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歌手小马哥资料 歌手小马哥个人资料

丹东歌手小马哥资料 歌手小马哥个人资料

丹东歌手小马哥资料

作者:冯超、李亦儒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小黄车估值已经有20亿美元了,但创始人兼CEO戴威面对共享单车的损坏问题,还是很担心。共享单车的很多零件都可以拆卸,这给了盗贼们机会。

戴威想法多,执行力强,当年以“支持学生创业”的竞选口号,1票险胜,成功竞选了北大学生会主席。在校园里,主席很风光,他拿过奖学金,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拿过足球赛以及管弦乐比赛的冠军。当时的主席也喜欢自行车,但主席还是丢了5辆自行车。

他没赶上好时候,戴威入学是在2009年,而就在两年前,公安部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联合5个部门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自行车偷盗问题可真是太严重,直接惊动公安部。

汪峰得问:你成为盗车贼的梦想是什么?

说来也巧,那年公安部发布严打行动后,随之而来就是一批学者研究盗车贼的文章。其中一篇文章提到,在中国的自行车盗窃行业,分别有四种参与者:车主、盗贼、销赃者(黑市中介)、买赃者。盗贼盗窃车主的自行车——盗贼转手给销赃者——销赃者在黑市中卖给买赃者——盗贼继续盗窃,包括去盗窃买赃者的那辆二手车。

在这里,车主是非自愿的利益输出者,他的利益输出是后面各个环节的基础,没有他牺牲自我,自行车被偷,这个模式就没法搭建。而利益享受者至少有三方:盗贼、销赃者和买赃者。其中,销赃者担当着利益中间人角色,当供需双方在中间人平台完成交易时,圈子就慢慢滚动起来啦。

这是个什么样的模式?套用创投圈时髦的说法,这就是一个生态圈,还是闭环的。戴威以5辆自行车的代价成就了一个滚滚向前的生态圈,待他开始互联网+创业时,这个生态圈依旧在骚扰着他。

丹东歌手小马哥资料

2011年,北大新闻网对戴威做了一篇人物专访:“在回顾学生代表大会上宣布投票结果的那一瞬间,戴威用‘被选择的庄严和使命’来形容当时的感受。正是这份使命感,让他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与丰富的课余生活之间寻找到了支撑点,让他在喧嚣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与步调,在‘学习-工作’坐标系中走出了一条双赢的成长之路。”

这几句话,听起来颇有生态的味道。但戴威还得更进一步,在百度新闻里,他谈生态的次数远不如他的投资方,滴滴创始人程维。

大炮周鸿祎对“生态”这个词汇开炮了。两年前的一个会议上,他说:“创业者不能被成功的大佬忽悠,对于创业者来说,不在单点上突破,何来平台和生态。现在大谈生态的企业,回拨到5年前,他也不讲生态。”

等着吧,戴威有一天会大声说出“生态”这个词儿的。

“狼吃肉,狗吃屎。”《疯狂的石头》中,扮演地产商的徐峥这句台词说得铿锵有力。这意思很清楚,在社会上做一只狼,不仅正确,也是成功的前提。

最早的时候,生态学本是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自然界里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构成了整体。这些年,大大小小的公司们都会首先讲明的原则是,你作为员工要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生态地位。

三年前,网络盛传丹东阿里郎酒店鸡血式培训,军训站姿、宏大口号以及拍红的手掌,最终被嘲笑为虚伪的狼性。这世界上的爱情跟鬼一样,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没见过。但这世界上的狼性和鬼不一样,很多公司都在说,架势上也吓人。

一年前,史玉柱重返巨人网络后,要把兔窝变狼窝,每季度实现末位淘汰制。紧接着,猎豹的CEO傅盛也出来说要赶走兔子,宁可错赶,也不能漏赶。一位自媒体人终于发话了:不应该给这些傻逼老板打工,天天琢磨你是狼还是兔子。

丹东歌手小马哥资料

狼性精神第一次刷屏,还多亏了李彦宏。2012年,他发了个内部信,言之凿凿地说,自己会教育女儿,如果不吃苦,未来成不了大事,“所以说,淘汰小资是呼唤狼性,呼唤狼性就是要胡萝卜加大棒。要让所有员工更明确,如果想找一个稳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日子,请现在就离开,否则我们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几年后,李彦宏的狼性精神露出了獠牙,这獠牙跟他定义的“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相符又不符,因为狼性粘上了人血,却又让百度掉队了。

在几个互联网巨头里,李彦宏算是第一个在商业维度里提出“生态”的人。2006年,《华夏时报》记者问他:有人说平面媒体在为门户网站打工,而门户网站在为搜索引擎打工。在这方面,百度等搜索引擎公司的兴起对于门户网站是不公平的。是否是门户网站造就了百度?

