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父子掏心图片(墨西哥父子掏心图片高清)

那些人生路上的“父子对”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爸的孩子象根草。父亲的格局,母亲的情绪,框定了孩子大体的轮廓。然而,这也不全是单向的输出,双向的互动往往是关键性的,父子之间的这种互动我称之为“父子对”,脱胎于“隆中对”之说。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对天下大势做了战略层面上的分析和判断,为刘备集团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路线图。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就那么几步,也应该有类似“隆中对”这样的战略研讨,而承担这种战略研讨的,最合适莫过于父与子。

父阅历丰富,老成持重,子血气方刚,青春蓬勃。父子之间的关于前途的战略研讨,本质上是这两种特质的交融和生发,我觉得这种“父子对”必不可少。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大秦帝国》里的几个经典的“父子对”案例吧。

第一个是苏秦父子对,可获“最佳战略奖”。苏秦在准备去秦国投简历前回了趟老家,临别前一声“父亲”开始了这场对话。两人沉默,一个要扶,一个“点了点头”,不要扶,两人一起走过院子,到厅堂坐定。苏秦先讲了自己的一番想法,最后说了几点希望,无非是希望老人家多注意身体,工作上的事让大哥去忙吧。听完后,老父亲沉默良久,说了一段很有分量、很有见地的话:“何去何从,凭你学问见识。为父唯有一想,你自揣摩:无论厚望于何国,都应先说周王,而后,远游可也。”

这段话说它很有分量是指前面两句。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沟通艺术。世界上最难的是把别人的钱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和把自己的思想放到别人的脑袋里。大家发现没有,越是一定要你如何如何,你就越不服气,但要是说“我说说我的看法,也许说得不对,你自己权衡”,反倒容易被人接受。“何去何从,凭你学问见识”,其实就是把决策的责任交给对方,你到哪上班,是你的权利,也是必须由你思考和决定的。这叫做对方不能承受之轻。“为父唯有一想,你自揣摩”很有分量,“唯有”强调了后面说的话是很重要的,“一想”是谦虚了,这是以退为进的技巧,这种越是不把自己当回事的,越让人不敢忽视,这叫做举重若轻。做爹的,那是很重的,你想,父爱如山,山那多重啊!所以说这是很有分量的,但偏偏要轻轻的拿起,轻轻地放下,让你自己掂量。

这段话说它很有见地是指最后一句。“先说周王”这就是战略眼光。周当时已经是日暮西山,谁也想不到去这个即将退市的公司上班。但忠和义是战国时期的通行证,也是防治纵横人士常患的或被认为常患的朝三暮四病症的良药。苏父的战略指导十分老辣,非常的政治正确。后来周天子赠送苏秦旧王车一辆,相当于得到了周天子的背书,为苏秦获得各战国的认可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识的燕姬则最后成了苏秦的人生伴侣。这个父子对,该获“最佳战略奖”。顺便说一句,周天子周显王也并非糊涂到底,只不过他已无力回天。他是这么说的,“苏秦啊,看你也非平庸之士。原先有个樊余,也劝过我振作中兴。非不为也,实不能也。人力能为,何待今日?子为周人,便是国士。找个大国去施展吧,周室王城已经是一座坟墓了,无论谁在这里,都得做活死人。”这和现在在一些不怎么地的公司里照样还是有明白人是一样的。

第二个“父子对”其实是“母子对”,无父则母兼父,这说的是苏秦的同班同学张仪的事,荣获“醍醐灌顶奖”。张仪本想料理料理庄园,照顾母亲算了,张母认为这小了,先问他学习目的,张仪答:建功立业,光耀门庭。张母冷笑,问:那你这么远离群众、远离主战场,不在实践中磨炼,怎么实现建功立业呢?张仪表示,老妈辛苦半辈子了,因为辛苦过早地老了,我决心在家侍奉母亲尽孝。

这时候,张母说了两段话,一段说:“论孝道,莫过儒家。孟母寡居,孟子却游说天下。孟子不孝么?孟母不仁么?你师名震天下,你却不识大体,拘小节而忘大义,有何面目对天下名士?”

