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白金个人资料 歌手张驰与白金唱黄梅戏

歌手白金个人资料 歌手张驰与白金唱黄梅戏

按,本文首发于聆籁轩戏话微信公众号,并为《黄梅戏创作》所刊发,现有部分增删。

安徽省宿松县黄梅戏剧院演出黄梅戏《半边月》讲的是国舅薄昭目无法纪,私赋抗法,以李傲天、半月为代表的代州基层官民奋起抗争,廷尉张释之不惧太后与国舅的逼压,在汉文帝支持下查明冤情,最终使薄昭绳之于法的故事。

薄昭史上确有其人,为西汉文帝之母薄太后唯一的亲弟弟,出任车骑将军,封轵侯,后因斩杀汉使者,被文帝所迫自尽。黄梅戏《半边月》以此为据,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赋下层官民抵抗强权于其内,在情与法、家与国交织抉择之中,弘扬了依法治国、“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深刻主题,朔造了多个性格独特的舞台艺术形象。编剧以现代思维解读历史,将舞台上的历史事件寓意化,具有反观历史,以史为鉴的教育、警醒意义。该剧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的主题,契合当前肃政反腐、倡导依法治国的形势以及民众的心理,因此,虽已创演多年,但历久弥新。

歌手白金个人资料

汉时明月剧照

黄梅戏《半边月》是安徽省宿松县黄梅戏剧院创作排演的一部经典保留剧目,曾先后荣获国家“田汉奖”、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剧目奖”、“演出一等奖”等各项大奖(据百度百科)。而宿松县黄梅戏剧院的前身原是由老艺人王梓林、许友光等发起组织,以数个民间业余戏班为主成立的突宿松县和平黄梅戏剧团,始建于1952年(据安徽戏曲网),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一个县级剧团仍然坚守、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在戏曲市场令人忧虑的情况下,仍间有新剧排演,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我所观看的视频资料是参演第三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展演时的版本,演员的阵容为:余杞敏饰演半月,石照壁饰演文帝,陶淑梅饰演太后,张正保饰演张释之,范光琦饰演李傲天,安清水饰演国舅,吴峰饰演庙祝,石万良饰演李龙。

歌手白金个人资料

汉时明月剧照

一、情节曲折多姿,冲突紧张强烈

《半边月》以线性叙事结构,精心构思戏剧冲突,设计悬念,情节跌宕起伏,冲突高潮迭起,悬念环环相扣,每一个戏剧冲突都为下一个戏剧冲突进行了铺垫,留下了悬念,具有传奇色彩和欣赏性。该剧的情节虽然曲折,人物众多,但表述清晰流畅,干净利落。

首场表现的是,汉文帝时,国舅薄昭抗拒新政,私赋剥民,撕毁诏书,鞭笞护法的县令李傲天,被县令之子李龙误伤。这里是表现的是以县令李傲天等基层官民与国舅薄昭之间护法与抗法的冲突,也是戏剧事件发展的起因,由于国舅狂妄的叫嚣“没有我薄昭哪有他文帝天子哪!”,使得观众为李傲天一家以及代州百姓的日后将会面临的遭遇和命运深深担忧。

这一场的一开场,安排了代州百姓欢庆减赋诏书的颁发的场面,“打连厢”、“跑旱船”等民间娱乐形式的出现,渲染了喜庆的气氛,这里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为随之而来所发生的戏剧冲突起到铺垫和衬托作用。

第二场,李得知国舅修书诬告自己,自知难逃灾祸,隧令子携状进京交廷尉张释之揭发国舅罪恶,并嘱李龙和养女半月日后可自主成婚,半月将随身佩戴的玉器半边月送给即将离别的李龙留作纪念。李龙走后,薄昭家丁抓李傲天和乔装冒名李龙的月儿押解至京审问。这场戏中戏剧冲突仍属于首场戏剧冲突的延续,虽然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但描写了李傲天、半月不顾个人安危,决心以死护法的坚定意志,进一步刻画了李傲天和半月的人物性格,为下一场情节的发展和戏剧冲突的结果做了铺垫。这场戏中还为半月的身世设置了一个悬念,给末一场半月与国舅薄昭父女相认埋下了伏笔。

