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多名官员坠亡(上饶昨天一人死亡)

江西国土厅三名副厅长怎么落马的

■据称几名领导间有“斗争”,厅长办公室被装窃听器

■一副厅长被双规后检举另外两人

阅读提示

今年1月至4月,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李江华、许建斌因受贿分别被判无期和15年,另一落马副厅长陈爱民尚未判决。

三名副厅长去年3月同时落马。随后江西国土系统掀起反腐风暴,一年来已有13名县处级以上官员落马。

当地官员认为,国土资源管理权过度集中与缺乏监管,导致权力寻租发生。而背后亦有地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反腐是系统工程”。

三名副厅长同时被停职

5月12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一幅写着“营造安全稳定环境,加快实现江西崛起”的标语悬挂在入口处。一名国土厅官员说,这标语是新厅长到任后挂上的,“‘安全稳定’在‘崛起’之前,意味深长”。

近期,江西省纪检部门掀起一场针对该省国土系统的反腐风暴。今年1月至4月,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李江华、许建斌分别因受贿被判无期和15年。另一名副厅长陈爱民受贿案尚未判决。陈曾担任贵溪市委书记。

针对三名副厅长的落马,江西省纪委、高检称“三起案件案情间互无牵连,既非窝案,也非串案。案件问题发生的时间跨度大,有的问题更多是在地方任党政领导时所为,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和部门暴露出来的个案”。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一共设有4名副厅长。2009年3月1日,三名副厅长李江华、许建斌和陈爱民被同时免去副厅长职务,并被省纪检部门调查。

当地官员认为,国土厅此次事件的政治影响,不亚于当年该省原副省长胡长清的落马,“让人震撼省纪检的办案力度”。

该官员介绍,落马的三名副厅长之前均有着光鲜履历,是该省国土系统的“明星官员”。

2000年,江西省委组织部在全省公开选拔副厅级干部。时年37岁、任贵溪市(县级)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李江华,成绩名列前茅。李当年被空降至省国土厅任副厅长,协助厅长分管政策法规、信访、土地利用管理等工作。李江华是越级破格提拔的,由副处直接升副厅。37岁的李江华成为正副厅长中最年轻的,“前途无量”。

另一落马副厅长许建斌,是2004年中组部、团中央组织的第四批赴赣“博士服务团”成员。“许博士”由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项目发展处(后更名为项目计划处)副处长,调任上饶市挂职市长助理。

许曾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多次到国土、铁道部门找项目,为上饶市争取到总投资7.9亿元的浙赣铁路上饶城区段的北移取直工程项目等。2007年8月,许建斌被任命为省国土厅副厅长。“许建斌被上饶市认为是近年来引进的最优秀的人才之一,理论水平很高。”上饶市一名官员称,许的落马,非常可惜。

2002年4月,48岁的陈爱民担任贵溪市委书记,成绩突出,至2006年任满,该市在全省县级城市经济实力由中下游一举冲至全省第一。陈爱民在贵溪任满后,被调任国土厅任副厅长。分管计划财务、规划、新农村建设工作,协管计划财务处、规划处、土地勘测规划院、矿业权交易中心。

几名领导相互间有“斗争”

江西省国土厅办公室主任肖彦明介绍,该厅有一正四副共5名厅长,正厅长刘积福(今年3月已退休)是2005年由九江市委书记调任的,国土厅未设置过第一副厅长或常务副厅长,排名是根据入职时间先后。

江西省国土厅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介绍,几名领导相互间有“斗争”。

副厅长李江华入职时间最早,资历最老,很多处级干部都是他提拔的。他以常务副厅长自居,对正厅长刘积福“拥兵自重”。

该官员称,李江华在工作中很“霸道”,说一不二。2005年刘积福出任厅长后,两人一直不和。军人出身的刘积福性格耿直,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与李江华发生争执。

