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歌手悟空 湖南卫视男歌手节目

湖南卫视歌手悟空 湖南卫视男歌手节目

有人说如今的音乐综艺,要分为两类:

“湖南卫视”的音综,及“其他”。

这话多少是有点片面,但也有一定道理,毕竟现在的音乐综艺里,湖南卫视还是首屈一指。

《声生不息》港乐季依旧是何老师主持

《声生不息》之港乐季上周进行了第二期,又一次上了热搜。大家惊呼原来现在的音综可以“卷”到如此地步,芒果台不仅是联合TVB一起制作、请到了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更是极尽奢华地打造了超S级的舞台和嘉宾阵容。

当林子祥在第一期节目里道出“我就是港乐”的时候,也让70后、80后甚至90后都在瞬间破防。

回看中国内地的音乐综艺节目,其实已经经历了38年的风云蜕变,这种变化的背后,也折射了中国乐坛的变迁,更是观众审美、制作方式、价值观的变迁。

1984年:中国内地第一部音综“青歌赛”

青歌赛,第一届全称叫做“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从1986年的第二届开始,引入了冠名的概念,比较有名的是“五洲杯”、“新盖中盖杯”。

在那个电视刚刚普及的年代,著名词作人、前央视文艺中心主任邹友开先生在1984年3月提出举办这样一个全国性的歌手比赛的建议。

首届青歌赛总导演邹友开

效率很高,同年11月,各地方选送的选手们就齐聚在了央视的决赛现场。

节目每两年一届,距今最后一届,是2013年的第十五届,那届的流行唱法冠军就是后来因为《声入人心》节目大火的王晰。

“青歌赛”三个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全国各地音乐专业学生向往的圣地。毛阿敏、韦唯、满文军、屠洪刚、毛宁、谭晶、王宏伟,也包括已经去世的姚贝娜。

青歌赛可以说是内地第一档带有“选秀”性质的音乐综艺,一直以来都划分了“专业”和“业余”组,而且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会把“乐理知识”甚至是文化知识作为考核项目的节目,可以说真的是很符合CCTV的独特气质。

我还记得小时候看青歌赛,还会和家人一起在电视机前,听着余秋雨和滕矢初的点评,边在那里和家人们答题。

青歌赛有关的轶事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的“通俗唱法”这个概念也是青歌赛里提出来的,其实就是流行乐。但当时为了和港台的流行音乐做一定的区别,所以就取了“通俗易懂”的意思,直到2008年的青歌赛,重新改回了“流行唱法”的说法。

还有比如姚贝娜是唯一的青歌赛满分,谭晶是在通俗唱法组里参赛得了冠军,后来才慢慢地驾驭民族等其他各种类型的唱法。青歌赛也是第一个提出“原生态唱法”这种恐怕外国人无法理解的唱法的节目。

而伴随着当年央视另外一档《挑战主持人》的节目,青歌赛也是培养综艺主持的一个摇篮。

如今,青歌赛停办了9年之久了,恐怕下一届又是遥遥无期了,然而青歌赛带来的影响力,和其在中国大众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可能被动摇的。

1985年:上海台《卡西欧杯”家庭演唱大奖赛》

上海观众们对上图的主持人肯定很熟悉了,就是德高望重的叶慧贤老师。

他也是第一届“卡西欧”杯家庭演唱大奖赛的特邀主持。

这档节目,可以说是在首届青歌赛的影响下,上海作为崛起的时尚之都,由上海电视台打造的一档可能并不为很多人知道的、地方台的音乐综艺。

之所以今天拿出来盘点,因为这可能也是唯一一档以家庭为单位的音乐综艺。

首届比赛的决赛,更是达到了94%这样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收视率奇迹,也培养出了像周冰倩、巫慧敏这样的“百姓明星”。

