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夏日插曲-夏天的风电影插曲

文章目录:

求关于英格玛·伯格曼的资料

伯格曼是世界电影艺术史上绝对顶级的大师,这个人,开辟了现代主义者里电影的先河,他最早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一些复杂的电影语言手段去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的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气氛的家庭。父亲恩里克·伯格曼是位虔诚的路德教徒,曾长期担任牧师。母亲是一位上层阶级出身的小姐,任性而孤僻。父亲对伯格曼的管束严厉到臻于残忍的程度,伯格曼的童年生活笼罩着一种严峻、压抑的气氛,这一切对伯格曼后来的创作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1937年,伯格曼进入了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文学和艺术史,他阅读了大量莎士比亚和斯特林堡等著名戏剧作家的作品。同时,他经常出没于学校的学生业余剧团,编写剧本,导演戏剧,饰演角色。大学毕业后在哥德堡、赫尔辛堡、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担任过戏剧导演,这为他日后的电影编导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44年伯格曼写出了第一个电影剧本《折磨》,尖锐地抨击了瑞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对学生的粗暴、专制和残酷压迫,由阿尔夫·斯约堡拍成影片。1945年伯格曼执导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危机》。(1948)、《渴》和《监狱》(1949)等片。

50年代初,伯格曼在电影艺术上成熟起来。50年代中后期,随着《夏夜的微笑》、《第七封印》、《野草莓》、《魔术师》等影片的拍摄完成,伯格曼跻身于世界著名导演的行列。六七十年代,伯格曼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在用摄影机窥视人的灵魂,如“沉默三部曲”,即《犹在镜中》(1961)、《冬日之光》(1962)和《沉默》(1963),以及《假面》(1966)、《耻辱》(1968)、《呼喊与细语》(1972)等等。这些影片排除了戏剧冲突、故事叙事,以隐喻、象征的手法探讨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困难和生命的孤独痛苦。这一时期,伯格曼多采用室内心理剧的结构形式,在看似狭小的空间里展示人的内心无比广阔的时空变幻。

1977年伯格曼拍摄了反法西斯影片《蛇蛋》,1978年拍摄了他的最舞台化的影片《秋天奏鸣曲》,描写事业与家庭的矛盾、母亲与女儿之间的隔膜,以及她们之间又爱又恨的相互关系。影片由英格丽·褒曼主演。1981年,伯格曼着手拍摄他自称为“最后一部影片”《芳妮和亚历山大》。这是他人物最多、情节最复杂、规模最大、视野最广阔、拍摄费用最昂贵、放映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影片。这部影片有六十个有台词的角色,一千二百个群众演员,是一部把喜剧、悲剧、滑稽剧和恐怖片熔于一炉的家庭纪事。伯格曼过去影片中的主题和人物,以及一切他所迷恋的事物都重复出现在这部影片里,他自称这部影片是他“作为导演一生的总结”,是“一曲热爱生活的轻松的赞美诗”。

伯格曼电影作品一览表:

1953年,《小丑的夜晚》、《爱的一课》

1954年,《秋日之旅》

1955年,《夏夜的微笑》

1956年,35天完成《第七封印》

1957年,首次执导电视剧。编导电影《野草莓》、《生命的门槛》

1958年,《面孔》(美国上映时改名《魔术师》)

1959年,《处女泉》

1960年,《魔鬼的眼睛》、《犹在镜中》直译为《穿过昏暗的玻璃》

1961年,《冬日之光》

1962年,《沉默》

1963年,《这些女人们》

1965年,《假面》

1966年,《狼的时刻》

1967年,《羞耻》

1968年,《仪式》、《激情》

1969年,拍了一部纪录片

1970年,《接触》

1971年,54岁。《喊叫与耳语》(《呼喊和细语》);

1972年,《婚姻场景》

1974年,《魔笛》

1975年,《面对面》

1976年,4月,离开瑞典,过自我放逐式的生活。在慕尼黑编导《蛇蛋》

1977年,在挪威编导《秋天奏鸣曲》

1978年,60岁。与8个子女欢聚一堂。

1979年,《木偶生命》

1981年,《芬尼和亚历山大》

1982年,宣布退出影坛。

1983年,为电视台编导影片《排练之后》;拍摄纪录片《卡琳的面孔》以纪念母亲。

1984年,导演莎剧《李尔王》。

1985年,为电视台编导影片《受祝福的人》

1986年,写完自传《魔灯》;导演莎剧《哈姆雷特》

获奖情况:

《夏夜的微笑》 1955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奖

《第七封印》 1957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女人的期待》 1958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国际奖、最佳导演奖、女演员集体演技奖