一名跟随刘积福多年的国土厅官员称,李江华几乎插手国土厅每一项事务,身为厅长的刘积福工作开展难度很大,“很是压抑”。

“刘书记脾气比较急,雷厉风行,对下属要求达到严苛的地步,下属哪方面工作没做好,他不会给你面子,会当场骂你,给你难堪,也得罪很多人。”这名官员称,关于刘积福的告状信很多,其中有许多是投诉他在九江市委书记任上时涉嫌非法拆迁和违规征地的事。

江西省国土厅多名官员称,2009年初,江西省纪委转给刘积福一封关于国土厅的举报材料,材料附带一张光盘,其中有刘积福与人在办公室谈话的影音记录。刘意识到自己办公室被安装了窃听设备,十分愤怒。刘在多个公开场合怒斥,“有人用下三滥的手段,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虚弱”。

知情者称,刘在震怒之余,开始调查,并推断认为主导者在国土厅内部。他向纪委反映了“窃听门”,并提请纪检部门介入调查。

对此说法,刘积福和江西省纪委均未回应记者。

据陈爱民的一名代理律师讲,“窃听门”的确存在,此事导致刘积福怀疑身边所有人,其中最主要怀疑对象是李江华、许建斌和陈爱民。

“国土厅的这三名副厅长早被省纪委盯上了,‘窃听门’只是加速了三人的案发。”江西省政法系统一名官员说。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聂赣良接受媒体采访时称,2008年年底,江西省国土厅制定《江西省国土资源厅惩防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而“2009年是关键实施年”。

去年1月12日,江西国土厅学习中纪委原书记吴官正著作《正道直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刘积福亲手将书交到每一名与会者手中。

“赠书仪式”上,当时四名副厅长中唯李江华未出现。坊间传言此时他已被省纪委双规。

一个月后,江西省国土厅在新余市举行国土资源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李江华依然不见踪影。

2009年3月1日,江西省国土厅宣布,李江华、陈爱民、许建斌均不再担任党组成员、副厅长职务。随后,传出三人被纪委双规的消息。

“保护干部不出事”成今年重点

2009年6月起,李江华、陈爱民、许建斌三人均因涉嫌受贿罪,分别交由新余、景德镇、赣州三地法院审查起诉。江西省委以此案为由头,在全省掀起“抓系统,系统抓”的反腐风暴。

2009年11月19日,江西省委提出将重点查办土地管理、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产权转让、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国土系统作为反腐风暴的重中之重,随之也成为“重灾区”,一系列官员因受贿落马。

南昌县国土局原局长何学锋获刑15年,南昌市国土局原局长周宏伟被判无期,贵溪市国土局原局长陈福仁获刑5年半,主管国土的贵溪市市委原副书记李长华获刑13年……江西省国土厅一份未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9年3月以来,国土系统已查处13名县处级以上干部。

“国土官员落马都和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手续有关,收受企业贿赂,为企业谋取不正当利益。”肖彦明称,针对系统腐败案频发,国土厅已将“保护干部不出事”作为今年的一个重点来抓。

肖彦明称,保护干部不出事,不是指出了事捂着盖着,是指要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不能经济发展了,官员下来了,发展经济不能以违法、违规、违纪为代价”。

今年1月,李江华因受贿574万一审被判无期,李上诉后二审判决未做出;4月中旬,许建斌因受贿221万余元被判刑15年,当庭认罪;陈爱民被公诉涉嫌受贿220万余元,尚未判决。

地产商给落马官员买地“养老”

“我们注意到许多基层国土官员违纪违规审批土地背后,大多有当地行政一把手的强硬意志体现。”5月15日,江西某县国土局长对系统反腐发表看法时说。

“国土系统,行政上要受同级政府管辖。政府一把手说这块地要这样,你敢说那样吗?而在国土局内部,又是局长一个人说了算。一旦当地行政一把手因土地问题落马,国土局长自然也牵连其中。”这名官员认为,如何制约权力、规范权力应是反腐根本。