虽然规模、选手水平、专业度远不可能和其他音综相比,但是他所营造的那种温情的家庭氛围、草根的对艺术世界的追求,也体现了那个年代独特的大众流行文化导向。

1998年:东南卫视《银河之星大擂台》

时间来到了世纪之交。

这档“银河之星大擂台”,是由1998年福建东南电视台开设的,赛制仿效了宝岛台湾的“五灯奖”节目。

简单地说,就是进行“比武招亲”式的打擂台模式,分别为少儿组、民族美声组、通俗组,有趣的是还弄了一个“劲歌热舞组”。

而其中最受期待和关注的,恰恰是少儿组,后来出来了一些小艺人就是来自于此,像现在签在浙江卫视的姚遥等。

这档音综最大的特色就是其有趣的赛制,可以说增加了以往音综所不具备的紧张和刺激感。

2000年:央视《同一首歌》

看到这个巨大的logo,相信和我的同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想起那段毛阿敏演绎的经典的旋律。这就是央视的又一档王牌音综:“同一首歌”。

所以如果你到现在还觉得芒果台是音综天花板,我想央视第一个不答应。

这档“同一首歌”有多火呢?看看它当年邀请的嘉宾:刘德华、周杰伦、孙楠、王菲、那英、毛阿敏、蔡国庆……

这档综艺并不是前面我们所列举的那些以竞赛为核心的音综,从某种程度上说,后来爆红的芒果台《歌手》节目,实际上和“同一首歌”属于同一种类型。

这一次,同样是开创了青歌赛的邹友开先生策划下,由孟欣导演,推出了这样一个以专注于怀旧、经典歌曲演唱的晚会型综艺节目,在那个电视媒体依然主导的年代,这种“大阵仗”吸引了又一次全国性的收视狂潮。

第一期同一首歌就请到了刘德华

每周五的同一首歌,也成为了家家户户的“周末合家欢卡拉OK”,跟着这些乐坛的半壁江山一起唱着熟悉的旋律。

后来,差不多办了十年后,因为中央对于晚会的铺张浪费做了调整和禁止,所以同一首歌就销声匿迹了。

同一首歌举办的这些年,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唱片时代最繁华的时候,它也推动了流行乐坛的各种优秀音乐人、作品的传唱。

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档能担当起“现象级”三个字的音乐综艺节目,由湖南卫视和天娱传媒共同打造。

