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歌手张燕个人资料 黑山贼张燕个人资料

台湾著名歌手张燕个人资料 黑山贼张燕个人资料

汉末群雄系列之张燕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东汉末年,诸侯乱战。在这群雄逐鹿的乱世中,能够登得上台面的人物,要么是世家大族,要么是皇室血统,再不济也是手握兵权的将领。总之,能够称得上“诸侯”二字者,本来就是东汉社会的上层人士。而今天要讲的张燕可算诸侯之中的异类,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是真真正正的社会底层,作为农民起义军头目获得朝廷认可,并在正史中拥有传记,实现了人生的完美逆袭。今天就来讲讲这位黑山军头目的经历。

张燕

张燕重大事件之一——褚燕改姓

张燕(生卒年不详),无字,冀州常山真定人。说起常山,大家自然想到常山赵子龙,而张燕与赵云同为常山真定人氏,是地地道道的同乡。因此有些后世的文艺作品会进行艺术创作,当然,正史上没有任何张燕与赵云之间交集的记载。

中平元年(184),黄巾之乱爆发后,张燕聚集许多年轻人响应,在深山大泽之间转战,不久回到真定,麾下已经聚集了上万人。黄巾之乱席卷东汉各州,张角所在的冀州自然是重灾区,响应者数量巨大。中山国博陵县有一支农民军,首领叫做张牛角,两支部队会师一处,张燕推举张牛角为主帅。

中平二年(185)二月,张牛角与张燕一同进攻瘿陶县,这里是巨鹿郡的治所。战斗并不顺利,主帅张牛角在作战中被流矢射中,不治身亡,张燕被众人推举继任。

《三国志·张燕传》载:牛角死,众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

尽管陈寿行文非常简略,但还是能感觉到,张燕此人的确不简单,甚至可以说他的崛起并非偶然。

从上面的记载我们知道,张燕原来不姓张,史书明确记载他本姓褚,叫褚燕。改姓张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张牛角姓张,表示继承张牛角。但是,改名很常见,改姓并不常见。褚燕偏偏选择把姓改为张,仅仅因为要继承张牛角,这个原因恐怕也不充足。毕竟古代农民起义有很多,没听过哪个副手为了继任还要改成上任首领的姓。

笔者认为,张燕有别的考虑。创立太平道的叫张角,创立五斗米道的叫张陵,一个在中原,一个在巴蜀,道教两大教派都都是张姓开创,所以张这个姓暗含着某种“政治正确”。类似于刘姓之于汉朝,张姓之于汉末的道教,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即使不去说,人们心里也会有这种感觉。

借着张牛角也姓张,褚燕顺势改姓,既当上了义军头领,也增加了自己的“政治正确”。

黑山军活动范围

张燕重大事件之二——平难中郎将

接着上面说,笔者认为张燕改姓背后的动机,到底有没有证据呢?

《三国志·张燕传》载:其后人众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众从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

光看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上述史料提及的郡国大体分布在太行山周边,冀州、并州两地。张燕在这一地区发展非常迅猛,小股农民军纷纷投靠张燕,竟然聚拢了近百万人,号称黑山军。

当然,细究起来不可能达到百万人,有朋友会说农民军拖家带口,一个战士背后是一个家庭,所以百万并不多。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张燕率领的部队转战各地且不说,就算拖家带口,张燕的势力范围即上面史料提及的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按照相关史料考证人口和平年代大致在240万左右。考虑到汉末乱世人口大幅减少,总数200万的可能性都非常小,接近一半的人口不在官府控制而在张燕麾下,怎么想也不会。毕竟如果实力到这种程度,还不如攻进城里呢,有大宅子谁还愿意当山大王?