面对张仪的坚持,张母带他来到后院土丘的石屋——专门建的一座家庙,引导张仪,“你来看,张氏祖上原是隶籍,自你曾祖开始小康,大父为将,乃父为官,至今不过四代。张仪,你对着张氏祖宗灵位说话,你这第四代张氏子孙,如何建功立业?”这话的意思是,咱们张家祖上原是社会底层,经过太爷爷、爷爷、爸爸三代的奋斗,才算是进入了社会主流的边边,老祖宗干成这样,你打算怎么超过他们呢?这是启发式的教导,场景式的教育,在张仪情感调整到同一频道后(“不禁悲从中来,伏地跪倒,抱住母亲放声痛哭”),说出了掷地有声的第二段话,“张氏一族是重新振兴,还是再次沦落,全系你一人之身,这是大义。孝敬高堂,有心足矣,拘泥厮守,忘大义而全小节,岂是大丈夫所为?”意思是,你有比孝敬我更重要的事业等待你去做,重要的事先做!

这个“母子对”充满了阳刚之气,堪称父母教子的典范,授它为“醍醐灌顶奖”不过分。张仪因此振作起来,后来终于成为了秦国的丞相,与苏秦齐名。

人与人之间的智商之类本身的差异有,但没有那么大,造成结果天差地别的原因在于家里或家族里有没有高人指点你。倘若张母不是这样的刚强女子,满足于儿孙绕膝,那么世上也就没有张仪这个名士了。

第三个是嬴柱父子对,可获“最佳感情奖”。说实话,确实让我动情。嬴柱本来不是太子,太子哥哥早逝,矮子里拔高个被选中了当太子,父亲在位时间很长,等他正式即位时已经五十多岁,没几天就也去世了。他一向被人认为资质平庸难堪大任,但很有自知之明——这一点甚至是很多聪明人、能人都不具备的。他和两个儿子的“父子对”读了以后让人动容。

在确定嬴异人作为嬴柱的嫡子后,另一个儿子——曾经的候选人赢傒只能是当个“普通人”了,华阳夫人提醒嬴柱要将他安排好,避免和嬴异人同府居住,其揣摩这就是嬴柱父亲秦昭襄王所说的“该当处置者早日绸缪”的意思,因为“以傒儿之浮躁乖戾,年又居长”,恐怕会出事。嬴柱沉默一阵,“长嘘一声”靠在桌子上睡着了,傍晚醒来抹了抹嘴角的口水,喝了点凉茶,去找赢傒谈到三更,一大早就带着赢傒往函谷关去。书上没有写这天晚上的“父子对”具体是什么情况,但我相信一定是有很详细的内容的,猜一猜吧,估计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是有的,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看待落选是有的,自己对儿子的深厚感情和不得已是有的,再猜一猜赢傒的应对,从愤愤不平到心悦诚服是有的,表态服从组织安排是有的,决心从基层干起以业绩说话是有的。

我们来看一看这么说的间接证据吧。嬴柱没有说话,说明他也明白了赢傒必须有所安排,并且要快,所以他“出了书房径自向后园的双林苑去了”,双林苑,那是他苦心安排傒儿读书练武的地方,父子俩聊了很多,因为“直到三更时分方才回到了书房”,回,不是回卧室,而是书房,说明他还要根据谈话结果做准备,天亮后父子俩“一车一马出了咸阳东门辚辚直向函谷关”,说明工作做通了,亲自陪同,说明重视和爱护。这相当于一个老爸亲自陪着高考落榜的孩子去职高,准备走另一条成才之路。

赢傒的变化也是很大的。到了函谷关军营,嬴柱跟蒙骜说想送赢傒入伍历练,蒙骜说公子傒已有爵位,可以直接做千夫将,也可以做担任其他基层或中层干部,这时赢傒的表现可以说相当的谦逊,三观很正,书中写到,不等老爸说话,就“霍然起身一躬”,坦白说明自己的爵位不是来自战功,“今入军旅,愿效当年白起先例,直入行伍军卒,凭斩首之功晋升!”赢傒以前可不是这样的,老爸请来名士士仓担任老师,第一次见面,赢傒是“板着脸走过来浅浅一躬”,根本没把士仓放在眼里,说话更是直接顶撞,士仓评价是“此儿不学无术,却不失本色”,愿意试一试。试的结果是非常失望,认为赢傒“乖戾浮躁”,自己“先墨而后法”,用上了墨家、法家等的知识“多方导引”,可惜“却无矫正之法”,最后写了封信走了。