《野草莓》 1958年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魔术师》 1959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处女之泉》 1960年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家联盟特别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杯中黑影》 1962年西柏林电影节天主教电影奖、纽约影评家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哭泣与耳语》 1972年纽约影评家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面面相觑》 1977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芬妮与亚历山大》 198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电影年谱:

1918年7月14日,恩斯特·英格玛·伯格曼诞生在瑞典的乌普萨拉。父亲埃里克是斯德哥尔摩一个教堂的副牧师,他的母亲名叫卡琳。

1920年,3岁,全家迁往斯德哥尔摩。

1922年,5岁,妹妹玛格丽特诞生。

1924年,7岁,父亲埃里克被任命为索非亚皇家医院牧师。

1934年,17岁,上高中。暑假期间以交换学生身份来到德国图林根市。游览柏林。

1937年,20岁,通过大学入学考试。

1938年,21岁,服兵役,接受短期军训。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5月,第一次排演舞台剧《远航》(文恩);《幸福的佩尔的旅行》和《奥洛夫老师》(斯特林堡)等。

1939年,22岁,请求进入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工作,未被接受。

1940年,23岁,离开斯德哥尔摩大学。。

1942年,25岁,9月,他创作的舞台剧《潘趣之死》上演。进入电影公司。

1943年,26岁,在瑞典电影公司编剧部门工作。3月,同艾丝·费希尔结婚。

1944年,27岁,根据自己高中生活写成的电影剧本处女作《苦恼》由阿尔夫·斯约伯格拍成影片。

1945年,28岁,7月,独立执导第一部电影作品《危机》。与第一任妻子离婚。随后与爱伦·林德斯特洛姆结婚。女儿爱娃出生。

1946年,夏天,执导电影《雨中情》(又名《男人与一把雨伞》)。11月,导演加缪的舞台剧《卡利固拉》,获得成功。儿子扬出生。

1947年,导演3部舞台剧。导演广播剧《玩火》和《荷兰人》(斯特林堡作品)。编导电影《欲望岛》;导演电影《黑暗中的音乐》。

1948年,编导电影《港口的呼唤》和《监狱》。

1949年,导演电影《三种奇怪的爱情》;编导电影《喜悦》。

1950年,编导影片《夏日插曲》;导演影片《不该在此发生》。与第二任妻子离婚。

1951年,编电影剧本《离婚》。与甘·哈格堡结婚。儿子小英格玛诞生。

1952年,编导影片《女人的期待》、《莫尼卡在夏天》。

——以下均为他编导的电影:

(同时还在从事舞台剧和广播剧编剧、导演,从略)

1953年,《小丑的夜晚》、《爱的一课》

1954年,《秋日之旅》

1955年,《夏夜的微笑》

1956年,35天完成《第七封印》

1957年,首次执导电视剧。编导电影《野草莓》、《生命的门槛》

1958年,《面孔》(美国上映时改名《魔术师》)

1959年,《处女泉》

1960年,43岁。《魔鬼的眼睛》、《犹在镜中》(直译为《穿过昏暗的玻璃》,是圣经典故)。同钢琴家谢比·拉雷特结婚,谢比是他的第四任妻子。

1961年,《冬日之光》

1962年,《沉默》

1963年,《这些女人们》

1965年,《假面》

1966年,《狼的时刻》

1967年,《羞耻》

1968年,《仪式》、《激情》

1969年,拍了一部纪录片

1970年,《接触》

1971年,54岁。《喊叫与耳语》(《呼喊和细语》);第五次结婚。

1972年,《婚姻场景》

1974年,《魔笛》

1975年,《面对面》

1976年,4月,离开瑞典,过自我放逐式的生活。在慕尼黑编导《蛇蛋》

1977年,在挪威编导《秋天奏鸣曲》

1978年,60岁。与8个子女欢聚一堂。

1979年,《木偶生命》

1981年,《芬尼和亚历山大》

1982年,宣布退出影坛。

1983年,为电视台编导影片《排练之后》;拍摄纪录片《卡琳的面孔》以纪念母亲。

1984年,导演莎剧《李尔王》。

1985年,为电视台编导影片《受祝福的人》

1986年,写完自传《魔灯》;导演莎剧《哈姆雷特》。

如果一个人生就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那样的灵魂,究竟是有幸还是不幸?