这场戏的末尾,在搜捕李龙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个小悬念,可谓生花妙笔。当两个家丁先后报告说左右两厅无人的时候,又一个家丁跑上场喊完“后厅一个人影……”后出现停顿,为首的家丁以为发现踪迹即命众家丁立即追赶,没想到,家丁挥舞着双臂拦着大家说道:“后厅一个人影、影、都没有!”。原来这是一个患有语结家丁,这出人意料的包袱,令人捧腹,既舒缓了观众紧张的情绪,也使得舞台节奏张弛相间。

黄梅戏的剧目中大多安排有一段抒情性很强的的男女对唱,几乎是每出剧目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以《天仙配》中的七仙女与董永的“满工对唱”一段最为脍炙人口,俨然成为黄梅戏的标志性唱段。《半边月》在这场戏中也为半月和李龙也安排了一段互诉心曲的唱腔,很好的体现了黄梅戏唱腔以抒情见长的特点。

歌手白金个人资料

汉时明月剧照

第三场的场景是刑部大堂,审问中,李龙闯堂求见,见太后在此监审未敢拿出状纸。太后为开脱国舅,不仅在庭审前施压廷尉,在庭审过程中要求李傲天剑诛李龙,为使案件直达天听,以惩办国舅,昭雪冤案,李傲天在刑部大堂上持剑自戕,以死谏君。这场戏,交织的多个戏剧冲突,不仅有李傲天、张释之与国太和国舅之间人与人的冲突,还有张释之、李傲天各自的自我心理冲突。这场戏的戏剧冲突集中而丰富,掀起了第一个高潮。

第四场,在文帝面前,张不惧太后的压力,掷文帝所赐苦果于地,直言犯谏,使得戏剧冲突达到第二个高潮。汉文帝不徇私情,要求廷尉秉公办案,并指派张以钦差的身份至代州调查真相。这场戏中,既有张释之与文帝、国太之间秉公执法还是徇私枉法的冲突,也有太后明知国舅所为不可饶恕却因其是自己唯一的亲弟弟,难舍手足之情的心理纠结和冲突。文帝与国太之间也存在的如何处理薄昭的心理冲突,它体现在对张释之去代州查案的态度上,不是外在的直接冲突,而是隐含的间接的冲突。

第五场,张释之查案归来,至狱中找李龙询问御状之事,不料,狱卒告李龙已于前一日被国舅杀害,并将李龙委托的御状转交张释之,张隧发放通行令于半月,嘱其带状闯陵伸冤。这场戏的戏剧冲突属于暗场交代,没有直接体现在舞台上,而是通过狱卒的讲述表现的,使张释之感受到了对手的穷凶极恶和和自身的处境险恶,促使张更加坚定了与国舅、太后进行殊死较量的决绝意志,为全剧戏剧冲突的的爆发做了戏剧情境和人物心理的铺垫和积累。

第六场,月儿夜至皇陵,认庙祝为干父并请求留宿于此,当庙祝得知半月真实目的,因惧怕产生动摇,半月晓以大义,庙祝过思想斗争,遂仗义应允。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半月与庙祝之间留与赶的外在冲突,以及庙祝内心明哲保身还是舍生取义的心理冲突

最后一场,祭祀场上,月儿冒死伸冤,廷尉据实陈情,国舅罪无可赦,此时,太后和国舅发现了半月高高举起的血迹斑斑的半边月,了解半月的身世后,告半月国舅就是她的亲生父亲,这与第二场伏笔的悬念形成了呼应,由此,事件外在的戏剧冲突之后,转入了内在的心理冲突。国舅跪地认女,其情可哀。月儿百感交集,经痛苦抉择,遂身穿孝服洒酒祭奠后,跪认生父,以家、国、法、理之大义劝父自裁。这场戏中的戏剧冲突和情感冲突都达到了全剧的高峰,先有半月与文帝之间闯陵伸冤与冲撞天威的冲突,还有文帝、半月、张释之与国太、国舅之间的依法惩办还是徇私庇护的冲突,最后则是半月、太后、文帝、国舅之间互悉彼此的身份后产生的情感纠结和心理冲突。在这个桥段中,重点表现的是半月的心理冲突,如果说对文帝等人的心理冲突的描写是淡墨写意勾勒做比喻的话,对半月心理冲突则是以重彩工笔细细描绘的。全剧以国舅伏法为终结,满足了观众的观剧心理和审美需求。