我认为赢傒的变化内因在于嬴异人确定了嫡子地位,他自己也开始冷静反思,外因在于老父的那一番彻夜长谈,外因要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因为以前也有过一次“父子对”,效果并不好。在嬴柱意识到组织上派范雎来考察王子王孙是有深意的,马上把自己的书房双林苑让给了“可望成材”的赢傒,用于读书练武。在赢傒不以为然的时候,“亲自与儿子密谈了一番”,他才皱着眉头勉强答应先住三个月看看,不习惯还要搬走。可以说此时的赢傒是浑然不知轻重,也对即将到来的机会缺少敏感。

嬴柱、赢傒之间的父子对具体内容书上没有细说,但一定是很重要的谈话。之所以称之可获“最佳感情奖”,是因为这里面包含着嬴柱对儿子的一片深情,看看他俩在军营临别时的景象就知道嬴柱对这个儿子曾经寄予了多大的期望,而在不能立为嫡子之后表现出的无奈、愧疚,以及希望补偿的心理。赢傒就要大步离开,嬴柱叫住了他,“解下黑色绣金斗篷默默地给儿子披在了肩头,又解下腰中一口短剑塞到了儿子手中。”这是恨不能将江山托付的了,一向粗线条的赢傒这次都觉察到了父亲的双手“微微颤抖”,“斑白的两鬓顷刻间沧老了许多”。但是他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成熟,“瞬间犹豫”,“咬着牙关回过神来笑道”,咬、回神、笑道,说明了内心的波澜和外表的平静,他是这么说的,“父亲,这般物事军卒不宜。”是啊,一个刚入伍的新兵,拿着这些东西不是相当于告诉别人说我不是一般的子弟兵吗?让人动容的是,赢傒“又给父亲系上了斗篷挎好了短剑,深深一躬”,老爸你年纪大了,要好好保重啊(君父老矣,善自珍重)!说完大步走了,嬴柱差点跌倒,蒙骜有点看不起,嬴柱长嘘一声,“骜兄,我心苦矣!无由得说……”

《大秦帝国》中如此近镜头地描写一个送子从军的场面,比较罕见,嬴柱本来不是一个善于言谈的人,却跟自认为最有希望成材的儿子至少深谈了两次,最后还在分别时相当于用行动又“谈”了一次,我觉得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一次的“父子对”,效果比前面的几次都好,父子双方都读懂了对方。我是真的被深深感动了。

嬴柱被认为是“庸常无断”,赵武灵王呢,恐怕既不庸常,又不无断吧,最后的结局却是嬴柱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及格过关,赵武灵王却因废长立幼、两个儿子都想要而陷入内乱,最后在沙丘宫被活活饿死。

对于另一位儿子嬴异人,嬴柱也有一次很动情的“父子对”,时间发生在嬴异人行加冠之礼的夜里,地点是在自己书房。开篇问异人对于今天举行大礼感想如何,接着又说这事是爷爷定的,不是爸爸定的,你知道爷爷为何如此吗?嬴异人摇头。嬴柱告诉他,这是为了告诉天下我们有后了!正常来说,我这个太子还没有即位,用不着这么早确定嫡王孙,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身体不好随时会走,这时他说出了一句估计让嬴异人全身心震动的话:“你,才是秦国真正的储君。明白么?”这是一次隔代指定,为的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更强的还在后面。他历数了秦国历代君王情况,哥哥和自己先后太子,身体都不太好,自己“不恨己身短寿,生平唯有一憾”。赢异人表态一定全力以赴弥补遗憾。那么是什么遗憾呢?嬴柱说,“为父终生之憾:身后诸子无雄强之才也。”这是直接说嬴异人你也不过是矮子里拔出来的高个,也是个过渡人物。所以说嬴柱虽然被认为是“平庸无断”,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差劲,他的平庸是跟秦昭襄王这样的强君比较而言的。

