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充电器电路图及原理与维修(手机充电电器电路图)

急求!!给一个手机充电器的原理电路图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手机充电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对于市场上到处可见的手机充电器,万能充不断的增多,但质量又不是很高,经常会出现问题,扔了可惜,故教大家几招分析手机充电器原理的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修理带来些帮助。分析一个电源,往往从输入开始着手。220V交流输入,一端经过一个4007半波整流,另一端经过一个10欧的电阻后,由10uF电容滤波。这个10欧的电阻用来做保护的,如果后面出现故障等导致过流,那么这个电阻将被烧断,从而避免引起更大的故障。右边的4007、4700pF电容、82KΩ电阻,构成一个高压吸收电路,当开关管13003关断时,负责吸收线圈上的感应电压,从而防止高压加到开关管13003上而导致击穿。13003为开关管(完整的名应该是MJE13003),耐压400V,集电极最大电流1.5A,最大集电极功耗为14W,用来控制原边绕组与电源之间的通、断。当原边绕组不停的通断时,就会在开关变压器中形成变化的磁场,从而在次级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压。由于图中没有标明绕组的同名端,所以不能看出是正激式还是反激式。不过,从这个电路的结构来看,可以推测出来,这个电源应该是反激式的。左端的510KΩ为启动电阻,给开关管提供启动用的基极电流。13003下方的10Ω电阻为电流取样电阻,电流经取样后变成电压(其值为10*I),这电压经二极管4148后,加至三极管C945的基极上。当取样电压大约大于1.4V,即开关管电流大于0.14A时,三极管C945导通,从而将开关管13003的基极电压拉低,从而集电极电流减小,这样就限制了开关的电流,防止电流过大而烧毁(其实这是一个恒流结构,将开关管的最大电流限制在140mA左右)。变压器左下方的绕组(取样绕组)的感应电压经整流二极管4148整流,22uF电容滤波后形成取样电压。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取三极管C945发射极一端为地。那么这取样电压就是负的(-4V左右),并且输出电压越高时,采样电压越负。取样电压经过6.2V稳压二极管后,加至开关管13003的基极。前面说了,当输出电压越高时,那么取样电压就越负,当负到一定程度后,6.2V稳压二极管被击穿,从而将开关13003的基极电位拉低,这将导致开关管断开或者推迟开关的导通,从而控制了能量输入到变压器中,也就控制了输出电压的升高,实现了稳压输出的功能。而下方的1KΩ电阻跟串联的2700pF电容,则是正反馈支路,从取样绕组中取出感应电压,加到开关管的基极上,以维持振荡。右边的次级绕组就没有太多好说的了,经二极管RF93整流,220uF电容滤波后输出6V的电压。没找到二极管RF93的资料,估计是一个快速回复管,例如肖特基二极管等,因为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较高,所以需要工作频率的二极管。这里可以用常见的1N5816、1N5817等肖特基二极管代替。同样因为频率高的原因,变压器也必须使用高频开关变压器,铁心一般为高频铁氧体磁芯,具有高的电阻率,以减小涡流。

手机充电器电路图及原理图

手机充电器电路图及原理图:

电路主要由振荡电路、充电电路、稳压保护电路等组成,其输入电压AC220V、50/60Hz、40mA,输出电压DC4.2V、输出电流在 150mA~180mA。在充电之前,先接上待充电池,看充电器面板上的测试指示灯是否亮?若亮,表示极性正确,可以接通电源充电。

含义

振荡电路该 电路主要由三极管VT2及开关变压器T1等组成。接通电源后,交流220V经二极管VD2半波整流,形成100V左右的直流电压。该电压经开关变压器T的初级绕组加到了三极管VT2的c极,同时该电压经启动电阻R4为VT2的b极提供一个正向偏置电压,使VT2导通。

