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的诸子贤士颁奖典礼孔子(给孔子颁奖)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上篇)

文/J师姐生活屋

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剧烈的变革之中,为了解决社会出现的现实问题,社会上先后出现了以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为代表的许多学派。

他们著书立说,相互论战,引发了一场历时达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也迎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这就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的学说各成一家之言,对后世的影响及其深远,其中最重要且影响力最大的便是儒家学派。

要了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我们就先从儒家说起,儒家的创始人是被后世尊称为“万人师表”的孔子。

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是什么人,问大家的话,其中十有八九的人都会说孔子是圣人。而且在孟子的时代,孔子是圣人,已经差不多是定论了。

孟子说,圣人有四种,孔子是当中的一种,及孔子是圣人当中最识时务的。圣人有很多种,有清高的,随和的,识时务的……

说到孔子是圣人,孔子他自己同意吗?并不同意。

孔子的说法是:“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出自《论语·述而》。意思就是说,圣人和仁人,这两个称号,我不敢当。

在孔子活着的时候,有一位官员去找孔子的学生子贡说:“你们老师孔子是圣人吧,他那么有才,而且那么有学问。”

子贡说:“那当然,是老天爷让我们老师当圣人,不仅要让老师当圣人,而且要让老师多才多艺。”

孔子在世时,谦虚的不敢承担“圣贤”之名,但是两千多年来,孔子一直作为“万世师表”而被世人所敬仰。

传说中,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的贤达有七十二人,“孔圣人”的名号,便是在孔子逝世后,通过弟子的传播得到巩固的。

既然孔子并不同意别人称他为“圣人”,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呢?

孔子他小时候是很贫贱的,因为很贫贱,所以会干很多的脏活、累活、苦活。

我们只知道孔子是大圣人,不知道他小时候其实是一个苦孩子,孔子祖上原本是宋国的大贵族,后来家道中落,再到后来就移民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官职邑宰,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级干部。可是,在孔子三岁那一年,他父亲去世,就和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在孔子小时候干过很多活,比如:看仓库、喂牲口,、做会计……慢慢懂得了懂得越来越多,也就自学成才了。

孔子之所以多才多艺,是因为从小吃苦,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而我也觉得,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与他小时候的吃苦是有关系的。

一个人小的时候,年轻的时候要多吃点苦。养尊处优,娇生惯养并不是好事。

孔子幼年坎坷的生活经历,对孔子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从《论语·子罕》篇中的这条记载,我们看到了一个曾经年少贫贱的邻家子弟,一个成为了普通人的孔子。

虽然孔子觉得自己贫贱、普通,不能称之为圣人,但是他给后世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的观点和思想。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

在我们眼中孔子就是可以称之为“大家”。

下一篇,我将继续为大家讲解,走下神坛的孔子在成为一个普通人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72贤士都有谁

名单如下: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 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 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 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 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你最喜欢诸子百家中哪个人物 例如孔子 说明理由

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时卫国朝歌人因隐居周阳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是先秦诸子之一。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是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四是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学究精深。

鬼谷子先师从衣、食、住、行、医等、了家理财、治国方案、外政外交、兵书战策、兵器发明、天文地理、神奇推算、养生教子等等可以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鬼谷子先师据传说是为个人而笑天下之人。也可以说是个难驾驭之人。他的书籍流传甚少,多为抄译。冶铜炼铁、钨铁铸剑、过目不忘、贫富均化、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利用空气动力的人,制造了热气球等!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鬼谷子》不是一部等闲之作,它曾对社会尤其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理论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1、通过对《先秦诸子》的学习,你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谁?为什么?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人,其中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被称为“七十二贤”。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的,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

颜回,字子渊,所以也称颜渊。颜回大约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他十三岁时拜孔子为师,六年就学有所成。他天资聪明,又虚心好学,他和孔子情同父子,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师生之情。颜氏家族本是贵族身份,可是到了颜路、颜回父子的时候,除了保有祖传的贵族身份外,已经穷的什么都没有了,生活简单,居于陋巷。颜回最受孔子喜欢,却不幸英年早逝,死时年仅三十一岁。

为什么说孔子最喜欢颜回呢?

因为孔子经常当众表扬颜回,很直接,很肯定。曾经有两次有人问起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喜欢学习?他回答的都是颜回。

第一次。“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孔子在这里极力赞扬了颜回,颜回不仅仅好学,还不迁怒,不贰过,修养极好。只是不幸短命死了,到现在就再也没有这么好学的人了。这话听起来,好像除了颜回之外,别的学生就都不行了,足见颜回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次。“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这次是季康子问,孔子的回答还是一样,虽然颜回都已经死了,但在孔子的心目中,却永远都是他最好学的学生,再也无人可以超越,可见孔子对颜回的喜欢程度非比寻常。

还有一次,孔子这样赞叹颜回:“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也就说,孔子的学生中,只有颜回能够做到连续三个月心中不违仁德,其余的学生顶多也就做到十天半个月而已。我们知道孔子是以“仁”作为修身治学的最高境界,就连他自己,也不敢说完全做到“仁”了,而颜回能做到这个程度,确实已经很了不得了。

孔子喜欢颜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颜回能够安贫乐道。孔子曾经赞叹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就是说颜回的生活极其贫困简单,换了一般人,肯定受不了,可是颜回却能安然处之,自得其乐,确实做到了孔子“贫而乐道”的教诲。无论吃什么,喝什么,住什么地方,他都无所谓,因为他是以治学悟道为乐。这是颜回自己的、本来的快乐,不会受其他外境影响,这就是“不改其乐”,这就是谋道修学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处处拿颜回作榜样。

孔子不但自己经常夸赞颜回,还要和其他的同学作比较。比如:《论语.公冶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子贡也很乖巧,知道老师喜欢颜回,马上就说颜回比我可强多了,我哪比得了呀孔子听了就很高兴。

综上所述,孔子最喜欢的学生,确实就是颜回。但我想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颜回死的太早,因为这也是人之常情,越是已经故去的人,我们想到他的好处就越多,大概孔子也不例外。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