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歌手的资料 澳大利亚意大利歌手

意大利歌手的资料 澳大利亚意大利歌手

第四部分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第五章 巴罗克时期的音乐(1600-1750)

第二节 歌剧、清唱剧和康塔塔(下)

向阳光

三、17一18世纪的清唱剧

十七、十八世纪意大利的清唱剧创作,是和歌剧平行不悖的。最重要、最著名的清唱剧作曲家,除了亚·斯卡拉蒂(1660一1725)、佩尔戈莱西(1710一1736)之外,还有如下几位:

(一)斯特拉德拉(1644—1682),意大利作曲家、歌唱家、小提琴家。1644年10月1日生于罗马。

斯特拉德拉,曾从E.贝纳贝伊学习音乐。童年曾在罗马的教堂当过歌童,1658年被留居在罗马的瑞典皇后克里斯蒂娜聘为歌手。1663年,受皇后委托写出了他的第1部作品——纪念性的经文歌。1665年,在宫廷演出了他的半戏剧性质的舞台作品《爱情学校》。后为罗马的托尔迪诺纳剧院写过很多“幕间剧”。

1675年,他转向宗教音乐创作,写出了清唱剧《圣乔万尼·巴蒂斯塔》。1677年,他离开罗马去威尼斯和都灵。斯特拉德拉,1678年移居热那亚。同年首演了他的歌剧代表作《父爱的力量》。他的生活放荡,最后死于情杀。1682年2月25日,卒于热那亚。

斯特拉德拉,为宗教节日写过 200多首康塔塔。他对器乐的发展作出过贡献,起初是用大协奏曲的配器来给咏叹调伴奏,继之成为歌剧的“序曲”,再后发展为独立的器乐曲。其他作品有歌剧和清唱剧各6部以及小夜曲、弦乐协奏曲、经文歌等。他的作品曲调流畅优美,是美声乐派的典范;他的富于技巧性的咏叹调,是那不勒斯乐派歌剧的先驱;复调掌握自如,具有条理清楚的调性和曲式的整体感。斯特拉德拉的作品,主要为康塔塔和大协奏曲,对大协奏曲体裁的产生与完善,有重大贡献。

(二)卡尔达拉(1670一1736),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出生于威尼斯,在曼图阿、罗马和威尼斯等地从事音乐活动。他在18世纪初期的意大利音乐生活中担任重要的角色,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歌剧、清唱剧创作上,共有歌剧、音乐戏剧,近90部,清唱剧40多部,然而时至今日,他遗留下来并经常被人传唱的几乎就只有这一首《虽然你冷酷无情》了。

歌曲表达了一位失恋者尽管被爱人所抛弃,但却仍然对她忠贞不渝的一片痴情,歌词写得感人肺腑,音乐也同样委婉动人。歌曲的结构为三段式。对调式调性的运用也很丰富灵活,小调式的旋律中又蕴含着大调坚定明朗的气质,使它不同于一般表现失恋而伤感的艺术歌曲。

(三)约梅利(1714一1774),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是那不勒斯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714年9月10日生于阿韦尔萨,1774年8月25日卒于那不勒斯。最初,从当地教士学音乐;1725年起,在那不勒斯的音乐学校学习,并受到J.A.哈塞等的影响。1737年,他写的第一部喜歌剧《多情的过错》,因怕失败,署了假名,结果却获得了成功。1738年,他写的第二部歌剧《奥多阿尔多》,才开始署真名。1740年,赴罗马演出他的正歌剧《戈蒂的里奇梅罗王》,其中配伴奏的朗诵调,显然受哈塞的影响。次年,在博洛尼亚与G.B.马丁尼相识,成为他终身的良师益友。1743年,在威尼斯任音乐学校校长。1749年,在维也纳同诗人兼剧作家P.梅塔斯塔齐奥结为密友,并演出了歌剧《被抛弃的狄多》。

