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索歌手个人资料,艾索唱歌视频大全

即使对于法国香颂再不感兴趣的人,也不可能没有听过这首著名的《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这首歌不仅曾出现在无数经典的电影之中,而且有众多歌手们,包括刘欢、小野丽莎,以及女神奥黛丽·赫本都翻唱过这首曲子。

伊迪丝·皮雅芙(Édith Piaf)不仅仅是《玫瑰人生》的原唱,也是这首歌的作词人。正如我们在这首作品中所听到的一样,她的歌声虽然饱含深情,略带哀伤,但也从不绝望,时常让人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

尽管她的生命只有短短48年,但这一位身高只有142cm,长相平庸,一生经历无数坎坷的法国传奇歌后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

01

妓院度过的美好童年

1915年的今天(12月19日),伊迪丝出生在法国美丽城(Belleville)一个困苦的家庭里。她的父亲是一个长期外出的杂技演员,而母亲则曾在咖啡厅担任驻唱歌手,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她。

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之际,她的父亲加入法国军队,并且将幼小的伊迪丝托付给了经营妓院的祖母。

虽然这对一个孩子来说肯定不是什么理想的成长环境,但在这里,她却受到了在自己家中不曾有过的关爱。据说,伊迪丝在三岁到七岁之间因眼角膜而失明。帮忙照顾着她的妓女们凑钱,将她送到了圣女小德兰(Thérèse of Lisieux)朝圣之后,她的眼睛便奇迹般地好了。

重回父亲身边的她,很早就开始了街头卖艺的生活。她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唱歌的时候,年仅14岁。之后,她便一直以街头卖唱来维持生计。

02

“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她这样,

之后也不会。”

伊迪丝没与父亲在一起生活多久。她后来搬到了蒙玛特区的皮加勒街,和好友(Simone Berteaut)住在一起。

蒙马特区是著名的红灯区聚集地,这出没着妓女、皮条客、瘾君子和各种社会边缘人。这段经历似乎也成为了她歌曲的主题:歌唱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人

19岁的伊迪丝遇到了她的第一个“伯乐”,在香榭丽舍大街附近经营夜店的老板路伊·雷佩(Louis Leplée) 。

雷佩惊叹于她未经打磨的独特声音和歌唱时展现的原始生命力。他给这个身材娇小,声音洪亮的女孩去了一个艺名“La Môme Piaf”(小麻雀皮亚芙,La Môme在法语中也有孩子的意思)。他还教会了伊迪丝许多舞台表演技巧,让她学会着装,还为她举办了盛大的首次个人音乐会。

但在这之后不久,路伊·雷佩就被谋杀了。

“小麻雀”顶着世人的怀疑以及负面的舆论评价继续开始自我摸索。她辗转遇见了第二个生命中重要的“导师”作曲家雷蒙·艾索(Raymond Asso),并和他合作,将艺名正式改成”伊迪丝·琵雅芙”。

他不仅治愈了伊迪丝,还让她结识了许多社会名流,包括作曲家玛格丽特·蒙诺(Marguerite Monnot),作家雅克·布尔雅(Jacques Bougeart),诗人、剧作家兼导演尚·考克多(Jean Cocteau)等。

在第一次观看了她的演出后,让·科克托写到:“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她这样,之后也不会有人像她这样。”他在之后不仅为伊迪丝创作了剧本,还与她成为了一生挚友。

03

“没有爱,我们什么也不是。”

或许是因为悲惨童年的经历,又或是因为一生都处在风雨飘摇中,伊迪丝一直都在追求爱情。可是她总是伤痕累累,几乎没有被爱神眷恋过。

她的人生中有许多情人,其中包括自己教导的后辈伊夫·蒙当(Yves Montand),还经历过两段婚姻。但最为刻骨铭心的就要数她与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马塞尔·塞丹(Marcel Cerdan)的爱情故事。

当时,伊迪丝已经是一个在美国巡回演唱的知名歌星。她征服了起初对她十分冷漠的美国听众,成为了第一位走进美国古典音乐殿堂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演唱法国流行歌曲的歌手。

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马赛尔已有妻子和孩子。但他们还是保持了非常公开的关系。

两个人奋不顾身的爱情成为了当时轰动一时的国际头条。然而责骂声并没有阻隔这一对情侣,他们在Leconte-de-Lisle路7号共筑爱巢。伊迪丝还为这位“灵魂伴侣”写下了那首传世名曲《Hymne à l’amour(爱的颂歌)》

然而天意弄人,在马赛尔前往纽约探望伊迪丝的途中,年仅33岁的他遭遇空难离世。据说当天伊迪丝在听到这个噩耗之后,备受打击。当晚还有演出的她在舞台上两次晕倒,不得不被紧急搀扶下台。

04

国葬

伊迪丝很久都没能走出马赛尔的死所带来的忧伤。虽然后来嫁给了好脾气的法国歌手雅克·毕勒(Jacques Pills),可是她很难再被疗愈。

1951年,她遭遇了一场致命的车祸,肋骨断裂。为了止痛,伊迪丝对吗啡成瘾,也开始酗酒。身体已经受到严重伤害的她,还在1959年开展了无视自己身体状况的“自杀式“巡回演唱。

这一切让40多岁的她佝偻如70岁。终于,在1963年,伊迪丝不堪重负,因肝癌病逝。“她死去了,仿佛为名声的火焰所吞噬。”广播里说到。

因为她生前被人诟病的私生活,天主教会拒绝为她举办安魂弥撒。但是法国却为她举行了国葬

成千上万的民众一直跟随着陪葬队伍一直送伴随着她走向生命的最后一站,拉雪兹神父公墓。据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巴黎这座城市首次交通瘫痪

在她离开了这个世界的后几个小时,她的挚友尚·科克托(Jean Cocteau)也离开了这个人世,他写下:“Ah, la Piaf est morte. Je peux mourir aussi.”(她死了,我也可以离开这个世界了)。

而伊迪丝的墓志铭是,“Dieu reunite ceux qui s’aiment. 上帝将会使爱人们重聚。

作为法国香颂女王,伊迪丝·皮雅芙如一株在严峻气候中艰难生长的玫瑰,饱受风雨,刚刚盛开不久就离开了世界。

虽然天主教会并不认可她,可她是一个真正的圣徒,爱便是她最高的信仰。而那首广为人知的《Non, je ne regrette rien 我无怨无悔》大概就是对她一生最好的总结。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