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李敏中国好声音全集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李敏中国好声音全集

前言:

1984年,贺子珍在毛主席离开这个世界8年后,也随风而去。他们带走了李敏在过去岁月中的痛苦和忧愁,留给了李敏最宝贵的财富。

当这一切成为记忆的时候,李敏越来越感觉到父母对自己那些潜移默化的教导,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有重要的作用。

从“毛泽东的女儿”到“普通百姓”,这种本身就期望的改变,多年后终于完成。毛主席逝世多年后,李敏一直以一个普通群众的身份生活在社会的一角。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李敏拿着毛主席的照片,无限的回忆涌上了心头,她说:我的爸爸妈妈的确很伟大,但我却很普通,普通到和大街上的每个人一样,我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

李敏是这么说的,她也是这么做的,多年来一直如此。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别人的孩子上幼儿园,娇娇也上幼儿园

1936年,贺子珍跟随爱人毛泽东进驻延安,延安成了革命的圣地,中国的和外国的很多青年才俊都涌到延安,有的想要加入共产党的队伍,有的想要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以及中央领导的生活,斯诺就是这时候来的。

在斯诺的印象中,此时的贺子珍挺着一个大肚子,虽然刚刚走过长征,但是和毛泽东十分恩爱,在这样暂时稳定的环境下,贺子珍生下了她和毛泽东的第五个孩子。

生孩子的那天,邓颖超抱着孩子左看看右看看,感到心疼地说:“这个孩子长得可真小,真是个小娇娇。”(也作姣姣)

博览群书的毛泽东听到邓颖超这么一说,马上就想起来了《西京杂记》中的一句:“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着芙蓉。”

随后毛泽东一语定音,那就叫个娇娇吧。

那年毛泽东43岁,贺子珍28岁。叶子龙抱着娇娇说:“你真是赶上了好时光,刚出生就要进城呢。”“城”说的就是延安。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图|毛泽东和贺子珍

延安文明久远,大禹治水的时候首功之处就是在延安边上的壶口瀑布,毛泽东和张闻天周恩来等人分别住在凤凰山,路过毛泽东门前的老乡都能听见婴儿的啼哭声。

实际上,一路走来的战友们都懂得,贺子珍在长征路上一连失去好几个孩子,要么夭折,要么送人,最苦的怕是小毛毛,可是没有办法。即便如此,大家也不提及贺子珍的痛楚,邓颖超和康克清去了贺子珍的窑洞,一个劲地夸娇娇长得好看。

但是好景不长,贺子珍从战火中走出来,再加上身体上的伤痕,她性格倔强,忍受不了文化的差距,提出想要去苏联学习和看病。但毛泽东认为现在时机不成熟,再等等看。

1937年,贺子珍借着去上海治病的理由离开了延安,因为当时上海已经沦陷,贺子珍没有去成上海,而是跟随去苏联学习的同志,坐飞机去了遥远的莫斯科。

贺子珍走后,留给毛泽东的一大串的问号,还有不到一岁的女儿娇娇。时年正是抗日战争的关键阶段,毛泽东日理万机,不能每天都照顾娇娇,但也不希望孩子搞特殊,其他孩子吃什么,她也吃什么。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图|娇娇一岁

延安的老人说,出生在冬天的孩子很乖,因为冬天家里生着火,很暖和,暖和的时候孩子就不容易哭闹。这大概是有点道理的。

刚刚一周岁的娇娇在农民的怀抱里,踏实地喝着米汤,不哭也不闹,年幼的娇娇虽不记得自己的妈妈是谁,但是对幼儿园的事情记得很清楚。

娇娇是两岁多的时候,和这里的孩子们一样,一起进入了延安的洛杉矶托儿所,实际上就是延安的幼儿园,毛泽东告诉身边的秘书,不用给娇娇特殊照顾,哭闹也不要管。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图|蔡畅抱着娇娇

对于毛泽东的教导,多年以后,傅连暲的夫人陈真仁回忆过一件事,让李敏感动很深,陈真仁去看望娇娇,正好毛泽东也在。

当时候的娇娇还不会走路,但是一直想用手去摸摸暖水壶,当时的暖水壶外面都是竹子编织的,很烫,陈真仁一直说:“娇娇乖,这个很烫,不能摸。”但是娇娇很调皮,仍然拧着一股劲要去摸。

这时候正在一边写字的毛泽东发话了:“你就让她摸嘛,烫一下就不摸了。”结果陈真仁就让娇娇去摸了,不料娇娇一摸,因为很烫,便哇哇大哭起来。毛主席在一边哈哈大笑,陈真仁也笑了起来。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图 | 傅连暲右手抱着李敏,左手抱着罗小金

李敏记得,因为父亲对自己“特殊”的教育方法,她从小就不太爱哭,在幼儿园的时候,娇娇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趴在幼儿园的门口,等待着家长来接,娇娇等来的永远是警卫员叔叔。