手机充电器电路图原理

电路原理

在早期的手机通用充电器电路设计时,由于考虑到锂电池与镍氢电池充电特点的不同(锂电池充电电压为4.2V-4.4V,镍氢电池充电电压为4.3V-4.5V,且在给镍氢电池充电前,应先放电,以防止出现记忆效应)因此充电器电路比较复杂,一般由开关电源、基准电压、充电控制、放电控制和充电指示等电路组成,且基准电压、充电指示及充、放电控制电路多由运算放大器控制。近年来,由于绝大多数手机采用锂电池,加之出于制造成本考虑,通用型手机充电器的电路已非常简单,实为一简单的自激式开关电源电路。图1为一款诺基亚手机通用充电器实绘电路。 AC220V电压经D3半波整流、C1滤波后得到约+300V电压,一路经开关变压器T初级绕组L1加到开关管Q2 c极,另一路经启动电阻R3加到Q2 b极,Q2进入微导通状态,L1中产生上正下负的感应电动势,则L2中产生上负下正的感应电动势。L2中的感应电动势经R8、C2正反馈至Q2 b极,Q2迅速进入饱和状态。在Q2饱和期间,由于L1中电流近似线性增加,则L2中产生稳定的感应电动势。此电动势经R8、R6、Q2的b-e结给C2充电,随着C2的充电,Q2 b极电压逐渐下降,当下降至某值时,Q2退出饱和状态,流过L1中的电流减小,L1、L2中感应电动势极性反转,在R8、C2的正反馈作用下,Q2迅速由饱和状态退至截止状态。这时,+300V 电压经R3、R8、L2、R16对C2反向充电,C2右端电位逐渐上升,当升至一定值时,在R3的作用下,Q2再次导通,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形成自激振荡。在Q2导通期间,L3中的感应电动势极性为上负下正,D7截止;在Q2截止期间,L3中的感应电动势极性为上正下负,D7导通,向外供电。 图1中,VD1、Q1等元件组成稳压电压。若输出电压过高,则L2绕组的感应电压也将升高,D1整流、C4滤波所得电压升高。由于VD1两端始终保持5.6V的稳压值,则Q1 b极电压升高,Q1导通程序加深,即对Q2 b极电流的分流作用增强,Q2提前截止,输出电压下降 若输出电压降低,其稳压控制过程与上述相反。 另外,R6、R4、Q1组成过流保护电路。若流过Q2的电流过大时,R6上的压降增加,Q1导通,Q2截止,以防止Q2过流损坏。

手机充电器电路图

随着手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手机充电器的使用频率自然也是在逐渐上升的,但是手机充电器用久了之后,总是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充不进去点或者是充电时间过长,下面针对这个问题,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手机充电器常见故障检修以及对手机充电器原理图做一下讲解。

手机充电器原理图讲解

分析一个电源,往往从输入开始着手。220V交流输入,一端经过一个4007半波整流,另一端经过一个10欧的电阻后,由10uF电容滤波。这个10欧的电阻用来做保护的,如果后面出现故障等导致过流,那么这个电阻将被烧断,从而避免引起更大的故障。右边的4007、4700pF电容、82KΩ电阻,构成一个高压吸收电路,当开关管13003关断时,负责吸收线圈上的感应电压,从而防止高压加到开关管13003上而导致击穿。13003为开关管(完整的名应该是MJE13003),用来控制原边绕组与电源之间的通、断。当原边绕组不停的通断时,就会在开关变压器中形成变化的磁场,从而在次级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压。

由于图中没有标明绕组的同名端,所以不能看出是正激式还是反激式。不过,从这个电路的结构来看,可以推测出来,这个电源应该是反激式的。左端的510KΩ为启动电阻,给开关管提供启动用的基极电流。13003下方的10Ω电阻为电流取样电阻,电流经取样后变成电压(其值为10*I),这电压经二极管4148后,加至三极管C945的基极上。当取样电压大约大于1.4V,即开关管电流大于0.14A时,三极管C945导通,从而将开关管13003的基极电压拉低,从而集电极电流减小,这样就限制了开关的电流,防止电流过大而烧毁(其实这是一个恒流结构,将开关管的最大电流限制。

手机无线充电器 求电路图和原理!

手机无线充是比较新颖的充电方式,其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将普通的变压器主次级分开来达到无线的目的。当然,无线充的工作平率比较高,甚至可以抛弃铁心直接线圈之间就可以达到能量传递的作用。图纸到是有不少,不过不会发图片,给你讲个最简单的无线充。普通的555时基电路频率设计成1.8KM待用,用0.8的漆包线在直径5毫米的圆柱体上绕11圈9层脱胎制作两个备用,电源使用19V开关电源(记住,一定要开关电源),制作一个充电电路(自己随意了,我是用原手机万能充将输入去掉改造的)。将其中一个自绕的线圈接在充电电路中,555输出脚(第三脚)接一输出管(自己随意了,但是要高频功率管)输出管链接自绕线圈,将连接好的两个线圈靠近(大概1厘米左右就有很充足的充电电流了)接通电源即可无线充的了!此电路效率很低,因为只有半波峰高频所以损耗比较大,不过原理相当简单,很容易制作。改进版只需将一块555改成567双时基集成电路就可以做成全玄波无线充了,效率会高很多,不过最根本的损耗却解决不了!一般商业化的产品也存在这样的缺陷,所以我个人认为无线充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比如距离,日本一些科研机构已经研制出15–20厘米的无线充,但是损耗还是无法解决。老美已经利用相控微波来解决距离问题,主要的损耗问题他们认为可以利用群接受的方法来抵消,不过貌似还是没有解决,不过老美的远距离微波送电却达到了惊人的147公里无线相对低损送电,一座500千瓦的无线微波送电站可以向远在140公里的地方(绝对环境,空间站)利用117个接受装置成功的得到了497千瓦的电能。