嬴异人倒是很诚恳地承认自己确实只能说是“中才”,嬴柱说,好在你秉性平和,没有乖戾之气,守成是可以的。可见,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一般都是优先考虑“稳重”的,象康熙选太子,老大居然偷看自己,操心自己还能活多久,对人还脾气不好,所以“两废”,最后选了表面上与世无争专心念佛的雍正,那些急吼吼的儿子们最后都败在了表面无所谓的雍正面前。

嬴柱的不平凡还在于他紧接着指导嬴异人现在开始就要做好两件事,第一,要找一个厉害的大臣辅佐,第二,要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儿子。否则,“弱过三代,秦国要衰微了。”可以说很清醒。嬴异人说强臣人选吕不韦怎么样?嬴柱说“试玉之期,尚待后察”,显示了老成。

最后他告诉嬴异人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当然,他不会这么说的,王阳明那是千年之后的人了。嬴柱的原话也很有水平,他是这么说的:

 

说完后,一个是“低头思忖”,一个是“喘息不语”,两个人长久的沉默,谁也不看谁,因为眼睛里都饱含了泪水。

第四个是秦昭襄王和嬴柱之间的父子对,可获“振聋发聩奖”。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很长,嬴柱可谓是“超长待机”,他俩之间的“父子对”,最重要的在于接班人问题上。虽然是父子,但这种王家的父子与老百姓是不一样的,中间有很多的生分,秦昭襄王下的命令、指示,嬴柱很多时候也需要去揣摩什么意思,也不能去问“爸,你到底想说什么”,但在嬴柱的华阳、华月夫人卷入立嫡泄密案后,父子俩的交谈却是非常的坦诚交心,质量很高。

嬴柱按谋士建议上书父亲,说明如今嫡子嬴异人无正母,回国时不好处理,请父王指示。两人相见寒暄之后进入正题,嬴柱表态没有参与知晓夫人之谋,愿意听从司法部依法处理。秦昭襄王问,如果你是司法部长,如何裁决?嬴柱答,首犯腰斩。秦王又问,你如果是秦王,觉得能否特赦?嬴柱不敢说话,秦王又问,这次上书意思是还要大婚一次(再结一次婚,嬴异人也就有了正母)?嬴柱还是不敢说话。秦昭襄王拍着榻栏粗重地叹息了一声,说了一段很长的话,录于下:

这段话说得太好了,所以全文录下。大意是说,你的那点小心思我很清楚,但你是要当国君的人,如果自己不把法律当回事,那么秦国也就完了。你的资质很平庸,但没有关系,只要维护好法律,将来或许你的儿孙中会出现强君,那么你的功劳也是很大的。千万记住,你这样平庸的人如果乱法,那么不要说我们秦国统一六国了,恐怕灭亡都是不远的事。

由于这段话振聋发聩,能量太大,秦昭襄王说完仿佛耗尽了心力,大汗淋漓脸色潮红,太医一阵处理后昏睡了过去,嬴柱则是“涕泪纵横面色苍白地软瘫在了案前”。

涕泪纵横,说明被震撼到了,没想到老爸说出这么多肺腑之言,振聋发聩,想得那么远,看得那么深。面色苍白,说明心中的小秘密被老爸看出了,自己的平庸被老爸看得很清楚。软瘫,既是被惊的,又是感觉到华阳华月中至少要死一个了,还有就是担心王父一怒之下追究自己的责任。后来他跟蔡泽说,父王的话“是刀是剑!剜心剔骨!”“面对父王那番训斥,我只恨不能钻到地缝去。”他的结论是“嬴柱完了,完了”。实际上已经平安过关,他却判断恐怕要完蛋了,应了“平庸无断”之判。有时候不怕被人骂,就怕人家觉得骂你已是多余。

第五个是王翦、王贲之间的父子对,可获“针锋相对奖”。背景是灭楚前夕,秦王嬴政起用声称二十万可灭楚的李信为将,认为至少六十万兵力才能灭楚的王翦表现得老态保守,关心生活享受。家里装修一番,连王贲都不认识路了,心里很是不舒服,觉得老爸搞这种奢靡之风违反规定有点过分了,见面之后才知道家人已经全部搬回老家了。到了假山顶上的茅亭,王翦命令管家“任谁不许近山”,说明这是一次非常机密的谈话。这次的谈话一是讲秦王必用李信,而你王贲强于李信,这一点,你知道,秦王也知道。二是讲王家已灭三国功劳太大,有危险。三是讲秦王用李信有不得已之处。