约梅利

1753年,赴斯图加特,任符腾堡公爵的乐长,达15年之久,期间演出了他的2部最佳歌剧:①1761年,写的《奥林匹亚德》;②1768年,写的《费通泰》。1769年,回那不勒斯后,写的两部歌剧都不成功。他的最后一部作品管弦乐声乐曲《求主怜悯歌》,是一部杰作。他的歌剧是把德国的戏剧性、法国的装饰因素和意大利的活泼轻松融合成一体,用配伴奏的自由朗诵调,来逐步取代“返始咏叹调”,追求戏剧的真实表现,从而突破了由歌唱家统治歌剧舞台的传统。他在歌剧改革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对他有“意大利的格鲁克”之称。他还作有许多清唱剧、宗教音乐和器乐曲。

(四)皮钦尼(1728一1800),意大利多产作曲家,是那不勒斯乐派代表人物之一。1728年1月16日生于巴里的一个音乐家庭,1800年5月7日卒于巴黎附近的帕西。1742—1754年,求学于那不勒斯圣奥诺夫廖音乐学院,是L.莱奥和F.杜兰特的得意门生。1754年,他的喜歌剧《恶作剧的娘儿们》在那不勒斯上演。两年后,他的正歌剧《泽诺比亚》也获得了成功,树立了他的歌剧作曲家的声望。1760年,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喜歌剧《切基娜》(又名《好女儿》)在那不勒斯首演,轰动了整个意大利。罗马的6个剧院,曾一度同时上演过他的6部歌剧,可称是他的鼎盛时期。后来受到冷遇,不得不返回那不勒斯。

皮钦尼

1776年,受巴黎的招聘,成为王后的声乐教师。1778年,他在巴黎写了歌剧《罗朗》,并且成为C.W.格鲁克的对手,两人曾根据同一脚本写了歌剧《伊菲格捏亚在陶罗人里》,格鲁克的上演大获成功,皮钦尼的作品于1781年上演,虽不算失败,但比格鲁克的毕竟相形见绌。拥护他的和拥护格鲁克的两派斗争,十分激烈,但他本人却很钦佩格鲁克。皮钦尼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回到那不勒斯,靠国王的年俸生活。后因女婿是拥护革命的法国人而受到牵连,被剥夺了年俸,软禁在家中。1798年,回到巴黎,任巴黎音乐学院的督学,不久病逝。皮钦尼一生作有喜歌剧和正歌剧140余部。

(五)安东尼奥·萨基尼(1730一1786),意大利作曲家,那不勒斯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730年6月14日生于佛罗伦萨,10岁进那不勒斯洛雷托圣玛丽亚音乐学院,曾是杜兰特等人的学生。1756年,他的第一部幕间剧《多纳托修士》在那不勒斯演出,获得成功。1758年,在母校任圣乐团临时乐长。1761年,演出了他的正歌剧《安德罗马卡》。1763年,上演了他的歌剧《奥林匹亚德》,使他在意大利获得了成功。从此,他放弃了学校的职务,迁居罗马,一心献身歌剧创作。

萨基尼

1765、1766年,他在罗马时期先后创作的喜歌剧《为爱情装疯》、《爱情岛》等,使他扬名欧洲。此后,他在威尼斯、慕尼黑、斯图加特、伦敦等地,从事歌剧创作。由于他生活放荡,债台高筑,1781年,迁居巴黎。在巴黎他受到格鲁克的影响,开始写作新歌剧。其中《俄狄浦斯在科洛诺斯》(1786)是他的杰作。萨基尼于1786年10月6日卒于巴黎。他一生创作了40多部歌剧,大部分曲调华丽,结构严谨,但后世也有评论者认为他的作品欠缺独创性。