这名官员认为只抓国土系统,是治标不治本,“反腐是个系统工程,要盯紧‘一把手’”。

知情者称,陈爱民落马后,他当年任贵溪市委书记期间结交的地产商人找到陈家人,称准备凑钱买地“交给陈书记开发养老”。这些人称,当年受陈书记照顾,“土地方面的手续找他比找国土局管用多了”。

在检察院对陈爱民的起诉书中,陈220万元的受贿款中,170万是其任贵溪市委书记期间所收。其中一个多次得到陈爱民“照顾”、几次以低于市场价拿到地皮的地产商游兆汉,先后三次共送给陈105万元。

根据检察院的起诉书,陈爱民2005年一年受贿130万元,而当年,正是贵溪财政收入创历史、突破10亿元,时任市委书记的陈爱民受到省政府嘉奖之年。

据了解,陈爱民案审理过程中,其代理律师曾辩护说,陈爱民主政贵溪期间,大力推行招商引资,贵溪发展了,当地百姓也富裕了,请法庭将陈爱民帮助外商的行为与一般受贿犯罪中权钱交易的行为,区别对待。

江西省国土厅办公室主任肖彦明认为,“发展经济,决不能成为官员贪腐的理由”。

陈爱民案发后,又牵出贵溪市市委原副书记李长华、市国土局原局长陈福仁,二人先后落马受审。

一副厅长被双规后检举另外两副厅长

今年4月初结束的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江西国土厅现任副厅长刘定明曾说:“认真分析这三起独立的个案,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三起案件都无一不与国土资源的管理权有关。”

一名国土厅官员认为,三起案件不是窝案串案,更值得警惕,“当贪腐成为系统的普遍现象,那么整个系统就都坏掉了”。该官员认为,正是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才出现权力寻租。

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一位知情者透露,李江华是此次江西国土系统腐案的第一个落马者。他被双规后,先后检举了陈爱民和许建斌以及南昌市国土局原局长周宏伟。

2010年1月28日,江西省两会上,江西高院院长张忠厚与高检检察长曾页久二人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均将国土厅三名副厅长落马案当做典型要案解读。

“要改变以往按部就班、零敲碎打的做法,而是要大喝一声、猛拍一掌,坚决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今年的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及江西国土系统腐败案,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拍案怒斥。

系统反腐风暴仍在进行中

呼和浩特一女子坠亡,警方通报,这名女子究竟因何坠亡的?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磕磕绊绊,但是一定不要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要学会勇敢的去面对,呼和浩特一女子坠楼身亡,当地警方也第一时间对情况作出了通报,指着王某与自己的女儿共同居住,而王某患有焦虑障碍当晚从12层家中坠楼,经过勘察,警方已经排除他杀的可能。有不少网友为这个女子的自杀感到非常的痛心。

但是经过调查,物业管理的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反应迟缓,对突发事件缺乏敏感性,在知道死者王某有自杀的倾向,但是却没有第一时间入户进行现场劝阻,未及时阻止悲剧的发生,说明小区物业服务不到位,社区的工作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如果在发现问题这是第一时间就上前进行阻止,我相信可能成功的救下王某,这件事情也引起大家的反思。

特别是不少人被封闭管理之后,内心可能会变得抑郁,从而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所以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对市民做好心理辅导。也希望所有的市民能及时把自己内心消极情绪排解出来,毕竟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要及时放开自己的心扉。多向自己的亲人进行倾诉。及时寻求家人的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渡过眼前的难关。

这场悲剧的发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虽然王某确实存在焦虑障碍问题,但是物业和社区的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希望所有的市民予以。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也希望我们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观,不要轻易的被眼前的困难所击倒。要及时调节好自己内心的情绪,用更好的姿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多名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受到牵连而灭门,历史上的甘露之变为何如此惨烈?