王翦讲的事情,绕不开议论秦王,这,当然是机密的事情,也就父子间能这么讲。说这是针锋相对的父子对,是因为这对父子差不多是吵着说完的。王贲说,你考虑自己家危险,就打算退让了?退让也罢,干嘛搞得老态龙钟,还要全家回到农村种田?王翦说,我要的“不是自家气度,是国家气度。”王贲反驳,“大臣尚无气度,国家能有气度?”王翦说你反驳得好,现在呢领导用大家认同的李信为将,有利于平衡朝局,成功了,则朝中力量均衡,失败了,大家也就没话可说,谁有本事谁上。意思是到时候我们王家再出马,也就不会有人提意见了。

王贲很恼火,你这种想法太自私了,明明知道领导这样做是在冒险,为什么不提醒领导?你应该以商君为楷模,极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你要不说,我就自己打报告争这个主将。意思是为了国家利益,我也不去顾别人说我抢功了。我也不跟你这个老头说了,我要走了(父亲,儿告辞)。

王翦一声厉喝,“给我坐下!”过一会,他站起来,完全不是老态龙钟的样子,“彪悍利落之态虎虎生风”。靠,原来王翦之前的老朽样子是装出来的。王翦说,你小子还是太嫩。自以为忠于国家,就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商君面对的领导是谁,我们面对的领导是谁,他当时的形势是什么,我们现在的形势是什么?现在也不好说李信就不能灭楚,秦王用李信也是得到象你这样的新锐将军赞同的,属于集体决策,我去提反对意见,有用吗?

最后,王翦淡淡说了一句有千钧之力的话,“世间多少事,只有流血才能明白。”王贲听完,“瘫坐在亭栏不说话了”。

事后的情况也证实了王翦的判断,李信灭楚失败,最后秦王还是用王翦率六十万兵力灭了楚国。

上述五个父子对,如果嬴柱父子算两个的话应该是六个父子对,是《大秦帝国》中比较典型的例子,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排名不分先后,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这是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尤其是父子之间,在一个重要的时点,对于形势、定位、策略做的重要的而且往往是不能对别人说的掏心掏肺的谈话,通过双方观点的交换甚至是交锋,达成意见的一致,起到的作用是定战略、定方向。

我觉得,父亲这个角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定战略、定方向。我虽然从小成绩名列前茅,但并没有想过要考什么高中。初二的时候,父亲跟我谈了一次话,建议我把目标定在考某某高中,这几乎是高不可及的一个目标,因为差不多每科平均分要97分以上。但后来我做到了,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及时地确定了这个战略性的方向。

当然,开篇的那句话也是戏言,在父亲缺失的家庭,孩子也一样能够成才,所以,父子对中的“父”,准确地说,是一个代表刚强的角色,执行这个角色的,也可以是母亲,或者家族中的其他长辈。

父爱如山。山,要厚重、高峻、坚定不移。

在人的一生中,有那么一个或几个高质量的父子对(或母子对),路即使崎岖,也不会太难走。

墨西哥父子挖心在哪能看

墨西哥父子挖心可以去哔哩哔哩看。具体内容就是当着儿子的面把父亲斩首,而后把少年胸以下的皮肉撕掉,肋骨全暴露掰断,最后匕首捅进胸膛,将心活掏了出来。

有一本父子耽美文写的是民国的一个叫小扣儿的男孩穿越到未来,他的父亲是雇佣兵,后来因为一个实验变成章

穿越重生现代婴穿闷骚冷酷精明狡黠受慢热温馨卖萌甜文

我即江湖《虎父犬子》(重生~高度现代化未来;血缘~父子年上;主基调甜、宠溺文;闷骚冷酷攻卖萌包子受)

推荐指数:★★★

晋江编辑评价:

戏班小厮小扣儿死在了1954年福建被轰炸的那一刻,再次醒来已是2111,他成了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