手机维修之充电电路

手机充电电路故障和维修思路

主要有两部分IC,一个是充电IC,一个是USB IC

一、充电IC电路图如下分析

1.A2,B2,D2,C2为PP_VCC_MAIN,4.2V供电

2.F5脚为充电电容IC,储存电能的作用

3.A5,B5,D5,C5,E5脚位为USB供电5.0V

4.G3,E4为I2C总线信号

5.E3脚位1.8v上盖供电

6.F4脚USB对充电管的使能开关信号

7.G2脚为电源IC的控制中断信号

8.F1脚为CPU对充电检测信号

9.G4脚为LDO低压线性稳压器

10.G5脚为修改引导

11.A4,B4,C4,D4为BUCK_SW修改信号

12.A1,B1,D1,C1为电池供电PP_BATT_VCC

13.E2脚为修改ACT输入输出(Q管)

14.G1脚为CPU到充电管的中断信号

15.F2脚为电池到充电管的中断信号

二、USB IC的电路图如下:

1.F3脚为1.85V上盖供电

2.F4脚为电源IC3.0V供电

3.D5脚为3.3V供电

4.C3,C4脚为音频到USB管的偏压信号

5.A1,B1脚为U管到基带信号

6.C2脚为U管到电源IC,注意电阻和电容

7.A3,B3脚为CPU到U管的信号

8.E2,E1脚为CPU到U管的加速器数据传输

9.F2,F1脚为CPU到U管的DEBug数据传输

10.D2,D1脚为基带到CPU的数据传输

11.A5,B5为U管到cpu调试串行接口数据和时钟信号

12.F6脚为充电管输入供电

13.C5,E5脚为USB尾插充电输入

14.A2,B2,A4,B4为U管检测信号

15.E3脚为E75到U管检测信号

16.D6脚为U管电压过载保护,与充电IC相连

17.E4脚为总线1.8V供电使能开关信号

18.B6脚为U管到电源IC的复位信号

19.D3,D4为CPU的U管的总线信号

20.C6为U管到CPU的中断信号

21.E6脚为旁路信号,注意滤波电容

三、充电故障的维修思路:

正常充电电流为900mA左右,可检测充电电流判断能否充电。电池电量越高,电流越小。

1)不充电问题如下:

1.检测外配是否有问题

2.检测充电能否正常充电

3.检测USB能否连接电脑,来判断是U管还是充电IC故障

4.主板尾插测试点测试有无5V电压,测试5V电压有没有进主板

5.检测尾插排线、小板

6.有5V电压则测充电IC有没有,没有5v则可以飞线到充电IC,电子开关短接;充电IC周边元件,更换充电IC或者电源IC

2)充电很慢如下:

1.尾插小板不足5V(或者尾插排线)

2.通路的电子开关

3.充电电感和引导电容损坏(显示充电不进电)

4.充电IC或者电源

5.电池

3)插充电器关机:

松香法检测短路漏电位置,或者红外线感温法

4)充电异常(温度过高):

1.排除外配、尾插、电池

2.检测电池座子有无塌陷和虚焊

3.检测电池座子脚位通断

4.上拉电阻,引导电容,充电电感(例如:L1401,C1402)

5)充电电路常见问题:

1.F5脚充电管–OL

2.2V夹电测试

3.充电蓝屏–硬盘数据

4.F4脚—-开机不充电,关机充电

5.G2脚—自动开机,充电

6.F1脚—DET检测信号—充电越长电流越少

7.VDD_MAIN—电池、充电—两路提供

8.G1—-Q管

9.F2—-检测充电电量(检测脚)

6)U2管常见问题:

1.F6脚—干扰充电

2.3.0V –250mA 1.8V上盖—开机大电流 3.3V—开机大电流

3.A1,B1脚—基带CPU

4.A3,B3脚—USB电脑识别

5.E2,E1脚—-版本识别

6.F2,F1脚—-阻值总线UART

7.D2,D1脚—基带

8.E3脚—尾插到U2的检测信号

9.D6脚—开启充电管

10.E4脚—1.8V复位

11.D3,D4—上盖电流

四、不充电故障如下:

1.怎么坏的:

进水:耦合电容

摔:大电感

车充:U2

拆机:座子和周边元器件

2.电池无数据:(CPU,充电管,烧机检测脚位)

a.换电池

b.换座子

c.查座子阻值

d.补电压以及改线

3.有数据不充电:

a.显示充电不进电,检测电容和电感

b.不显示充电,检测三角管

c.有电流不进电,检测九角管(亮屏充,灭屏不充)

e.关机充,开机补充,不支持配件,检测U2

f.6S以上更换电池座子(新)

最后,有技术问题可留言或者联系我共同探讨!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