李彦宏说,这事实上是生态链,并不见得说这个生态链上谁会因为谁而吃亏,或者说谁会因为谁而消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生态链,所以每一个环节才能够成长出他们新的价值。“我们相信,谁给谁打工的这样的判断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有一句话叫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存在谁为谁打工,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向社会付出他的价值,而每一个人也在向社会汲取能量。”

这位记者提得好,现在纸媒衰落,向新媒体转型,这个问题现在还没过时。信息的检索和分发平台赚得盆满钵满,自媒体人殚精竭虑,战战兢兢,连个标题都得备选好几个,源源不断地给平台输送燃料,好让大平台把大头的钱财拿走。这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你之所以喝鸡汤,是因为肉都被搭建生态系统的人吃了。

学术圈研究生态的时间比李彦宏早很多。上世纪60年代,学者们借鉴了生物生态系统,在商界研究中创造了商业生态的概念。中国最早的一篇有关网络生态的论文发表于2000年,题目为《网络生态论》。但文章主题却是以警惕心看待互联网这个工具在传播信息上的问题,类似于当下一些人对人工智能的恐惧。

李彦宏提出生态的次年,也就是2007年,马云也提出了生态概念。那年9月15日,马云说:“未来我们将投资100亿打造电子商务生态链!”一个半月后,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上市。

10年后,阿里巴巴的生态体系已经逐步完善。它的体系,最让人震惊的一点,则是由先前的电子商务生态链发展为云计算、支付、文娱、物流的布局,做起商业社会的“水煤电”基础工程。

生态建设离不开系统里每一份子的参与,但一些人翅膀硬了后,就想另建一个生态了。比如王卫。

但中国互联网生态史上的一段公案,则要从腾讯讲起。

2010年秋天是“3Q大战”开始的季节,360创始人周鸿祎利用针对腾讯的隐私保护器开战,据他自己所说,这是跟腾讯学的。而由他引发的网民对于QQ侵犯用户隐私的声讨开始之前,腾讯已经陷入舆论危机。

那年年中,百度、阿里、搜狐、新浪四家的半年利润加起来还没有腾讯一家赚得多。随之而来的便是抄袭与垄断两顶大帽子——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丹东歌手小马哥资料

从那时候起,记者采访互联网创业公司必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腾讯也开始做这个项目,你们如何生存?

2010年6月,新浪网总编陈彤说:“某网站贪得无厌,没有他不染指的领域,没有它不想做的产品,这样下去物极必反,与全网为敌,必将死无葬身之地。”7月,《计算机世界》的封面文章在各大网站刷屏,“从来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却总能在成熟的市场中找到空间,横插一杠子”。

于是周鸿祎借机把他挑起的这场战争说成“草根创业者对垄断者的反叛”、“互联网创新力量和垄断力量的斗争”。

小马哥在言论上的应对措施依旧低调,他指示公关部门:“什么也不许说,但不能出负面新闻。”可就在两个月之后的一次大会演讲上,马化腾第一次开始提“生态”了——“腾讯的‘云应用’数字平台将兼容各种终端,接入众多第三方应用程序,与其他研究机构和开发人员共享技术平台和海量用户,逐步构建开放的互联网大生态体系,让网络服务像水和电一样源源不断、轻松地融入和丰富人们的生活。”

前段时间因为赞赏功能,苹果又一次成为了开放生态的敌人,而从坊间舆论看,今日的苹果就是昔日的腾讯。

探究生态这个词的演进,腾讯必然是绕不开的一家公司。吴晓波著有的《腾讯传》一书中,42次用到了“生态”一词。从行业上区分,有“服务行业生态”、“娱乐生态”、“广告生态”、“社交生态”,从形式上区分,有“舆论生态”,“付费生态”,甚至还能从形状上区分,“环型生态链”、“四环合璧生态”、“内生闭环式的社交及商业生态链”。

但生态一词发扬光大,还是得归功于贾布斯。如果腾讯是迫于外界压力,被动地开放,那么乐视就是从内部开始,自发地拥抱大自然生态系统。如果你不明白为什么如今各行各业的大会都叫“生态大会”,可以看看贾跃亭讲生态之后乐视的市值变化,哪怕它只高昂了那么一段时间。

今年人工智能红红火火,各科技公司纷纷抱团,人工智能研究院遍地开花。在某次研究院成立的联合发布会上,演讲人描述了宏大未来之后说:“这也就是所谓的生态,当然,这个词现在不敢随便说了。”语罢与台下观众相视而笑。

何时起,生态这个词变成了一个能逗笑听众的包袱了呢?

*头图来自纪录片《狩猎》,其他图片购自视觉中国@cfp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