虽然全剧的戏剧冲突丰富紧凑,扣人心弦,但在内容的安排上和舞台表现上,编导注意了对舞台节奏的把控,穿插安排了戏剧冲突较少,气氛相对平缓的场次和情节,紧张和舒缓相间,使得舞台节奏张弛互现,符合观众的观剧审美心理,体现了戏剧美学的蕴涵。

歌手白金个人资料

汉时明月剧照

二、人物性格独特,形象鲜明

这部戏中,从国舅薄昭抗法杀人直到最终被绳之于法,是因为君、臣、民怀有共同的价值追求,齐心协力的结果,随着事件进程的发展,半月、李傲天、张释之、文帝,包括李龙、庙祝等人都在不同的阶段,对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局起到了或主要或辅助或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塑造了明君、忠臣、良民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舞台艺术群象。

半月自幼因与家人失散被县令李傲天收养,她虽生于权贵之家,却长于民间,因此具有朴素的善良、正直、勇敢的美好品德。她了解和同情百姓的疾苦,面对国舅的淫威,她敢于挺身而出,据理力争,为掩护李龙而身陷囹圄,最后她智闯祀庙,冒死伸冤。当她获悉薄昭就是自己的生父,顿时心碎如绞,肝肠欲断,陷入了亲人与罪魁的痛苦、亲情与法纪的纠葛之中,在经过思想斗争后,她跪在生父薄昭的面前,劝父自裁:“半月叫爹要爹死,只因为爹爹原来是罪魁。你不死我父兄冤案怎昭雪?你不死律法岂能护纲纬?你不死怎平代州百姓冤案?你不死难肃吏治振君威!”,朔造了一个不因骨肉亲情而泯灭法纪、大义灭亲的人物形象,人物的精神和品格在这场艰难的选择中得到了升华。

李傲天身为代州县令,他爱护百姓,三十年的县令生涯中,“为百姓不知遭过多少明枪暗箭,为百姓黄金膝三次跪求国舅面前”。他自知自己与国舅的抗争属于“蚍蜉撼树不自量”,但目睹薄昭“殃民祸国欺善良”时,仍义无反顾,以自我的毁灭的方式为冤案的昭雪创造条件,以解民危困,塑造了一位在人格和力量的较量中不惧强权,舍生取义,“只求个清官牌立在百姓心胸间”的基层官员的形象。

廷尉张释之是戏剧事件进程的推动者和最终结果的促进者。他内圆外方,足智多谋,身为刑部廷尉,他深谙宫廷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清醒的认识到凭借一己之力是难以抗衡国太、国舅这些外戚势力,只有取得文帝支持才能取得斗争的胜利。在争取到文帝支持后,他始终站在前沿,推动和促进事件的进程。这里,他代表着秉公执法,忠心诤言的贤臣形象。

我觉得从半月、李傲天、张释之等人的身上,映射出了一种不畏强权、敢于追求理想的精神,一种为民请命,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和祖国,虽久受磨难,屡遭波折,依然没有灭亡,继续前进的根本原因所在。这是我对于此剧的一题外观感。

文帝作为一代君主,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对戏剧事件发展及结局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他秉承“家国法为重”的治国理念,除了在起母后为国舅求情时出现过一些犹豫之外,他全力支持张释之查清案情,惩办皇亲,他是锐意革新,依法治国,整肃吏治的明君形象代表。文帝在历史上,励精图治,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因此,剧中对文帝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有真实的历史依据。