节目也是开启了真正的“全民选秀”时代。之前的音综,无论央视还是地方台,虽然也有选秀的概念在,但是没有达到一个“近乎疯狂”的程度。

而超级女声的出现,则是把“偶像歌手”四个字在内地第一次得到了一种呈现,我们看到了原来粉丝是可以多么狂热地追逐他们的偶像。

其实比“超女”早一年,湖南卫视已经推出了第一届《超级男声》(后来改名快乐男声),但奈何大家都想不到,女性偶像的魅力远比男性更大。

第二届“超女”是中国电视节目史上永远的高光时刻,冠军李宇春更是登上了《时代周刊》,当年的娱乐圈,前所未有地在这档节目上聚集了空前的资源、话题、热度。

而周笔畅、李宇春、张靓颖也是很争气地一直红到了现在,没有被淹没掉,可见芒果台当年的“造星”是相当认真的。

2004年-2007年《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绝对唱响》、《快乐男声》

这一段时期的节目我们不一一赘述了。

加油!好男儿

我型我秀,能立即说出这几个人的名字,说明你也老了

《超级女声》引发的全民选秀热,让当年的卫视台可以用“一片厮杀”来形容都不为过的。

那一批音乐选秀综艺,基本还是在“短信投票”没有被禁、全民参与的时代,规模大、平台众多、节目众多,所以相当多优秀的艺人确实在这段时期都“出头”了。

薛之谦、张杰、付辛博、井柏然……都是在这些节目开始,慢慢为观众所知晓。

2007年: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

朱丹、华少,知道这两个名字,就是起始于这档节目。

作为一档特立独行的音综,《我爱记歌词》寻找到了“歌词记忆”这个结合智力的综艺点。

规则以谁的歌曲、歌词记忆量足够丰富来评判,也惊喜地让人发现了这些选手不仅都是“中华曲库”,有好几位唱的也相当不错。

比如现在经常在抖音刷到的王滔老师就是当年的领唱。

《我爱记歌词》的成功,也反映了在一大波选秀音乐综艺大行其道的时代,这样一个“小清新”的,没有名次、没有毒舌、不看长相,带来了一波音综的清流,也消解了一定的“选秀审美疲劳”。

2012年:《中国好声音》

浙江卫视的“现象级”音综。

可惜的是,这档节目“出道即巅峰”。

《中国好声音》和前面的选秀综艺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把话题性稍稍弱化,而突显选手的“唱功”,那么如何体现唱功呢,可以说第一季的好声音是真的下了功夫。

从全国各地驻唱歌手、音乐学院招募大量专业的流行歌手,那一季的歌手,可不是像现在有些音综,纯粹靠“飙高音”显示唱功,而是每个人的曲风、声线都极其有特色。

所以直到现在,第一季的很多歌手、歌曲我们都依旧能印象深刻。比如丁丁的《爱要坦荡荡》、平安的《我爱你中国》、张玮的《High歌》、多亮的《小情歌》。

那么节目的话题性来自哪里呢?就把四位评委推到了台前,每次“转椅子”的勾心斗角、这一届请了哪些评委、评委和选手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话题的来源。

而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从10年前的中国好声音开始,移动互联时代到来,唱片时代几乎同时走向了末路,而这十年来,也是华语音乐极度缺少“新作”、“力作”、经典的十年。好声音也引领了一波“老歌改编”的潮流。

2013年《中国好歌曲》

接着《中国好声音》,同样是由灿星公司打造的原创音乐节目《中国好歌曲》出现了。

总经理金磊是有情怀、也有想法的,他也看到了乐坛创造力的缺失,所以这档节目,让很多优质的原创音乐人崭露头角,有了“昙花一现”的光芒绽放。

节目可惜做了3季后来就没有了,但也留下了不少金曲,比如《从前慢》、《卷珠帘》、《野子》、《悟空》,不过几乎所有都是歌红人不红。

2012年:湖南卫视《我是歌手》

《我是歌手》的横空出世,昭示着湖南卫视开创了新的“音综”符号:

“怀旧与造星”。

《歌手》不是一个单纯的像《同一首歌》那样,只是呈现金曲的晚会性质的节目,它是有“比赛”属性的,而比赛的主体,不再是选秀、选偶像,而是早已成名的“江湖老人”。从场外精心准备的VCR展现成名歌手的那些生活故事,到场内休息室里的“明争暗斗”,这种话题性使得节目屡次上了热搜。

而与此同时,穿插几位歌坛新的、实力派的“新人”,不得不佩服芒果台和总导演洪涛的这种格局与视角,还真的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邓紫棋、杨宗纬等人一夜成名,而芒果台也显然是想以这种方式重新唤起大家对华语乐坛的信心,完成了一种对乐坛的“责任”。

邓紫棋当年一首《泡沫》,霸占了很长时间的音乐榜单

而造的“星”不光是“新星”,还有“旧星”。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光是“老带新”,《歌手》很大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会寻觅一些所谓的“过气”实力派,让他们也“回炉重造”,收获观众的目光,其中最成功的自然要数“黄妈”黄绮珊了。这也让一种音乐老人们的事业枯木逢春。

从《歌手》开始,各地卫视台纷纷效仿,例如像《梦想的声音》、《金曲捞》、《天赐的声音》,大腕请了一堆,但是一切模仿终归只是模仿,总是少了点原汁原味、少了点那种发自内心对音乐的致敬、怀旧和期许,更少了点“态度”,但是做音乐,当然是要有态度的!