需要注意的是,“诸山谷皆相通”这句,指的是张燕的控制区在五郡的山区而非城市,张燕并不实际控制地图上五个郡那么大的地盘,黑山军只是盘踞在深山之中。在深山中粮食补给是个大问题,耕作条件自然比不上开发完善的地区,想生存下去又不可能整天掳掠州郡——风险极大,且不可持续。

所以综合来看,百万是个宣传语,不可当真,但能够掌控五个中原地区郡国的山区边地,力量还是相当雄厚。

《九州春秋》载:张角之反也,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飞燕、白爵、杨凤、于毒等各起兵,大者二三万,小者不减数千。灵帝不能讨,乃遣使拜杨凤为黑山校尉,领诸山贼,得举孝廉计吏。后遂弥漫,不可复数。

这里记载的很清楚,各路山贼或农民军规模大的二三万,小的几千人,就算把他们全加起来也达不到百万。参考历史上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汉末三国大战役,也能知道黑山军规模远没有这么大,能达到二三万者,已经是一支大军了。

这里有几个熟悉的名字:黑山、白波、飞燕、杨凤。史料原文还有更多名字,因为无关主旨,笔者用省略号代替了。黑山军,白波军,就不用多解释了。飞燕,就是这位张燕。

骑白马的叫张白骑,跑得快的叫张飞燕,叫声大的叫张雷公,胡子长的叫于羝根,眼睛大的叫李大目,生动形象,便于记认与宣传。农民军不讲究文雅,讲究实用好记。

杨奉

那么,这位杨凤是谁呢?竟然被汉灵帝拜为黑山校尉,甚至“得举孝廉计吏”?居然拥有推荐孝廉、计吏的权力,这可是地方郡国一级才有的权力。

杨凤,凤,奉,杨奉?先为白波军首领,后来接受董卓掌控的朝廷招安,成为李傕部下。考虑到杨凤能够发展到连汉灵帝都不得不承认的势力,加上农民军首领名字在流传中书写出现错误,这种可能性非常大。另外杨凤并未出现在《三国志》之中,只有杨奉出现,笔者认为就是同一人。至于“黑山校尉”也好解释,白波军活跃地区与黑山军多有交集,农民军名号繁多,黑山军也只是一种统称,并非专门特指某支部队。

《三国志·张燕传》载: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

杨奉有份,张燕更不甘落于其后,汉灵帝遣使给杨奉拜官,张燕就派人去洛阳求官。汉灵帝也没有办法,拜张燕为平难中郎将。所谓“后遂弥漫,不可复数”,越来越多的山贼头目有样学样,都派人到京城求官,真是魔幻现实主义。

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个,即表面上看是汉朝国力衰弱,连平定山贼的力量都没有,这点毋庸赘言。第二个,则是汉朝仍然是人心所向,尽管如张角一类图谋改朝换代的造反者也不少,但还有大量起义军或者说山贼并没有这种想法,他们还是心向汉朝。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曹操要迎奉天子,刘备要匡扶汉室,袁术一旦称帝顷刻土崩瓦解。因为四百年汉朝深入人心,人的观念有着巨大惯性。杨奉后来反叛李傕积极帮助汉献帝东归,虽然也有权利欲望作祟,但汉朝观念也是内心一种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张燕,也倾向维护汉朝。

张燕重大事件之三——参与群雄争霸

初平元年(190),董卓的残暴统治激起关东各路诸侯讨伐,张燕审时度势,积极与各路豪杰结盟。

《三国志·张燕传》载:是后,董卓迁天子于长安,天下兵数起,燕遂以其众与豪杰相结。

当然,不论在正史还是《三国演义》,张燕都没有与其他各路诸侯列在一起。尽管此时的张燕已经是平难中郎将,具有汉灵帝认证的官方身份,严格来讲比袁绍自称车骑将军来得还要正统,但没办法,袁绍四世三公,自封车骑将军也能得到诸侯们承认,甚至拥立为盟主;张燕虽然是先帝拜将,却出身山贼,士大夫阶层对其仍然另眼相看。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历史上的正义与非正义,最终还要看拳头大小。