庙祝这个人物性格非常有特点,虽然对于是否帮助半月产生过动摇和退缩,但最终还是能够见义勇为。庙祝虽着墨不多,但其形象具有代表性,真实、生动、鲜活。

相比起半月、李傲天、张释之和文帝的形象,生活里更多的是类似庙祝这样性格特点的人,为大家所熟悉。虽然他们的性格不是完美的,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甚至是市侩,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大是大非面前最终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是正义最终能够战胜邪恶的基础。这是我对于此剧的又一题外观感。

三、表演真切感人

这部戏的故事情节虽然曲折,但剧本并没有陷于叙述的表层,注意了对人物情感、心灵深处的挖掘和表现。月儿、李傲天、太后、皇帝、廷尉都有心理活动的描写,为演员的表演和发挥提供了表演的空间。几位主要演员的表演真切,打动人心。

半月这个人物在在剧中的感情起伏变化很大,在不同场次中,随着事件的进程、情境的不同,人物的感情也不相同,这对演员的内心体验和表现能力都是一个挑战;同时,作为主要人物还要繁重的唱工和繁复的舞蹈表演,对演员的实力又是一个考验。余杞敏的吐字清楚,嗓音清亮甜美,演唱以情带声,清新委婉,表演自然真切,朴实感人,她以自身的实力,通过唱念做表等多种表演手段成功的塑造了半月这个人物。

余杞敏在最后一场的演唱和表演尤为感人。当半月得知杀害父兄的仇人和亲生父亲竟然是同一人时,人物的感情发生“陡转”,心理出现巨大的落差,这里安排了两段重点唱段,来刻画人物强烈的情绪波动和复杂的心理变化,余杞敏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情绪饱满的唱腔,使观众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第一段“手捧着血迹斑斑日月镜”的唱段,安排在太后讲述了“半边月”的来由,催促半月认父之后。半月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所惊呆,她浑身无力,瘫作在地上,似乎还没有从打击中完全清醒过来。此时,余杞敏保持着瘫坐在地上姿势,没有任何动作,前三句以低沉的声音,舒缓简洁的旋律,如同喃喃自语般的演唱,第四句从“生父偏偏是仇人哪!”的“人”字开始提放开音量,在“哪”字上行腔,并起身从右侧中后区斜冲向舞台左侧的前表演区域,声音维持在短暂的高音区域后又盘旋回落到低音区,加以泣声润腔,表现了人物此时心灵的震撼、绝望的呐喊,痛苦的呻吟。

紧接着在第五句“手捧合镜心潮滚滚”的第二个“滚”字上再次使用了一个拖腔,以表现人物的思绪翻滚,难以平静。从第7句开始到第16句,是半月对二十年间思念亲人之情的回忆,这一节唱词写的很有文采,通过对人物心理以及季节、景色、禽鸟的描写,借景诉情,借物达意,刻画了半月从渴望到失望、从期望到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余杞敏低沉舒缓,凄凉哀婉的演唱,使每一句唱词其犹如一幅幅闪回的画面,有声有色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末句的“孤雁哀鸣声”重复唱了两遍,表现了人物心中无尽的哀伤。

此后,人物的思绪开始逐渐回到了现实,这一节共4句唱词,思往比今,残酷的现实使半月发出了“圆梦之日却无半点喜悦情”的感叹,这节唱腔的节奏较上一节有所加快,反应人物的心绪再次掀起波澜。从第21句到第26句这节唱词,描写的是半月面对的自戕的养父与作为凶手的生父取舍两难,唱腔节奏进一步加快,以表现半月此时激烈交锋的矛盾心理。第30句唱词之后,安排了一段短暂的间奏,用来表现半月的左右不定的犹豫过程。

接下来的六句唱词,说的是半月被眼前浮现出的父兄被害的情景、耳畔回荡着的代州百姓民喊冤之声所唤醒,对理想的追求使得半月为“险被亲情迷失心”而暗暗自惭。

最后一节的唱词,表现的是半月所做出的舍情护法的正确抉择和坚定决心。“常言道人间真情春常在,律法前当把法情辨分明”这里两句,唱腔旋律简洁明快,节奏进一步加快,余杞敏唱的干净利落,语气坚定。接来下的“情乱法,法护情,为民情,斩私情,舍假情、留真情,正法典,护众情”这几句唱词,节奏更快,犹如评剧中的垛板,余杞敏的演唱,吐字清晰有力,快而不乱,如同珠落玉盘,呖呖有声,可见功力深厚。