同时,《歌手》也把电视综艺的制作水平、舞台要求、成本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去年推出了一档和《歌手》颇为相像的怀旧音乐综艺《时光音乐会》,则又是摒弃了比赛的元素,干脆更加纯粹、更加单纯地呈现那些时光金曲。

湖南卫视一号演播厅

2017年:爱奇艺《中国有嘻哈》

这档节目是本文里唯一一档不是电视台制作的综艺,但是随着网络影音平台的崛起,其实包括音综在内的很多综艺,现在几乎都是平台在主导制作了,资本的变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

而《中国有嘻哈》导演车澈也是一位有态度、有想法的人物,能够把说唱音乐在内地带火,需要勇气,更需要时机,尽管节目台前幕后有众多争议之处,但这个音综的成功,也代表了我们新一代的审美取向,更加多元、国际化。

2018年:湖南卫视《声入人心》

又是芒果台,所以开头我说,芒果台是音综天花板,某种程度上有一定道理,它总是扮演敢为人先的角色。

一档音乐综艺,可以达到豆瓣9.1的高分,可见芒果台做音乐是真的很认真。

已经到了2018年,音乐综艺的几乎各种玩法、规则、形式都被弄了一遍,于是和《中国有嘻哈》一样,芒果台这次找到了新的音乐类型:美声和音乐剧。

我不是音乐专业,所以专业人士可以纠正一下我,美声和音乐剧是不是能定义声入人心节目的主要类型。

在这档节目里,有比赛,更有合作,更有所有人,从评委、到选手的极致的专业度。

这种专业性,比流行乐更有魅力,因为纯粹的声乐演出,不是普通人可以驾驭的,而节目中屏幕备注的声乐乐理小知识,更是让大家感受到了芒果台的用心.

观众也体会到,这群常年在舞台现场历练的演员,不是普通的流行歌手可以望其项背的。

第一季封神,以阿云嘎、郑云龙、高天鹤、周深等人为代表的优秀声乐人才,在当年可谓大放异彩,并一直红到了现在,如今的音乐剧,只要有阿云嘎等人的,必然是一票难求。

可以说湖南卫视凭一己之力,拯救了中国音乐剧产业都不为过!

2022年:湖南卫视《声生不息》

又、又、又是芒果台。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这档湖南卫视的S级综艺,带给我们这代人更多的是破防的泪水。

通过港乐的兴衰,我们仿佛看到了内地乐坛同样的令人唏嘘的现状。

港乐老歌固然好听,可是新的属于港乐的旋律在哪里、新的香港音乐人在哪里?没有了唱片,又有多少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来做音乐?这些问题都太过沉重,也让人联想到内地乐坛。

以至于人们干脆不提起,就继续让我们沉浸在对“往事只能回味”的无奈与追忆中。

回看内地音乐综艺的这38年风云变幻,实际上,也是整个乐坛的一个生动写照(时间仓促、篇幅有限,也无法真的一一列举,只能凭我的能力,做上述的盘点,如果有遗漏欢迎大家帮忙补充)

从纯粹的比赛性质,到很长一段时间以选秀为主的综艺方向,然后步入移动互联、快餐文化时代,对旧时金曲的传唱、改编、对“过气歌手”的回炉,乃至各种新的音乐类型的注入。

内地“音综”的变化背后,是中国人对于音乐审美的变化、是流行文化价值导向的变化,而制作技术、制作水平的提升则更体现了时代、民生的变化。

其实小支觉得,我们倒也不必太过悲观。

有人的地方,就有音乐。

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

经典可以抵过流逝的岁月,江山代有才人出,江山也代有新的创作形式、创作角度、创作思路出来。新时代里,中国音乐的未来,我们依旧可期!


你印象里最深的是哪些内地音乐综艺呢?评论区一起聊聊哦!

关注@小支点评,获取更客观的娱乐视角!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