首先跟当时整个唐朝的局势有关系,要知道在唐朝的中期宦官是非常霸道的,再加上那个时候的宦官的权力非常的大,已经到了连皇帝都制约不了他们的地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这三方势力分别是唐文宗,宦官以及大臣。

而且更神奇的是最后的胜利者竟然是宦官,所以对于那些大臣来说,这就是一个极大的噩耗,当然这些宦官也没有心慈手软,为了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力,拿起了手中的屠刀,大肆的屠杀了很多的大臣。

并且在甘露之变之后,就连当时的皇帝唐文宗也被这些宦官软禁了起来,可以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而且没过多久唐文宗便在郁闷当中结束了自己的这一生。

其次也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宦官手中握有军队这个最大的杀手锏,不然的话这些宦官是不可能斗得过唐文忠的,也正是在禁军的帮助之下,使得这些宦官在情势危急的情况之下稳定住了局面,所以说这也给了后代的统治者很大的启示,就是说一定不要把军权放到别人的手中,只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是最可靠的。

除此之外就是那些节度使跟这些宦官有着说不明道不清的联系,并且这些节度使是非常有权力的,他们直接可以在自己的地盘起兵,给当时的皇帝施压,当时的唐文宗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作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如何看待中铁建集团董事长陈奋健坠亡一事?

中铁建原董事长陈奋健近日坠楼死亡原因,因为目前正在调查没有公布阶段,我们也无从知晓,因此,对于陈奋健坠楼死亡的原因,我们也只能是猜测。坠楼死亡,在生活中偶有发生。一般来讲坠楼死亡人有以下几种:严重心理疾病患者,对未来失去信心的人,贪赃枉法畏罪自杀的人,就是发生意外的人等。

1、严重心理疾病患者

严重心理疾病患者包括严重抑郁症患者和有精神疾病的人。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估计,全球有逾3亿人罹患抑郁症,约占全球人口的4.3%。在抑郁症患者心中,世界一片灰暗,失去了它应有的美丽色彩,一旦达到无法承受时,坠楼在所难免。

2、对未来失去信心的人

对未来失去信心的理由很多。有的是无法承受生活事业的巨大落差,有的是难以脱离情场失意的痛苦缠绕,有的是眼高手低对未来感到迷茫,于是选择坠楼以了百了。有些沉迷于升官发财的人,到了升职受到瓶颈的时候,也会思想复杂,甚至出现郁抑症等情况。

曾经要好的一个姐妹,就是因为无法承受丈夫的背叛,在光天化日从她家7楼阳台一跃而下,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记得多年前曾经报道过,有人如日中天的事业由于各种因素破产,由于受不了巨大打击,也是以坠楼方式了断。对于这些不幸离开的生命,除了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外,更感到些许无奈。

3、贪赃枉法畏罪自杀

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力度扫黑除恶打老虎灭苍蝇,随着一些人不断地落马,对一些心怀鬼胎不那么光明正大的人产生了极大的震慑。这些害群之马自知罪责难逃,又不敢或者不想自己以后身陷囹圄,于是畏罪跳楼以躲避法律制裁。官员最致命的莫过于贪污腐败,这是他们头顶高悬着的一把剑,但人有时也有身不由己的情况,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4、就是发生意外

记得多年前,一位名人坠楼身亡,人们猜测其原因,最后结果就是由于夜色漆黑导致坠楼。因此,原董事长陈奋健坠楼死亡的原因,也许没有人们猜测的那么复杂诡秘,就是一次意外。毕竟年龄大了,在楼上思考问题到深夜,也有可能出现意外。

总结:可能我们不太懂位高权重的含义,体会不到高处不胜寒的滋味,但我们知道要好好地活着,身体发肤乃父母所赐,毕竟谁在这个世上都不容易,努力的活着的意义比任何事都重要,人们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不管怎样的人生,都会有酸甜苦辣,都不会一帆风顺,富贵也吧,贫穷也吧,无欲无求,平安度过一个完整的人生,也许是大多数人的愿望吧。

江西上饶市历史上的6名状元分别出在什么地方?

