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好看)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

数学思维导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明显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欣赏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1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2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3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4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5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6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7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8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相关文章:

1. 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手抄报

2. 6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竖版手抄报

3.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手抄报

4. 7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思维导图

5.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手抄报

6. 如何给你的思维画一幅导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单元所有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怎么画?

画一个圆圈写上有理数

再划若干个分支:运算等

运算分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

再写上定律

书上有

P50的小结

初一数学的思维导图示例

下面我精心整理了初一数学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初一数学的思维导图欣赏

初一数学的思维导图1

初一数学的思维导图2

初一数学的思维导图3

初一数学的思维导图4

初一数学的思维导图5

初一数学的思维导图6

初一数学的思维导图7

初一数学的思维导图8

初一数学的思维导图示例相关文章:

1. 思维导图作图规则和绘制方法详解

2. 给你的思维画一幅导图

3. 7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思维导图

4. 七年级上册语文一二单元思维导图

5. 用思维导图来记录你的日子

6. 7年级数学的思维导图

2020北师大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实际上还是要把握住数的认识,数的分类这样两个特点去画,他会比较容易一些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从小学到初一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过渡,尤其是数学方面,在学习内容和思维习惯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此,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有理数

知识点一 有理数的分类

有理数的另一种分类(①定义;②符号)

想一想:①零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正整数吗?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

②零是整数;自然数一定是整数;自然数不一定是正整数,因为零也是自然数;整数不一定是自然数,因为负整数不是自然数。

知识点二 数轴

1.填空

① 规定了唯一的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三要素)的直线叫做数轴。

② 比-3大的负整数是-2,-1。

③与原点的距离为三个单位的点有2个,他们分别表示的有理数是3,-3。

2.请画一个数轴,并检查它是否具备数轴三要素?

3.选择题

① 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所表示的数是( )

A整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

②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

B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

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

D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知识点三 相反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且离原点距离相等。

知识点四 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所对应的点离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负数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0的绝对值是0;(4)|a|大于或者等于0。

3.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大到小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由此可知:(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知识点五 有理数加减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六 乘除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 正 ,异号得 负 ,并把绝对值 相乘 。 0乘以任何数,都得 0 。

2.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负因数的个数为 偶数 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为 奇数 时,积为负。

3.两数相除,同号得 正 ,异号得 负 ,并把绝对值 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

4.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 倒数 。

5.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 倒数 。

知识点七 乘方

乘方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在a的n次方中,底数是a,指数是n,幂是乘方的结果;读作:a的n次方 或a 的n次幂。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知识点八 运算律及混合运算

1.加法交换律:a+b=b+a

1.加法交换律:a+b=b+a

2.乘法交换律:a·b=b·a

3.加法结合律:a+(b+c)=(a+b)+c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6.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

7.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

8.同级运算, 从左到右进行 。

知识点九 近似数

1.近似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考察量的大小,能说明实际问题的意义,与准确数非常地接近,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它为近似数。

2.近似数的分类

(1)具体近似数(如30.2、58.0 …)

(2)带单位近似数(如2.4万…)

(3)科学记数法

3.精确度:用位数较少的近似数替代位数较多或位数无限的数,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这个近似程度就是精确度。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看精确度得到原数中去看在哪一位上,如:2.4万精确到千位,而非十分位,因为2.4万就是24000,4在千位上)。

4.有效数字:对于一个不为0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末尾数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求近似数要求保留n个有效数字时,第n+1个有效数字作四舍五入处理。

例:0.0109有三个有效数字1、0、9,要求保留2个有效数字时,0.0109的第三个有效数字9四舍五入,变为0.011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1、1后求出近似数0.0109≈0.011。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

1.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惰”字)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懒”字,怎么突出“勤”字

“聪”:怎么个勤法,从这个字面上来看,要做到五勤:“耳勤”“眼勤”(耳朵听,眼睛看,接受信息)

“口勤”(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讲话,消化信息)“脑勤”(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那是不是做到以上四点就行了呢?不是。这个字还有缺陷,在聪下面加上“手”

“手勤”(动手多实践,不仅光做题,做课件,做模型)

这样的人聪明不聪明?

最大的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做到—— 上课认真听讲(这是根本)回家先复习再做题如果课听不好,就别想消化知识

2.学好初中数学还有两个要点,要狠抓两个要点:

学好数学,一要(动手),二要(动脑)。

动脑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学会思考,不要拿到题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

动手就是多实践,多做题,要“拳不离手”(武术)“曲不离口”(唱歌)

同学就是“题不离手”,这两个要点大家要记住。

“动脑又动手,才能最大地发挥大脑的效率”

3.做到“三个一遍”

大家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听过“重复是学习之母”吗?

培根(18-19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知识就是力量”

“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何重复,我给你们解释一下:

“上课要认真听一遍,动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课 看 ”

“考试前 ”

4.重视“四个依据”

读好一本教科书——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

记好一本笔记 ——它是教师多年经验的结晶;

做好做净一本习题集——它是使知识拓宽;

记好一本心得笔记,最好每人自己准备一本错题集

初一数学学习建议

1.课前做什么,预习。有的同学会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上课听老师讲讲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预习。其实预习非但不浪费时间,而且有很大的益处。首先,预习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锻炼。老师不可能教给你全部的知识,很多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自学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其次,通过自己预习得到的要比通过上课听老师讲得到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那该如何预习,预习些什么内容呢?第一,要看课本,看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题,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理解。因为这就是基础,万变不离其宗,后面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这个基础。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随堂练习。因为通过什么来检测你是否理解了概念,只有通过题目。课后的随堂练习的设置就是理解基本概念后的简单的运用。如果预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书上做好记号,上课时就要着重听这部分内容;如果内容简单,自己能理解,那上课时就要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和自己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

2.课上做什么,认真听讲。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课上认真听十分钟胜过课后自己看书三十分钟。那么上课该如何认真听讲,听什么。第一、带着在预习中未懂的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

第二,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

第三,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课后要及时进行向老师请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听课中注意不能只听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听老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明白了解题思路,你是学会了做这一类题,而不是只是一道题。

例题是为巩固数学知识而讲,例题的作用是举一反三。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老师带着一个初一班,他每周都测验他的学生,而且公开告诉他的学生,考题全部他上课讲的例题。学生开始一片哗然,90%的学生有信心拿满分,只有班上几个最差的学生不敢这么说,很快第一次测验结果出来了,及格率48%,满分率不到8%,第二次情况有所好转,初一时这个班数学成绩与同年级数学特长班平均分相差12.5分。初二时与数学班只差1.5分,比年级平均分高10分。初三毕业,这个班几乎与数学特长班没有区别。

第五,注意听老师在课堂中补充的例题,这些例题通常具有代表性,听老师的解题思路,拓宽自己的知识,要学会自己可以动手解决这一类问题。

猜你喜欢:

1. 7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2. 初一数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4.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5.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

复杂的劳动包含着需要耗费或多或少的辛劳、时间和金钱去获得的技巧和知识的运用。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1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2

第二章整式

(一)整式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初中 数学 学习 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即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处处依–教师, 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究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以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相关 文章 :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归纳

★ 初一数学上册重点知识整理

★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三篇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

★ 初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