后来吕布刺杀董卓,李傕为首的凉州诸将反攻长安,吕布辗转投奔到袁绍处。袁绍并非等闲之辈,当他以冀州邺城为中心向外扩张,势必要与盘踞冀州、并州广大山区的黑山军发生冲突。作为黑山军最大的首领,张燕自然要与袁绍对抗。

《三国志·吕布传》载:北诣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馀,骑数千…。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阵,遂破燕军。

初平四年(193),袁绍派吕布在常山与张燕展开激战,最终张燕不敌,只得退往更偏远的山区,势力受到重创。随着袁绍的势力范围跨过冀州,深入幽、并、青等河北各州,张燕更加难以抵挡。但黑山军也有自己的优势,占据着广大险要山区易守难攻,且居无定所便于转移,袁绍也没有精力进一步对付张燕。

直到建安四年(199年)三月,公孙瓒在易京陷入绝境,派其子公孙续向张燕求救。唇亡齿寒,张燕倾力派出部将杜长领十万大军救援,结果公孙瓒的信使被袁绍俘获,得知计划的袁绍诱使公孙瓒出城击溃,公孙瓒逃回易京自焚身亡。而张燕派出的援军也被转过头来的袁绍各个击破。

这次大败使张燕元气大伤,又蛰伏了好几年。即使袁绍官渡之战大败,张燕也没有出现。

建安九年(204),袁尚、袁谭兄弟反目引发袁氏内斗,袁谭投靠曹操,曹操借机大举围攻邺城,这意味着袁氏在河北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嗅到风向即将转变的张燕派使者联络曹操,请求辅佐王师。正是用人之际,曹操也毫不含糊,以朝廷名义拜张燕为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205),曹操攻入邺城后,张燕率兵前往邺城投奔,被封为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

《三国志·武帝纪》载: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其众十余万降,封为列侯。

黑山军从巅峰时号称百万,到十几年后归附曹操时的十余万,虽说两个数字都含有水分,但这当中张燕的势力在走下坡路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不是袁绍对手,更不可能打得过曹操,更不用说曹操还掌控着朝廷。

如果继续占山为王,张燕也只不过是大号的张牛角、李大目、左髭丈八之流。下场只能在史书的某个角落里,成为某个将领战功的背景板而已。

张燕人称张飞燕,不仅跑得快,思想境界也比其他山贼高得多。为争取支持不惜改姓,主动投降朝廷换取平难中郎将官职,讨董战争期间又与诸侯们搞好关系,在袁绍与公孙瓒之间选择帮助公孙瓒,直到最后归附曹操。他走的每一步都在审时度势,在瞬息万变的乱世中总能找到对的方向。

该强硬时强硬,该服软时服软,灵活多变的处事风格使张燕在众多黄巾之乱后蜂拥而出的农民军首领中脱颖而出,不仅得到拜将封侯,而且得到善终,后代承其嗣。

投降曹操之后张燕并无进一步详细记载。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张燕军事水平所限,曹操手下猛将如云,张燕这种常年打游击的杂牌军派不上大用场。二是张燕常年盘踞在太行山区,在正规军视野之外的广大地区拥有很大号召力,虽然战斗硬实力不行,但振臂一呼就有大批追随者,曹操不敢把他放出去。也就是说,给张燕高官厚禄在邺城颐养天年,打仗的事就不用操心了。因为史书又明确记载张燕儿子、孙子相继承嗣,所以张燕应该四平八稳,平淡地度过了后来的人生。

以山贼起家至位列诸侯,又拜将封侯累世为官者,在汉末应该只此一家了。张燕虽出身低贱,却在汉末众豪杰中闯出一番天地,最后全身而退,确实有其过人之处。陈寿将其与公孙瓒、陶谦、张杨、公孙度、张绣、张鲁合传,正是对其诸侯身份的认可。

审时度势,处事灵活的张燕讲完了,接下来又会是汉末群雄中的哪位登场呢?感兴趣的话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