对不起,专门的上饶6状元找不到,我找到历史上最出名的几个江西状元

在持续了1300多年的古代科举考试中,江西出了42个文状元、5个武状元、2个恩赐状元,这在全国的科举盛事中名声响亮,一度出现“隔河两宰相,十里五状元”的科举奇迹。

我仅告诉一几个最有名的吧,有详细资料包括出生地等等,这些是最详细的了,别人不可能弄的比我的详细。

1.最早的状元——卢肇

江西史学界一贯认为省内最早的状元,是晚唐时期直属宜春郡的卢肇。 在今日分宜县杨桥镇偏东北面10余里的观光村,就是卢肇的出生地。村首一座古桥,长满了老藤,桥身上刻有状元桥三字,当地乡志记载,当年状元卢肇曾经过此桥。记者多方打探,才知道这是与当年状元唯一有关的遗物了。

卢肇中状元的过程是一幅活脱脱的世态冷暖图。会昌二年(公元846年),卢肇与另一位富家子弟出身的举人黄颇一同进京应试,然而袁州刺史在长亭设宴单为黄颇一人饯行,对家境贫寒的卢肇视而不见。卢肇虽很生气,但也只好绕亭前行十多里等待黄颇。等卢肇高中后,刺史一改昔日之嘴脸,前往十里长亭恭候迎接,在秀江河畔大摆接风宴。卢肇禁不住触景生情,赋诗道:“向道是龙君不信,国人夺得锦标归。”刺史大人当场听后羞愧自责。

卢肇虽常怀济世之志,但却是为人性格刚毅,不肯依附权贵。因此卢肇虽然有考取天下第一的状元之高才,却不会“跑官要官”而被冷落一旁,4年未得“入仕”分配一官半职。直到使相卢商罢为武昌军节度使,看重卢肇推荐为从事,这才担任一幕僚之职。李天白说,纵观卢肇一生,他虽然未能以状元之荣得到大用,但是,他为官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各种史料均评价卢肇是江西籍廉吏。

但李天白同时介绍,其实江西最早状元另有其人,他经过多方考证,发现丰城王季友中状元的时间比卢肇足足早107年。

在王季友的家乡丰城白土镇镇山村,他从该村的族谱查找到王季友生平介绍。王季友是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丙子科状元,他以“初试第三,复试第一”的成绩,一举夺魁,此外,家谱中所记载的王季友事迹与《丰城县志》基本吻合,证明王季友的确为开元二十四年第一名进士。

而这位过去不为人知的状元,同样有铮铮铁骨。王季友出身本是河南洛阳名门望族,后迁豫章(今南昌)东湖,但幼时家道中落,与其兄一起从东湖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发奋读书。考中状元后,授御史治书。因看不惯当时朝政,又耻与宰相李林甫之流为伍,王季友不久后又回到了丰城,并在丰城株山脚下的龙泽智度寺设帐授徒,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

他在81岁时去世,葬于丰城株山龙泽智度寺。如今,丰城株山龙泽书院乡贤祠仍有王季友的牌位,在株山林场,还能看到其墓的遗址。

2.最年轻的状元——汪应辰

年方17岁夺得状元,然而命运之手翻云覆雨,对于少年得志的汪应辰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仕途之路一帆风顺。

玉山县博物馆原副馆长张国清对汪应辰有着深厚的了解,《四库全书文定集》也有记载,“状元汪应辰,信州玉山县人,自幼持重,读书过目不忘,妙语惊人,年未及冠,已连中乡试、会试,均居高选。”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汪应辰被钦点为状元,完成连中三元,那一年,他才17岁,这不仅在江西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堪称最年轻的状元郎,但他的诗词却异常老练,宋高宗见他的对词,以为是老成之士,直至见面才知是少年,随即赐以御诗,并更名为应辰。

