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薇简介个人资料 泰国苏薇家庭背景

苏薇简介个人资料 泰国苏薇家庭背景

今年柏林在线上举办,固然省下不少力气,不过确实少了很多「欢聚性」(conviviality,来自电影节研究专家李迅老师的翻译)的时刻。

比如跟各种朋友的交流,微信固然方便,但是毕竟不如当面聊来得爽快;以及忙于看片,就少了关注电影节新闻的时间。

如果是线下电影节,排队和候场的时候都会关注一下官方的推送以及国际大刊的柏林专题,甚至有余裕看看一些片子的影评。

不过比起能多看片的来说,我还是宁可多看片。

《国际银幕》场刊,洪常秀的《》和玛利亚·施佩特的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学生》暂时以3.3分领先

今天媒体部分放出3部主竞赛、3部奇遇、4部全景、4部论坛、3部新生代、1部德国视角、1部特别展映、8部论坛扩展(都是中短片)以及3部电视剧。

因为有我重点关注的影片,加上写稿,导致7部看得连滚带爬,不过还是完成了。今天我看到的片子普遍质量好过昨天。


主 竞 赛

Competition

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Bad Luck Banging or Loony Porn

导演:拉杜·裘德(罗马尼亚)

★★★★

是的这就是那部一不小心以为点开了P站的片子,尺度……就很大。

还在写稿的时候就大概六七人次跑来跟我说赶紧去看,你肯定喜欢……

当然因为对罗马尼亚电影还是相当了解的,加上又认识导演和摄影师,再加上还是在布加勒斯特住过一段时间,所以这部电影我的观感和其他中国记者相当不同。

罗马尼亚导演拉杜·裘德(Radu Jude),2015年凭《喝彩!》获柏林最佳导演

影片由一个引子、三个段落以及三个「结尾」组成,中间以粉红色字幕卡(加上音乐)分隔。

引子是一段4分钟的性爱录像,确实是P站风格(细节我就不描述了),不禁为演员的敬业精神肃然起敬。

第一个段落是录像流到网上,女主角陷入危机之后的一天的生活,在布加勒斯特的办事和漫游;

第二个段落是一个由75个词组成的「魔鬼小词典」,算是论文电影,第三个段落则是女主角到学校开老师-家长会,算是一个挺诡异的批判大会。

最后还给出了三个结尾,其中第三个号称「真正的结尾」,女主角化身神奇女侠并用假阳具惩罚了那些批斗她的家长们。

影片虽然黄暴,但是文本结构非常复杂,甚至过载。

最吸引眼球的录像泄露以及围绕它的有关私人-职业形象的辩论(感觉导演是不是参考了大表姐的那次艳照事件),甚至都不是影片真正的重点。

艳照只是一个引发议论的事件,导演真正要讨论的则是如今罗马尼亚的社会现实:

贫富分化加剧、戾气横行、疫情加剧社会危机、消费社会、反智、阴谋论、民族主义盛行、右翼势力崛起,当然还有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网络暴力和道德审判。

我最直观的感受,大概是导演拍的几部屠犹题材电影,让他在罗马尼亚遭受了右翼、民族主义、阴谋论者甚至新纳粹的围攻(可能很多是在网上的)。这部影片基本是导演对他们的直接回应。

同时我也觉得,屠犹段落尚可以接受,不过其中关于SHZY历史和齐奥塞斯库的段落就显得有点多余,甚至有些「剥削」,毕竟跟主题以及导演真正要吐槽的对象没有特别大的关系,而且这些内容只会显得啰嗦且分散焦点,现在早就不是影片带上「罗马尼亚风味」就能火的时代了。

有限的微信讨论里,大家普遍觉得这部片子肯定有奖,不少人还认为这部会是金熊热门。

有罗马尼亚老乡阿迪娜·平蒂列坐镇(《不要碰我》也是以大尺度著称),三个女导演都来自东欧国家,片子以女性主义标准看也正确得不得了,结尾甚至是个「爽文」一般的「复仇」。而且,拉皮德很可能会喜欢这部片子。

不过在我看来可能评审团大奖或者鲍尔奖(今年还有鲍尔奖么……)更合适一点。

自然光线

Natural Light

导演:迪奈施·纳吉(匈牙利)

★★★★

照我的观点这片应该直接发给摄影师一个艺术贡献奖。摄影实在是太精致了,线上看完全是糟蹋这部影片。

影片讲述1943年配合德军入侵苏联的匈牙利军队在苏联的故事,主角是一名士官,他们在寒冷和泥泞中跋涉,占领了一个村庄,开拔后遭遇了游击队,长官阵亡,回到村里审问村民后,士官被新到的长官派去巡逻,回来的时候发现关押村民的谷仓被点燃了,村民们也都被烧死在里面。

他又被派往后方医院运送伤病员,向上级汇报的时候,几番犹豫,但最终也没有讲述虐杀行为。

他获得了两周休假,乘火车回家。

影片在视听上显然受到了《索尔之子》的影响,大量的浅焦跟拍运动镜头,不过影片并不是像《索尔之子》那么极端地把所有「不道德」的东西放在焦点之外,而是通过控制焦点来进行调度(调焦这个方法贯彻全片大部分镜头),一方面强调沉浸感,一方面也铺陈环境。当然美术方面做得是很细致了,加上画意摄影,以及对低照度的精妙呈现,使得影片在视觉上非常突出。