多年以后,李敏依然记得当年的趣事,她说,在延安的幼儿园的时候,她常常会趴在门口看乡亲们的鸡鸭,一看就是看半天,她还记得陈伯达的儿子陈小达一直哭,不知道为什么。

可是娇娇不这样想,她一直和老师说:这里多好呀,有什么好哭的。老师也会笑着对娇娇说:“还是娇娇最乖了。”

时光还在继续,远在莫斯科的贺子珍却不好过,刚出生的男孩“廖瓦”因病夭折,毛泽东得知后,把身边唯一的娇娇送到了莫斯科陪伴贺子珍。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图|贺子珍在苏联

李敏回忆:1940年末,父亲送我到苏联找母亲,我就离开了洛杉矶托儿所,告别了童年的时候喜欢的每天上课的户外观察。

长大了就要一个人坐火车

娇娇跟随贺子珍在苏联呆了近7年,1947年,贺子珍带着娇娇回到了中国,毛泽东十分想念这个女儿。

娇娇走的时候不到4岁多,现在算一算,估计有12岁了。毛泽东让贺怡给贺子珍带话,希望把娇娇接到北平。贺子珍知道毛泽东向来喜欢孩子,便把身边唯一的娇娇送到了北平。

娇娇被送来的时候是1949年的一天,毛泽东正在开会,警卫员在毛主席的耳边悄声说道:“主席,娇娇被送来了。”刚才还在皱眉思考的他,马上就喜笑颜开了。

闻讯赶来的还有邓颖超和康克清,毛泽东顾不得和他们打招呼,穿过人群径直走到娇娇面前,一把把娇娇拉在怀里。

毛泽东左看看右看看,激动得无以言表,他对邓颖超说:“看,当初的小鸡蛋也长成大娃娃了。”毛泽东一个劲地点着头,掐指一算,已经有10年没有见到娇娇了。

娇娇刚从苏联回来,身上穿的衣服还是外国的服装,行为举止都非常的腼腆,皮肤白白嫩嫩得很像贺子珍,脸蛋上的睿智和坚毅,很像毛泽东。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大概13周岁的娇娇,比起来同龄的孩子个子高出不少,甚至个子都超过了邓颖超,邓颖超也十分关心娇娇,对娇娇一个劲地嘘寒问暖。

贺怡同志是贺子珍的亲妹妹,她告诉毛泽东,贺子珍希望娇娇在这里接受好的教育。毛泽东随后问及了娇娇,打算给娇娇安排个学校,尽快上课。

在香山的脚下就有个香山小学,如果去这里读书,每天走着就可以回到香山,但毛主席不想给女儿这么多的“便利”,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索性把娇娇送到了一般干部子女读书的八一小学。

在上学前,毛泽东告诉娇娇:“你这个名字是当初在保安给你起的小名,现在长大了,也该有个新名字了。”

毛泽东顺着李讷的名字,根据“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给娇娇取名叫“李敏”,毛泽东说,《论语》中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杜甫的《不见》中也有“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样的句子。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毛泽东和李敏李讷

李敏一脸的好奇,得知这个名字居然还有这么多的知识,也很是喜欢,最后,就定下来了“敏”字。

李敏在苏联读过小学,所以不久后,她就升入了初中,但是毛主席依旧不让她搞特殊,不允许她公开自己的身份,在填写个人资料的时候,家长那一栏永远是警卫员的名字,职业也一直是“一般干部”。

毛泽东以身作则,李敏非常感动,正是在毛泽东这样的教育下,李敏逐渐懂事,她也慢慢懂得了原来爸爸妈妈有那么多美好的故事,每次毛泽东给贺子珍写信后,贺子珍总让李敏给她读。

从父母的故事中,李敏学会了怀念,学会了感恩。

贺子珍生病的时候,她会哭,她也会质问自己的爸爸,为什么不和妈妈见一面呢。每次贺子珍生病,都是李敏坐火车南下去看望,带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每次李敏南下,毛泽东都会让一个警卫员跟着,李敏上高中后,毛泽东便不让警卫员跟着了。李敏生气了:“爸爸,我一个人不敢去啊,我一个人没有坐过火车。”

毛泽东告诉李敏:“爸爸二十岁的时候就一个人坐火车了,你也长大了,不仅要独立自主,还要自强自立。”

刚开始,李敏认为爸爸不爱自己了,后来自己坐了几次火车后才慢慢明白,原来这是爸爸的一种教育方式,让警卫员跟着,很多美好的风景,美好的故事都错过了。

正是在一次次的路途中,李敏从一个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大人”,毛泽东常常和她说得“不能搞特殊”“不能轻易说出自己的身份”,这些细微的教育方式,李敏终于慢慢懂得了。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李敏和爸爸毛泽东

参观博物馆,被讲解员认出来

李敏是毛主席的女儿,如果想要办一件事,说出来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轻而易举。李敏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个“开门证”她从来没有用过。

