是李丽蕊的校友。

无独有偶,与第一届比赛一样,第二届“都市民谣公开创作大赛”也为未来的香港乐坛挖掘出了一位重要的幕后音乐人。她就是顾,我的故乡和我的土地的作者,后来的。张学友的《不朽的传奇》、纽约司机在北京开车的梦》、郑中基的《你的眼睛出卖了你的心》都是古倩敏的作品。

当然,古倩敏流传最广的作品,甚至影响了无数孩子,不得不说“别把我当羊看”。

继香港电台都市民谣创作大赛入选82首获奖作品后,永恒唱片还发布了另一首民谣专辑《在民间》。后来,成为太极乐队骨干的雷有辉、雷有曜兄弟和邓祖德也出现在这个集合中,但他们的民谣品牌,即使是很多熟悉太极乐队的乐迷,也不太了解历史。

此外,在1982年至1984年期间,香港录制了一系列民歌,如《香港城市组曲》、《香港校园民歌专辑》、《灵芝草-香港青年专辑》、《贾丽娜的忧郁》、《绿色小径》和《我的土地》等。

但如前所述,香港城市民谣由于题材单一,无论是从创作的延续性还是商业拓展上,都难以形成持久的效果。

更何况与台湾省民谣歌手相比,香港民谣歌手因为数量不足,无法形成冲击主流审美的群体,从而建立起新的音乐话语权。所以即使有林志美这样的优秀民谣歌手,进入主流制作领域后也会被同化,模糊民谣的印记。

比如《命运是什么》这张专辑,肯定会和公司里同时期的歌手有所不同,比如蔡枫华、甄妮,但是大体的制作趋势和流派分布其实很接近。如果把《命运是什么》这张专辑交给徐小凤去诠释,也不会有违和感。

至于徐小凤,她在1978年从永恒唱片公司转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索尼公司,她还在索尼唱片公司留下了四张经典专辑。其中1981年发行的《新歌与选曲》中的《刮风的季节》和1978年的《对生活充满希望》是小凤姐音乐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代表作。

《风雨》也是香港CBS/索尼成立后的第一张原创专辑。当时封底显示的公司全称是cbs新力香港有限公司,地址是:香港干诺道中122-124号海港商业大厦22楼。

《风季》由唐作词,李作曲。这种创造性的结合,在《命运是什么》中,也为林志美写下了“着魔”。同时,唐还为的歌曲填词了《青春的感觉》。

尚最重要的身份其实是一个音乐节目主持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dj。

在70年代的香港,香港商业电台有13位非常受欢迎的唱片骑师,也就是传说中的“六瓶半啤酒”。是啤酒对的音译。六女七男的“六瓶啤酒半”正好是六个半——13位数。

让我们记住“六个半啤酒”的名字,分别是关锡蒙、露丝、、、于聪、杨、唐、、、朱明睿、苏施黄、梁安琪。

这些名字中,有的出了唱片,有的演了电影,有的成了香港乐坛重要的幕后人物。比如陈少宝是“新艺宝”的创始人,钟保罗是“无业生”中除了张国荣、陈百强之外的另一个“三剑客”。玉琮后来成为高级商业电台,而露丝和卢业媚曾经跨界唱片。露丝的歌手身份,对于不知道《六瓶半啤酒》的大陆粉丝来说,更是大名鼎鼎。

唐也以歌手身份出道,黄在娱乐唱片发行的专辑《找朋友》也是1982年香港乐坛最重要的唱片之一。

最后,回到《命运是什么》这张专辑,除了《命运是什么》和《初恋》之外,特别推荐一下桑田圭佑的《夏日をぁきらめてて\”.》改编的《篝火》虽然林志美的唱法在音域上有点低,但确实有点低。

然而,迈克·奥尔德菲尔德的代表作《月影》的翻唱版《月影》却被许多人评论为远远落后于原曲。然而,在我听来,粤语版的《林志美》虽然采用了原创的编曲甚至延迟和声设计,但因为更充分地利用了月影的延迟效果,听起来更加有效和梦幻。

专辑还收录了林志美的两部作品《走进我的生活》和《蝴蝶梦》。听《蝴蝶梦》的时候,总觉得后来王杰和叶欢的那首《你是我永远的胸痛》和这首歌的旋律很像。

无意冒犯,但我只想证明我爱我见多识广的老师。你也可以是我胡说八道。

林志美的专辑《命运是什么》就是如此。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