年少有成,春风得意也是情理之中,汪应辰彼时可谓满腔抱负。中状元后,初任镇东军签判,20岁时召为秘书省正字。第二年,秦桧重登相位,并主张与金和议。血气方刚的汪应辰上疏主张抗金,力言因循无备、上下相蒙、不明敌势的危险性,就此与秦桧结怨,于是被贬。

青衫磊落,孤独远去。公元1138年,汪应辰失意地离开了京城,这一走就是17年。这17年中,他出通判建州(今福建建瓯)、静江府、广州等地。直到秦桧死后,汪应辰被召回京城,任吏部郎官、右司、秘书少监、代吏部尚书。但是相比上一次离开时,汪应辰已经是年近不惑的中年人了,长时间的外放埋葬了太多的抱负。此后,宋孝宗即位后又因事被迫请求调外,于是知福州。不久,出为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后又因事不合,以端明殿学士知平江府(今江苏苏州)。第二年,心灰意冷的汪应辰辞职回乡。因为一生为官清廉,回乡后竟然衣食无着,一代名臣59岁时就这样死于家中。

历史上评价汪应辰吏治有方,他认为吏治的关键在于,严厉执行各级官位所明确的责任制度,严格按所订的制度实行奖惩,官场风气不好,是大官出了问题,老百姓生活不好,生产力不发展是小官没有尽到职责,军力不强盛是带兵的不行。而且在他处于逆境的时候,仍然尽职尽能,在四川任制置使的时候,广元一代受灾,他大胆地免除百姓的饷运。在代理吏部尚书的时候,查出大将李显忠谎报军工,谎列5000名受奖者,揭露其弄虚蒙骗的贪污行径。

汪应辰死后,同朝的中国南宋思想家朱熹对他的评价精辟绝伦:“惟公学贯九流,而不自以为足。才高一世,而不自以为名。到尊德备,而不自以为得。位高声重,而不自以为荣。”只是他的家乡玉山县紫湖镇汪坞村,数百年后已被水库淹没,难寻踪迹。

3.“状元中的状元”——文天祥

历代状元不计其数,但是南宋宝佑四年(公元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却最为后世崇敬,被称为状元中的状元。

这一年,吉州庐陵郡淳化乡富田魁巷村的文天祥,在父亲的陪同下,赴京城临安参加会试,对策集英殿。期间,宋理宗赵昀以“天道人极”问,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很多议论大胆独特,理宗亲定为第一。

文天祥虽然是年少得志,然而却赶上了一个政治腐败,外族入侵,人心涣散的南宋末期。从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到咸淳八年(公元1272年),文天祥经历了三次罢官。直到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朝廷闻元军沿江东下,直攻临安,于是急诏天下勤王。文天祥接到诏书后,几天就组织了一支3万多人的勤王军护卫临安。公元1278年12月,赵宋王朝终究抵挡不住蒙元铁骑,兵败如山倒,君臣一路南奔,身为丞相的文天祥终究势单力薄没能力挽狂澜,南宋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底,文天祥在海丰五坡岭兵败被俘,次年10月押解大都。

元统治者对文天祥是“既壮其节,又惜其才”,因为时人称誉能成天下宰相之大器者“北有耶律楚材,南有文天祥”,他们同样希望能够利用文天祥的声望收复民心,稳定天下。因此,在文天祥被俘后整整3年里,元朝君臣用尽一切办法对文天祥进行劝降,只是文天祥“如虎兕在柙,百计驯之,终不可得”。

此时,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一束天光照亮了数百年前的大都一隅,然而文天祥大都为囚,劝降之人纷至沓来。首先被痛骂得抱头鼠窜的说客是降元宰相留梦炎,文天祥毫不留情的讽刺这位失节同僚“龙首黄扉真一梦,梦回何面见江东”。