这是毛主席不允许的,也是李敏不会做的。

1964年,李敏带着孩子去南方看望妈妈贺子珍,路过江西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时候,李敏很想去看看。

小时候李敏经常听贺子珍讲起在江西发生的红军故事,如今遇到这个机会,李敏不想错过,便提前和司机打好招呼,去一趟博物馆。

可是最后还是因为各种事情耽搁了时间,等到他们赶到博物馆的时候,已经快闭馆了,按照规定,这个时候已经不允许再进去参观了。

李敏想着,如果今天不去,明天更没有时间,总不能住一天再去吧。司机告诉李敏说:“要不直接告诉他们,你是毛主席的女儿,他们谁敢拦你?”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李敏一听马上严肃地说:“这绝对不行,千万不要这么说,我们再和人家商量商量。”

李敏走到管理处笑着和管理人员说:“实在不好意思,我们是从北京来的,因为赶路耽误了时间,但是我们很想进去参观,明天也没有空,明天我们离开了。您能不能通融一下?”

管理人员非常执着,当然也是按规定办事,他们对李敏说:“我们也非常理解你们,但是现在确实到了闭馆的时间了,按照规定,只能出人,不能进人了。”

李敏又耐心地说:“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抓紧时间参观,现在距离闭馆还有10几分钟,我们尽量在闭馆前看完,你看行不行。”

工作人员看到她这么诚恳,看了一下时间,破格让他们进去参观了。

但是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博物馆的讲解员都是受过严格培训的,甚至还有很多老红军的后代,他们对革命岁月很熟悉,对毛主席也很熟悉,等到里面的大灯打开后,一个讲解员很快就发现,李敏长得很像一个人。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李敏进来后,就听到那个讲解员对身边的人小声说:“那个女孩长得很像毛主席。”李敏不到30岁,脸上肉肉的,如果见过毛主席照片的人,很自然就感觉出来和毛主席长得像。

不一会,来到一个展台前,这里陈列着毛主席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讲解员看到毛主席的照片,再一对比眼前这个人,突然猛地反应过来,因为她记得毛主席有个女儿,好像还见过毛主席和女儿的一张照片。

讲解员脱口而出:“您刚说您是从北京来的?那您不会是?”

李敏笑了笑,陪同的司机等人知道李敏被认出来了,便说:“她就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讲解员愣住了,马上喊来了馆长。

馆长是个老前辈,还说见过毛主席,如今看到李敏,竟然激动得掉眼泪。“他老人家还好吧?”“我爸爸很好。”

李敏拉着讲解员的手说:“不要客气,你讲得很好,谢谢你,你们不要打扰别人,你继续讲吧。”

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李敏正常地参观了博物馆,也没有打扰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下班的时候按时参观完了。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这次参观让李敏记忆深刻,如果李敏早点说自己是毛主席的女儿,说不定很快就能进去,但是李敏不希望这样,但是被认出来了也没有办法,她说:“我从来不会和别人说,我就是毛泽东的女儿,但是我这张脸被认出来就不怨我了,我的这张脸是爸妈给的。”

李敏被认出来的事情太多了,但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父亲的教导,任何时候都不会轻易说出自己的身份,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多年来,李敏一直秉承着父母对自己的教诲,甚至把毛家的家风传给了一代一代的人。

想念自己的爸爸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在毛主席最后的日子里,李敏曾去看望过父亲,在父亲的病床前,李敏紧紧地拉着父亲的手,想起来父亲对自己这一生的教诲她泣不成声。

9月9日凌晨,李敏接到中央办公厅的电话,让他去中南海一趟。李敏并没有察觉到异样,收拾好后便去了中南海,她想着,估计是父亲病情好转了,想见见自己。

不曾想,李敏来到中南海父亲的卧室后,看到的是永远闭上眼的父亲,那一刻,李敏大脑一片空白,时空里伟大的父爱和对父亲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李敏痛不欲生,扑在毛主席的床前,嚎啕大哭。

歌手李敏个人资料

图|李敏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和毛主席遗体告别

毛主席逝世后,尽力地陪在妈妈的身边,贺子珍一直告诉李敏,以后等我也走了,要好好教育继宁和东梅。

孔继宁是李敏的第一个孩子,在李敏的教导下,孔继宁也一直踏踏实实生活,他说:“也有人说我长得像外公,但是我从来不会打着外公的旗号做事情,这也是妈妈不允许的。”

1984年,贺子珍在上海病逝,在逝世前李敏曾带着孩子们赶到贺子珍的身边,贺子珍看到孩子们很欣慰,在贺子珍的遗物中,李敏找到了一个毛毯,那是贺子珍和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用过的。

多年来,她一直保存着,贺子珍走得平静也两袖清风。

如今的李敏,早已经当了奶奶,她说:爸爸妈妈虽然离我而去了,但在我心里,他们永远还活着,他们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