出于某些原因,他的母亲在生下他的一个月后便离开了,而后他被送到了他的便宜父亲身边。

冷酷的雇佣兵队长对于这个突然出现的儿子十分排斥,但是基于血缘,他选择留下了孩子。

从此,萌包子和闷骚爹的欢乐生活就此开始……

文章的人物刻画十分成功,带着成人思维的包子并没有显得早熟,

而是各种卖萌的博得老爹的欢心,让这个冷酷老爸在鸡飞狗跳的生活中开始变得有丝丝温情。

父子之间的互动十分有爱,而有着很多高科技的未来背景更是给文章增色不少。

总体说来,这就是慢热的重生包子卖萌文。然后我发现,相比较起包子来看,我更萌动物文,看来偶是毛皮控……萌包子一直卖萌到百分之五十左右,他终于不是5岁以下的状态了!感激涕零!我还担心作者要写到百分之七十才让团团长大呢!

类型来看,无疑这是一篇父子养成年上攻的文,冷酷闷骚的Mark爹由标准儿控转变为恋儿。古灵精怪、活泼灵动、精明狡黠的团团也终于由“恋父”转变为恋人了。其间那漫长的团团卖萌铺垫可真是厚重啊!

喜欢看甜文,看攻宠受,受活泼灵动的,不妨看下这篇,还有重生、高科技、变异等元素参杂其中,还是挺五彩斑斓的。

有爱的节选~

“ 也许当初他就不应该想着去复仇……不但没能做到,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让团团这么小就经历了这么多次的分离。“爸爸向你保证,这是最后一次。”“没关系。”苏团团声音低低的嘟囔着:“反正米克也在嘛……我们两个都在的话,哪里都是家的。” Mark睁大了眼睛。 一瞬间感到眼睛灼热。”

“再活一世,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除了米克,还有谁会掏心掏肺的对他好?苏岚是他的亲娘,可是她还是嫁了人,又有了孩子…而米克,甚至连一个有来往的女人都没有,他所有的生活都围绕着自己转,他们相依为命,这世上有还有谁能代替他们彼此?苏冉博记得他们的约定,大拇指对小拇指,他外表是孩子,内心却实实在在并不是,他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所以才郑重的应下了。这一辈子,除了米克的怀抱,还有哪里会是他的归处?”

抖音不说话的一对父子无厘头搞笑?

一对父子俩刷爆抖音,妈妈不在家,爸爸一个举动让人笑到肚子疼

有了家庭的人都知道,有了孩子一般都是爸爸养家,妈妈在家带孩子,但最近在抖音上走红了一对父子俩,据说在妈妈不在家之后,就委托爸爸来带娃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爸爸一个举动让人笑到肚子疼!

爸爸帮宝宝做了一个窝,看着还蛮悠闲自在的,只是爸爸就辛苦了,把宝宝扇风打伞,看的出来,宝宝还是蛮享受的,不少人看到后都被他的做法逗笑了,当时妈妈很担心爸爸照顾不好宝宝所以提前就回来了

一开门看到这样的情形也是被啊他们两个逗的不要不要的,当时妈妈走过去问他干啥呢,他很淡定的回答,我们在沙滩上沐浴阳光啊!宝宝看到妈妈回来之后笑了。看来被爸爸这个特殊待遇伺候的还蛮好的嘛~

都说有了孩子就能维系一个家庭,也会热闹很多,现在看来还真的是这样,不知道大家的家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没?欢迎评论哟~

前几天啊,我那老伴出差了。我那儿子他懒,不愿意做饭,我一生气我也不做,最后没招了,我们爷俩就上饭店了,我儿子牛哄哄的,对服务员说来服务员过来,给那卓那老头上点好酒,好菜啊,我买的单,当时服务生就懵了,哥为啥呀,我儿子说,我跟他儿媳妇的相好,听完这话,服务员呢就悄悄的来到我身边说,大爷呀,你还有心在这吃呢,那个小伙子跟你们儿媳妇是相好,你不揍我吗?我一听这话我就笑着对他说,他和我儿媳妇才好几年,我跟他妈好了30多年了。

有的叔叔和侄子“不是父子胜父子”,这样的叔侄大多数在哪些国家?