以上作曲家均以写歌剧为主,兼写清唱剧。正歌剧台本的作者:梅塔斯塔西奥(1698一1782)写过八、九部清唱剧的台本,也像他的正歌剧一样,由意大利作曲家争相谱曲。

【作者介绍】

向阳光,湖南临湘市人,大学文化,中学音乐高级教师,国际作者作曲者联合会(CISAC)、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音教分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二胡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湖南省音乐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艺术水平考级优秀指导老师、今日头条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并颁授了‘头条青云获奖者’荣誉证章,曾被聘为《湘江歌声》《音乐教育与创作》湖南红网(文艺)专栏作家、湖南省教科院音乐评委、岳阳师院(湖南理工学院前身)音乐系客座教授、《乐苑园丁的歌》杂志副主编、《百年之歌》(诗歌集)特邀编委。

主要成就:“世界文化名人成就奖”获得者。先后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网媒发表文艺作品、音乐评论、音教论文逾千首(篇),500余万字。《沁园春·国庆感怀》《西江月·祖国六旬赞》《清平乐·党诞九秩感赋》《鹧鸪天·颂十八大》《捣练子·盛世召开十八大》《七律·贺建党百年》《浪淘沙·建党百年感悟》《江城子·晚舟归航》《如梦令·巾帼赞》《采桑子·重阳》《浣溪沙·贺‘神十二’》《水调歌头·大美我家乡》《诉衷情·新年词话》等150余首诗词,先后荣获中宣部、中国作协主管的‘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最佳奖、特等奖、金奖,文化部主管的‘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金奖;

《中华辉煌》等2首歌词获湖南省文联一等奖。该诗词作品先后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中国诗歌网’《诗刊》上发表,并荣入《永远的光辉》《颂歌献伟人·唱响中国梦》《颂歌献给党》《百年之歌》等7部大型诗歌集。

《献给老师的礼物》等8件作品参加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举办的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系列大展,并获铜鼎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春江花月夜>赏析》等2篇美学论文荣膺“世界学术贡献奖”金奖;《摭论素质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等10余篇论文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一、二等奖;《试论音乐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等8篇论文蝉联湖南省教科院一等奖;《金灿灿的岁月》等5首歌曲获全国征歌大赛金、银奖,其中《跟党迈进新生活》(词、曲)参加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21“祖国,我为你骄傲”全国大型原创词曲大赛,荣获“十大原创金曲奖”(在排行榜中名列第二)。

大赛组委会于2022.7.25在央视星光演播厅举行了“2022感动中国综艺盛典”,全程录像,现场直播,作品在央视的舞台上展示给了全国观众;《<跟党迈进新生活>内涵解读》等2篇音乐评论上了《湖南日报》(湘江周刊·艺风)、中宣部“学习强国”;《我的中华》《我们拥抱春天》等100余首歌曲入选《全国教师作曲家歌曲集》(上下)《中国当代优秀校园歌曲》《甜甜的歌-教坛作曲家特别专号》等10余部歌集。著有《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中外音乐史学研究》《中国音教十家优秀歌曲专集》(向阳光优秀歌曲专辑)《向阳光声乐作品选》大型声乐套曲《临湘组歌》(十乐章)《五尖山之歌》(五乐章)等10余部,其中《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课题专著):

经湖南省教育厅审定,纳入全省中小学图书发行,后入选全国高校音乐教材,被上海音乐学院编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专业主干课程)。

此外,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知识大赛50多人次获一、二等奖,3次被中国音乐家协会音教委授予一等园丁奖;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音乐考级、省市“三独”比赛100余人取得良好成绩,10多次获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岳阳市教育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他40余年来为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院、西音、川音等10余所院校输送了大批音乐专业生。多次荣获临湘市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嘉奖证书和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人社厅颁发的贡献奖证书。《中国教育报》《湖南日报》《教师报》《音乐教育与创作》等曾对其作了“人物特写”、书评和“乐坛人物”介绍,艺术成就载入《湖南文艺六十年·音乐卷》(省文联)、《中国音乐家名录》(邓小平题签)、《中国专家大辞典》(人事部)等20余部历史存卷。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