黄梅戏的唱腔具有“像歌,又不是歌;是戏,又不同于京剧等其他剧种”的特点,所其板式和程式等表演手段没有京剧等剧种丰富和繁复。这段唱词虽然长达36句,余杞敏在演唱的时候,善于运用感情和节奏的变化,节奏追随着感情的不同而变化,再辅以真挚朴实、声情并茂的表演,因此,听来引人入胜,不觉其长,这也是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之一。似这样唱词长达数十句、甚至长达上百句的唱段,在其它剧种,如豫剧传统剧目《对花枪》、《穆桂英挂帅》,越剧传统剧目《沙漠王子》和《浪荡子》、新编剧目《玉卿嫂》中都有成功的典范。

最后一段半月跪地劝父自裁的唱段,余杞敏的演唱,血泪交织,如泣如诉,表演感人肺腑,动人心弦,使观众融入到人物的情绪里,感受到人物此时椎心泣血般的心境。

张正保所饰演张释之,不仅有繁重的唱工和表演,还有很多心理戏的表演,其重点表演集中在第三、四两场戏中。张正保能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于人物的唱念、身段、表情、眼神等表演手段,表现了人物不惧皇权,秉公执法,铁骨铮铮的性格。最后一场中的念白,铿锵有力,正气凛然,更是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饰演文帝、国太、国舅、庙祝等演员的表演,也都有可圈可点。

《半边月》唱腔音乐似在传统旋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听来比较新颖;舞美道具简洁明快,虽有变化,但仍遵循着“一桌二椅”的传统原则;灯光设计上,几次使用了全场“切光”后,用“追光”突出正在演唱的演员的表演,以上这些都体现了整个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追求。

《半边月》尚有完善的空间

剧情方面,个别情节斧凿痕迹明显,且与生活逻辑有违。如半月与生父(国舅)同在一县生活十数年,身佩半边月饰物,而国舅失散生女且身佩半边月的情况全县尽人皆知,当年同一天内,一个失去女,一个拾女,此后的日子里,一个寻女,一个找父,且生父与养父属上下级还能够不时的见面,父女团圆还是难事吗?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在戏剧性与真实性、典型性没有形成合理基础上的统一还需要斟酌一番。

人物塑造上,将半月设为本剧的主角,体现了作者平民意识和百姓情怀,但戏剧事件的发展并没有因她的性格来推进,其居于从属的地位,所起到作用辅助的,这对人物的塑造会有一定影响。张释之外圆内方的性格特征似体现不足,人物形象刚有余,圆不足,勇有余,谋不足。

表演方面,人物的动作设计,既要满足表演和情感的表达,还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以此,某些场合,太后的动作宜少不宜多,张释之的动作宜收不宜放。第四场,人物心理戏的表演若设计得再精细些,会更加精彩,更有韵味。另外,月儿夜至祀庙,与庙祝的寒暄盘旋的心情应该是强颜欢笑的,在半月上场时应有所交代为好,目前太过喜悦,与人物的心境和遭遇不符。

最后一场戏中,所表达内容太过丰富,对舞台节奏有所影响。

“天”在古代多与百姓视为神明的苍天或至高无上的天子相联系,李傲天这个名字在当时似有犯忌之嫌,也超越了那个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

2016年10月,《半边月》经宿松县黄梅戏剧院精心打磨,易名《汉时明月》在第十一届安徽省艺术节上再度上演,并由优秀青年杨晓红等担纲主演,颇受好评。在此,衷心祝愿该剧早日打磨成精品!祝愿宿松县黄梅戏剧院在黄梅戏的舞台上打造出更多的名剧!

歌手白金个人资料

黄梅戏《汉时明月》舞美效果图,下同

歌手白金个人资料

歌手白金个人资料

歌手白金个人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首创,转载时请注明作者笔名。《汉时明月》照片及舞美效果图来自网络。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