有的叔叔和侄子“不是父子胜父子”,这样的叔侄大多数在西方。

无仇不成父子,无怨不成夫妻

《俗语大全》里有一句很有名的俗语“无仇不成父子,无怨不成夫妻”,很多人可能被念叨过上半句,但下半句的道理值得深思,不要最后悔之晚矣。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俗语“无仇不成父子”。遍观现在的家庭关系,很多儿子与父亲之间在儿子年幼时总会像有仇一样,就像《封神榜》中哪吒和李靖之间的恩怨,父亲因儿子顽劣怒骂甚至将其逐出门,而儿子同样恨父亲管束和过于威严。其实这句俗语背后的典故就来自与哪吒和李靖,后世人以此典故再结合生平经历,所以有了父子两人是仇人的说法,于是才会称“无仇不成父子”。

而下一句俗语更经典,叫做“无怨不成夫妻”。在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子(女)关系和夫妻关系,上一句是父子关系,而这句就是夫妻关系。有道是“无怨不成夫妻”,人们总说夫妻两人能够结合不仅是修来的缘分,还是因为是一对冤家有怨气。很少有夫妻是可以从青梅竹马一直到白头时候都没有拌嘴隔阂的,所以人们总结出“无怨不成夫妻”,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结婚后磕磕绊绊就忍受不了而选择离婚,但等他再度成家后会发现这是避免不了的。

毕竟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两个人又不是一模一样的,而且爱之深责之切,爱的深沉才会期望过高,越亲密则会越容易生出怨气,所有有磕绊和怨气都是正常的。所以夫妻间多磕磕绊绊,才会有“无怨不成夫妻”的说法,可生活中人到了气头上却被遗忘掉了,轻则冷战一两日,重则家暴离婚种种。甚至于有些人二婚后一段时日才觉得后悔,因为他这时候才懂了生活。

这世上有多少的旷男怨女,就有多少的爱恨情仇。

这世上还有有一种爱叫蒋善如对梁国云的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蒋善如是我的公公,而梁国云是我的婆婆。自从相亲的第一眼起,蒋善如就爱惨了梁国云,此后的几十年里,不论是烧饭做菜、还是照顾两个儿子,家里家外,重活累活脏活都是蒋善如一人包了。而梁国云只要吃好玩好过得舒心快乐就好。

别人是“无怨不成夫妻”。可蒋善如对梁国云是一点怨言都没有,更不会说梁国云一句不是,哪怕梁国云不会做家务,没有文化,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会。在蒋善如的眼里,梁国云怎么样都好,貌美如天仙一样,情人眼里出西施,梁国云比那西施还要美上三分。

只要看到梁国云,蒋善如就开心高兴,怎么忙都心甘情愿。舍不得梁国云吃一点点苦。在梁国云面前放下做男人做丈夫的身段、面子和架子,一切都围着梁国云转,是把梁国云放在自己的心尖尖上的,

一个男人怎么能做到对女人那么好?好到完全可以没有自己的地步。朋友说那是蒋善如前世欠梁国云的,所以这世来还的。不需要梁国云做任何事情,蒋善如都会掏心掏肺的对她好、视她若神明一样,细心呵护,体贴入微。就这样,梁国云对蒋善如还有不满意。真的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只是蒋善如找的这个女人,不仅不聪明,生理上还有隐疾,生下了不健康的儿子,梁国云在结婚后的46年里既不照顾好老头,也不照顾好儿子,更不建设好家庭。既便这样,离开人生的蒋善如也不后悔娶了梁国云,这就是伟大的爱情。

胖子的弟弟蒋靖对弟媳邢继华也是如此。可是到胖子这里,就真是“无怨不成夫妻”,前世绝对是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对胖子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我想要的是一个知识渊博、会生活懂情趣的男人,可以做我老师,为我指点迷津的人。

只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反过来。每每都得我去教育他,而他又是最愚笨的学生,还不如女儿聪明,笨还喜欢妄自尊大,跟梁国云一样的德性。那是蒋善如给惯的,不知道天高地厚,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哎,不是冤家不聚头。聚了真是会打破头。

                        ———22:39分写于水佐岗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