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定身术是什么原理(定身术的原理)

定身术对机械有用吗?

定身术对机械没用。定身术是对于穴位的掌控,把持动脉将其定身无法动弹,而器械没有动脉静脉,无法进行定身。

定身术可以把人定住吗

可以!

方法是:你必须保持一天不动,在这之前你对着自己说:定!

就定住了!

定身术口诀

定身术口诀:

定你头,定你腰,定你腿。

前不动,后不动,左不动,右不动。

手一指,喊声“定”,说不动,就不动,抬不起手,扭不动腰。

定身术是可以使某种生物体不能动弹的技术,分为气功点穴、法术(\”定身法\”)和现代技术三类。法术类的在各种神仙传说、名著当中都有体现。

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有这样的描写:齐天大圣孙悟空被玉皇大帝召上天宫,被指派去管理蟠桃园。

悟空大喜,乘机在园中尽情享用仙桃。这日,王母娘娘要在瑶池作“蟠桃会”,七衣仙女奉旨前来摘桃,却见鲜果稀疏。

大圣听得蟠桃会不请自己,便掐着诀,念声咒语,对众仙女道:“住!住!住!”这原来是个“定身法”,把那七衣仙女都定在桃树之下,大圣驾朵祥云,跳出园外,径奔瑶池路上而去。后来就搅乱蟠桃会,大闹了天宫。

这奇妙的“定身法术”,反映了古代人们的一个愿望,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让对方暂时失去活动能力。在许多的武侠小说中也有“点穴”定身的描述。

阉匠使用。黄山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怀化市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怀化风俗》,“生产习俗”章记载:湘西的定身术,限于阉牛工作。

若是碰上阉割凶猛的大牯牛(公牛),没有十几名大力士,休想制服得住它,这时阉匠就要对大牯牛下定身术,阉匠一人就将大牯牛阉割完毕。这种过程涉及迷信里的请神帮助。

道藏有定身术修炼吗

隐身术(隐形术),又称“遁甲”、“立亡”、“隐沦”。据《神仙传》记载,皇初平、左慈等人均擅长隐身术,可“坐在立亡”、隐匿身形。又《三国志·魏书·张鲁传》裴松之注引鱼豢《典略》云:“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所谓“缅匿法”即指隐身术,据此可知骆曜在长安主要以传授此术来吸引信众和聚集力量的。总之,诸多迹象表明:汉晋之季,隐身术在方士及民间道士中颇为盛行。

不过,东晋道士葛洪撰《抱朴子内篇》对隐身术(“隐沦之道”)评价不高,认为此术对修炼成仙了无益处,并对汉晋方士藉此异术哗众取宠、招摇过市的行为给予了抨击。同时,他肯定了隐身术的独特作用———当遭遇兵乱危难时可护身逃匿,如《抱朴子内篇·杂应》篇所言:“神道有五,坐在立亡其数焉。然无益于年命之事,但在人闲无故而为此,则致诡怪之声,不足妄行也。可以备兵乱危急,不得已而用之,可以免难也。”由此可见,葛洪及汉晋道教视野中的隐身术仅是作为一种外在技巧而存在,尚停留在“术”(方术、道术)的层面。后世道教则逐渐赋予了更多的理论内涵,使之成为验证修道者素质高低的一种标志,从而推动了隐身术由“术”向“道”层面的转变和提升。

对登山修道者而言,遁甲隐身术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保护功效。葛洪首先介绍了早年学习遁甲术的亲身经历,又引《遁甲中经》谈到了施展隐身术的最佳时机:“避乱世,绝迹于名山,令无忧患者,以上元丁卯日,名曰阴德之时,一名天心,可以隐沦,所谓白日陆沈,日月无光,人鬼不能见也。”

这段文字是说:有人若想躲避乱世,可选择上元的丁卯日这天(名曰“阴德之时”、“天心”)登涉名山,即可隐匿身形,使他人及鬼怪不能睹见自身。

随后,又引《遁甲中经》介绍了隐身术的操作步骤:

“往山林中,当以左手取青龙上草,折半置逢星下,历明堂入太阴中,禹步而行,三祝曰:‘诺皋,大阴将军,独开曾孙王甲,勿开外人;使人见甲者,以为束薪;不见甲者,以为非人。’则折所持之草置地上,左手取土以傅鼻人中,右手持草自蔽,左手著前,禹步而行,到六癸下,闭气而住,人鬼不能见也。凡六甲为青龙,六乙为逢星,六丙为明堂,六丁为阴中也。”

这就是说:入山者身处山林之中,当以左手摘取“青龙”(六甲)方位上的草,折断半根放置于“逢星”(六乙)方位下,从“明堂”(六丙)方位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