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歌手李玩个人资料 狗十三电影李玩大结局

演员歌手李玩个人资料 狗十三电影李玩大结局

第一次听到《狗十三》这个片名,我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一部描写农村题材的作品。一气呵成看完正片后,我迫不及待地上网查询,发现该片导演正是执导过令我啧啧称叹的《李米的猜想》的曹保平,这就更加增添了我对《狗十三》的好感。

对于当代中国式的教育,我始终认为需要救弊补偏。尽管自己也无法免俗,但我深深知道,倘若教育的主旨事实上已经变成精于世故或者趋利避害的话,那么整个社会的集体价值观,绝对不会崇尚什么修身立德,甚至无私奉献。

《狗十三》正是描写了一段关于教育和成长的故事。这段原本属于青春的成长历程,却没有太多的意气风发,反而在主人公李玩身上,我们看到了太多的被动和无奈,而这些在自己的阅历里,也有着许多相应的对照。

李玩是个初三学龄的少女,她的父母离异,父亲组建了新的家庭并生育一子,李玩住在爷爷奶奶家。这样的家庭背景,在很多的影视作品里都催生出了问题少年,但李玩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学习方面,她的成绩虽不拔尖,但还是保持着班级前列;性格上,李玩内向沉静,有那么一点小固执,基本上可以用单纯来定义。

单纯,原本是一个美好的字眼,但在而今功利化的舆论环境下,其涵义已接近于尚未开化和不明事理。《狗十三》李玩的出场便狠狠打了“单纯”一巴掌,女孩喜欢物理,但老师和父亲却从分数的角度强逼着李玩放弃物理转而加入英语提高班,大人们认为孩子的爱好一无是处,李玩单纯的学习兴趣就这么被无情剥夺了。

李玩想抗争,但她拗不过。回到爷爷奶奶家,郁郁寡欢的李玩收到父亲的一份礼物,那是一条呆呆的小狗。起初,李玩对狗完全没有兴趣,但这条狗似乎和女孩有着天然的亲近,而且,李玩显然从小狗身上体会到一种惺惺相惜的孤单和无助,她将小狗视作自己的境遇同类和精神同伴,并为之取名“爱因斯坦”。

即便影片没有正面交代,但我相信小狗的取名是影片的一大隐喻。李玩酷爱科学,片中两次出现李玩准备参观天文博物馆而未果的情节,于是,“爱因斯坦”这个取名,正是李玩的个人兴趣被大人压制后的一种情感释放。可惜,没有一个大人意识到这一点,在他们眼里,“爱因斯坦”只是一条可有可无的狗而已。

然而,“爱因斯坦”已经成为李玩的不可或缺。在家庭里,她缺少父母的关心,而爷爷奶奶的照顾,也只是解决温饱;在学校里,李玩独来独往,一个喜爱看《时间简史》的女孩,想来也交不到什么知心朋友。在社会上,李玩更是简单地像一张白纸,她不像表姐李堂那么八面玲珑,在溜冰场里稚嫩得像一朵初绽的水莲花。所以,“爱因斯坦”的出现,填补了李玩的某些精神缺失,因此,当小狗意外走失后,李玩也陷入了巨大的失魂落魄。

从这开始,李玩开始经受成长的猛烈敲打。由于“爱因斯坦”是在爷爷遛狗时走失的,所以李玩发疯似地走街串巷的找寻,被认为是在和爷爷怄气。更离谱是,家人买了一条和“爱因斯坦”同品种的狗想要让李玩振作起来,而李玩的坚决不认可,在大人眼里就是毫不懂事的冥顽不化。大人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已经重新买了一条狗,那么李玩就应该感激涕零于家长的用心良苦,如果再纠结于狗的真伪,那就成了违逆。

很遗憾,我们许多的家庭教育,正是基于上述逻辑展开的。父母为孩子筹谋规划,给孩子强加各式各样的课外辅导,美其名曰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一旦孩子有异议,便会故作神秘地言道“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我们如今所做的一切”。李玩不理解,但她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接受性情大变的“爱因斯坦”二世,接受突然出现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接受弟弟周岁宴席上众星捧月和敬忝末座的差异,接受自我个性的渐渐泯灭及社会性同化。

“爱因斯坦”二世的命运,也和一世同样多舛。它惊吓到了李玩的弟弟,所以被家人们厌恶及抛弃。李玩从二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即便父亲依然疼爱着自己,但李玩清楚,由于弟弟的存在,她实际上和“爱因斯坦”二世一样,成为了某种替代。

一日,李玩和表姐李堂在马路上遇到一条被人牵着绳子的狗,李堂一眼就认出那正是走失的“爱因斯坦”,但李玩却毫不在意,因为此时,“爱因斯坦”对其而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狗十三》拍摄于2013年,而直到2018年才在内地公映。这部影片被禁五载并非偶然,里面抨击了太多司空见惯的现象,包括看上去正确无比的自私,以及每个人成长所必须接受的妥协。所有这些,在中国的家庭和学校里循环往复地发生着,没人觉得有问题,而这,恰恰就是问题所在。

李玩,被世俗的规则驯服了。她终于活成了芸芸众生,而萌蠢的“爱因斯坦”,也要去寻找下一个单纯的主人。

演员歌手李玩个人资料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