接着出场的是9岁小孩宋恭帝。年幼孩子不谙世事,文天祥仍尽君臣之义,北面拜号,之后才乞回圣驾,铮铮铁骨不卑不亢。在文天祥被俘3年里,元世祖一直不愿放弃招降的努力,先是派大员谕降,又用强权逼迫文天祥屈膝,到最后,将文天祥枷颈缚手,恶衣菲食,试图消磨他的意志。“亡国大夫谁为传,只饶野史与人看。”这是文天祥的信念。无奈文天祥只求一死,忽必烈唯有下令杀了文天祥。至元十九年(公元1283年)十二月初八日,在柴市口从容就义。这时文天祥47岁。“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后人评价,如此贴切。

4.冒死哭谏的状元——舒芬

过目不忘争得状元

进贤老城“舒芬街”,长约一公里,两旁店铺林立,行人来来往往,一派繁荣景象。当地人都知道,这条街纪念的是进贤唯一的状元舒芬。

县志有记载,1487年,舒芬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自幼聪慧,据说7岁能作诗,12岁写出《驯雁赋》,当时南昌知府祝瀚献看到后高度评价,舒芬在进贤有着少年神童的名声,接连考取了秀才与举人,明正德12年(公元1518年)在礼部会试时取得第一。

史料记载了有趣的一幕,舒芬虽然才高八斗,却并不风流倜傥,而是外貌丑陋,身材短小。明正德12年,舒芬站在金銮殿前参加殿试时,他的长相给他带来了麻烦。当时的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时年27岁,是位面目英俊的美男子,一看站在殿下取得会试第一的是位长相丑陋的小子,不由得大跌眼镜,只是听说舒芬是个过目不忘的天才,才说:“你骑马从承天门到西四街跑一圈,把街道两侧的店名在心里记下来,如说得一丝不差,就取你为状元。”舒芬果然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回来把经过的店名报得一字不差,武宗皇帝不得不取他当了状元。

哭谏九死一生

《明史》中《舒芬列传》记载了舒芬的四件事情,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几次哭谏事件。

舒芬考取了状元后在翰林院任七品修撰,令他觉得生不逢时的是,遇到的皇帝明武宗是一位荒淫暴戾、怪诞无耻的无道之君,他最大爱好是微服游玩,寻欢作乐,他的孝贞皇后去世不到一个月,还没有下葬,就要去宣化府狎妓作乐,舒芬以“忠君爱国”为念,上言劝阻说:“皇后刚驾崩,陛下三年内应深居不出,如脱掉朝服,撤掉兵卫,万乘之重如同老百姓一般,上下难辨,礼仪难定,实为不妥。”明武宗听后心中不悦,但还找不到什么理由来处罚舒芬。明武宗游完河北、山西还不满足,又要到江南挑选美女。

舒芬对此非常担忧,再次进谏,这一次直接而又痛彻,直批明武宗“侈心行乐”。

这篇著名的上疏在历史上留下了精彩一笔:“陛下以镇国公为名号,巡幸江南,到亲王之地,名份倒置,实为荒谬。皇上大婚已有十五年,而圣嗣未育,这些都是国家危亡的迹象,大臣知道而不说,小臣知道而不能尽言,其志并非忠诚,只是任听陛下自坏大局。臣不忍心大局变坏,痛哭泣血,冒死直谏……”

这样一个未经世事磨砺的状元修撰,又焉知伴君如伴虎。舒芬将批评矛头直指明武宗,终于招来大祸,几乎丧命。

舒芬的奏疏引起朝野震动,一共107名官员联名上疏,异口同声地反对明武宗巡幸江南,连御医也加入,还从养身的角度劝阻南巡。明武宗看完奏章,失去了理智,动用了最带有污辱性的惩罚手段,命舒芬等107名官员在午门外罚跪五日,跪完后再打30廷杖,打完后再作逮捕入狱或罢官贬职处理。

44岁时含恨死去

北京,连日阴雨,午门前广场有三寸积水,107名官员遭雨淋水淹,一个个痛哭流涕,大呼先皇明孝宗,却又体力不支,当场晕倒。结果15名官员身体虚弱,受刑不起,当场毙命。舒芬在受了30棍廷杖后,奄奄一息,抬回翰林院时几乎死去。