另外这部二战题材影片涉及的也是甚少被提及的历史,虽说从「入侵者」的角度很难找到一个相对「正义」的角度,不过影片的关键情节聚焦在男主角的道德判断上,让影片也具有了相当的文学性。

信天翁

Albatros

导演:泽维尔·布瓦(法国)

★★★★☆

完全没有想到迄今我最喜欢的居然是这部影片。

泽维尔·布瓦在戛纳评审团大奖的名作《人与神》之后的发展一般,赛前我也不是很看好这部片子,不过影片出乎意料的精彩。

影片讲述由杰里米·雷尼耶扮演的诺曼底小镇警察洛朗因为在一次行动中失手造成一名农民死亡而陷入自责的故事。

不过影片的动人之处在于对小镇警察生活的精确呈现,各种鸡零狗碎的小事以及警察局的「流程」(有些社会机构类纪录片的意思了),警察的日常生活(同居十年并有了个几岁的女儿之后终于决定要结婚)都被细致且生动地刻画。

同时也涉及到法国农业在「欧盟标准」下遇到的困境(另一部戛纳系法国影片《小农民》也有涉及这个题材),农民的「悲惨生活」。

影片对人物心理有着出色的刻画,失手杀人后警察洛朗陷入自责,并独自扬帆出海,这一段海上的自我放逐也拍得相当精彩(虽说略有些套路……)。

影片没有使用什么花哨的技巧,胜在质朴平实且扎实,故事虽然略有些套路,但是非常准确且有说服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社会面向。

可能未必有金熊,不过在编剧奖以及男演员奖上都是很有力的竞争者。

奇 遇

Encounters

女孩与蜘蛛

The Girl and the Spider

导演:雷蒙·齐歇尔(德国)

★★★☆

形式上相当有趣。

全片几乎都是由中近景和近景构成,绝大部分在室内(官方推荐词是「对充满悖论的疫情时代的一次总结」),导演下了大力气来安排画面内出现的色彩,人物衣着以纯色为主,dress code非常像侯麦,同时也下了大力气去安排小道具,同一个画面内经常出现「红黄蓝」这样的搭配,也让我想起小津的彩色片,有几个场景的小道具处理完全是小津流的做法。

影片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女孩从她跟另一个女孩合住的公寓搬走的两天一夜,涉及十几个人物,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冲突或者剧情,人物来来回回,堪称「轮舞」或者「蜘蛛网」的结构。

隐含的则是围绕友情/羁绊主题的亲子关系、以及阶级和移民的议题。

人际卫生

Social Hygiene

导演:德尼·科泰(加拿大)

★☆

柏林「常客(Ding Zi Hu)」德尼·科泰(Denis Côté)新作。

官方推荐称这部电影证明了「疫情时代的限制可以成为电影的形式与叙事上的发明之母」,不过……完全无感。

影片基本就是在露天环境中保持两米间隔的演员们面对摄影机的话剧。

线上影展的问题显现出来了,这种片子完全让人没有耐心看下去。如坐针毡三连。

六十一号的恐怖

The Scary of Sixty-First

导演:达莎·内克拉索娃(美国)

★★

白俄罗斯裔美国网红主播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一部复古的小恐怖片(自称Giallo,看了看也算是Giallo吧)。

主要内容是对杰弗里·爱泼斯坦案的一个剥削式的演绎,两名女孩搬进了可能是爱泼斯坦在此杀害/献祭了一个少女的公寓,其中一个女孩被怨灵上身,另一个女孩和导演扮演的(没有提到姓名的)女孩调查公寓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然不懂点塔罗牌,可能已经看不懂奇遇单元的电影了……昨天的《月亮和66个问题》之后,本片也出现了塔罗牌元素。

核心是两张牌,分别是宝剑10(代表失败、结束、极端、苛责、危险、死亡)——但导演故意没有选择标准韦特塔罗上人身上插着10把剑的图像,而是仅有10把宝剑的图像。另外则是太阳——并通过各种叠印暗示爱泼斯坦,以及幼女。

片子可能更适合去比如西南偏南或者圣丹斯这样的电影节。

对我而言这部片子就是个比较无聊的新闻事件演绎,以及导演不无自恋的自嗨。有些视觉元素还算有意思,仅此而已。

论 坛

Forum

戏梦北碧

Come Here

导演:安诺查·苏薇查柯邦(泰国)

★★★☆

泰国女导演苏薇查柯邦的新作(赤角国际发行)。

虽然又是部「慢电影」,不过视觉和结构上都十分精彩。

用到了分屏技巧(上下分屏),主要是来展示人物梦境;同时还有结构上对生活的剧场再现,摄影棚-剧场的搬演与生活的关系被导演结构得相当有启发性。

「变形」(而且是跨性别的)这个神秘主义的元素似乎没有过多地着墨,但放置在文本中也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作者:胤祥

本文首发于奇遇电影:cinematik

欢迎关注奇遇电影,解锁更多影视干货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