舒芬最终虽然留得性命,但京城却是不能再呆下去了,带着重伤到泉州市船舶司任副提举,相当于今日的福建泉州海关副关长。明武宗死后,明世宗朱厚聪继位。新皇登基初期,朝政还算清明,一纸诏书舒芬又回到了北京。然而,舒芬回京没有多久,又卷入了一件更严重的政治事件当中,集体哭谏活动再次发生,明世宗同样毫不手软,施以酷刑。

对于朝廷极度失望的舒芬,不久以为母守孝为名,离职回到家乡进贤。到家后,他心中极为凄苦,接着伤势复发,含恨死去,年仅44岁。直到明万历中期,才恢复名誉,追授谥号为“文节”。

如今除了舒芬街,进贤有关舒芬的遗迹不多,但在明代进贤就有座“文节寺”,是纪念舒芬的一座祠堂,因历史变迁已没有踪迹,后人无从去瞻仰了。

5.最不幸的状元——马适

马适为江西湖口人,字志达,生卒年不详。据传,马适老家当地曾有谶语:“沙州圆,出状元”。等到沙州圆的时候,也就是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马适也恰巧得中状元。马适少年时候,聪明好学,孝敬父母。中状元以后,朝廷还未来得及给他授官,他就得到母亲病逝的消息,匆匆赶回来家治丧。母亲入殓后,马适因悲痛过度,不治而亡。因为他的不幸,这位状元在历史上未能有太多的作为,所以有关的史料寥寥无几。

6.最幸运的状元——彭时

彭时为江西安福县人,历史上他是位为官正派,秉公办事,敢于直言的首辅高官,而他的经历却不得不说是状元当中十分幸运的。

彭时高中状元已是天下读书人当中属最好运的了,然而更好的运气一直在笼罩着他。明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堡”事变,明英宗当了俘虏,随同出征的大多数将士不是战死,就是自杀殉国。当时朝廷面临着官员严重短缺的大难题,于是打破常规,召33岁官职仅为七品修撰的彭时入阁,担任兵部尚书。

中状元第二年就入阁参预大政,前此未有,然而更幸运的还在后面。彭时在朝中没有经验,兵部尚书很快就被免去,降为五品编修。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发生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复辟成功,重登帝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原先的大臣不是被杀,就是被流放边疆,而彭时遭受过前朝的免职降级处分,这样的人重进内阁,加以重用,必然心存感激。于是当即任命他为兵部尚书,第二天就入阁办事,同时兼翰林院学士。彭时再次因祸得福,一步登天。

7.最年老的状元——董德元

这位状元虽然饱读诗书,但在考取之路却十分曲折。董德元16岁即考取秀才,21岁夺得乡试魁首。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再次中举。可是,赴京参加礼部会试,却屡试不第,消磨了他几十年的黄金岁月,以至“贫甚无以自养”,只好到富人家当教书先生,且遭到世人冷落和耻笑,心中苦楚无限。

1145年,董德元已年满50岁,他雄心未泯再应礼部试,又未考中。此次董德元因屡试不第年纪大,得以特奏名补文学科出身,当上了卑微的小官——道州宁远主簿。终于时来运转,1148年朝廷举行会试,当是年龄已满53岁的董德元决定应试,祷盼能金榜题名。当时科考,赞成对金主和的才能被录取,董德元把准了朝廷脉搏,在殿试策论答题中说:“晋之失不在于虚无,失于用兵故耳;唐之失不在于词章,亦失于用兵故耳。”迎合了宋高宗和太师秦桧“柔道”御天下的主张及对金主和不战的路线。

宋高宗大为赞赏,欲点为第一,因董德元已有官职,所以改为第二名进士,而让王佐当状元,但赐董德元“恩例”与状元相同,故当时人称董德元为“恩榜状元”。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