伯格曼终生处于内心混乱、纠葛的状态。这些混乱和纠葛有来自具体的因素,比如情感纷扰、工作压力、紧张或疏离的人际关系,等等,但更多的时候,他的混乱和纠葛完全出自他的生命本身。他的质地本身就是混乱的,纠葛的,也可以说,他的基因就是如此,于是,他在生命的每一个点上都站不稳,爱情不能固定他,功名不能固定他,自然的美好、日常生活的平稳、天伦之乐的温馨、站在荣誉顶峰的辉煌,都不能固定他。

这样的生命个体是相当不幸的。但是,他的混乱和纠葛,成就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一生持续不断的创造能力,为世人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我们感激他,感激他的痛苦,虽然我们的感激对他丝毫没有作用。

伯格曼的电影自不必多说,他的文字也具有非凡的提炼能力和穿透能力。我认为,他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贯通这两个艺术领域的人。这几乎可以说他拥有两个大脑。很多年前看过伯格曼的自传《魔灯》。这是一部具有世界声誉的自传杰作,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自传之一。前段时间,又看了广西师大出版社“电影馆”丛书推出的《伯格曼论电影》,在这部以其电影作品为经、个人心理历史为纬织成的自传性论著中,我读到了这样的一些段落:

“我在零散的时光中漫游,事实上我一直住在梦里,偶尔探访现实世界。”

“怀着幼年时期的饥渴,我投身于自己选定的媒介,几十年来昏乱地供应梦想、感官经验、幻想、神智不清的妄念、神经衰弱、受约束的信念和纯粹的谎言,始终不厌倦。”

伯格曼还说,“我一向对混乱和秩序之间难以操控的平衡感深感兴趣。”但是,“如果有很长一段时间,你都觉得自己在锯一根支撑你全身重量的树枝时,你也会感到害怕的。”

不,事实上,伯格曼从没有在根本上感到害怕。这是他从世上所有灵魂混乱纠葛的人中间脱颖而出的原因。他的一生、他的电影、他的文字,每一页上都印着一个水纹字样:“不怕”。他在这“不怕”之上,疑惑、沮丧、疲惫、愤怒、伤心,甚至害怕。然后,他又在这些东西之上努力、努力、永远努力。他同其他同样生命质地的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被混乱和纠葛所控制,进而一天天贫弱下去。而伯格曼,他不。我喜欢他的一句豪言壮语:“我始终有能力把恶魔放在战车前。”事实上,他做到了。

《夏日乐悠悠》中有哪些插曲

1、《海底之心》

《海底之心》是由林俊杰与Angelababy的合唱的一首歌曲。由林天爱作词,林俊杰作曲,发行于2011年9月,是影片《夏日乐悠悠》的插曲。

2、《Love U U》

《Love you you》是林俊杰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林俊杰作曲、林天爱作词、蔡政勋编曲,是电影《夏日乐悠悠》的主题曲。收录在林俊杰2011年发行的专辑《学不会 Lost N Found》中 。

3、《丘比特的虾米》

2011年出品的电影《夏日乐悠悠》插曲,歌名《丘比特的虾米》,词曲林天爱,演唱林天爱。

扩展资料:

《夏日乐悠悠》是由马楚成执导,彭于晏、Angelababy、朱雨辰、周扬主演的一部青春浪漫爱情电影。该剧讲述了两对男女在一个美丽海岛上所经历的不可思议的奇妙缘分  。该片已于201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一对来岛上旅行结婚的情侣郝常(朱雨辰饰)和苏菲亚(周扬饰)让游乐乐兴奋异常,然而因为夏米的出现,使游乐乐白白损失了一大笔生意,其与夏米的关系也变得空前的紧张。心怀愧疚的夏米决心赎罪。

游乐乐和夏米在一次出海过程中遭遇意外,结果竟然见到了和两个人都很熟识的一个故人,这时候,游乐乐和夏米才发现彼此的关系并非原本以为的那么简单。

wild strawberry主要讲的是什么

拍摄于1957年的黑白电影《野草莓》是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代表作之一,现在看来虽然伯格曼在此片中用了很多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拍摄,但是此片最后整体所呈现的风貌却清新感人,朴素自然,犹如一段旅程,使得我们在这段旅程中看见自己,看见人生。

老医生伊萨克在自己79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荣誉博士学位,于是决定自己驱车赶往颁奖地点,并顺路捎带了儿媳,半路上,伊萨克去看望了自己童年生活过的地方,看望了自己96岁老母亲,回忆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他还又捎带了三个要到意大利去的年轻人,并且出了一次车祸,把一对正在吵架的中年夫妇的车给撞翻了,于是伊萨克的车里又多了一对争吵不休的中年夫妇,但儿媳因为受不了他们的争吵而把他们赶下了车,最后伊萨克赶到了颁奖地,参加了颇为隆重的颁奖仪式。

影片的画外音以伊萨克口吻来进行叙述,视角也是伊萨克的,开始时,伊萨克用平静而不乏自负的口吻介绍了自己,他谈到自己即将得到的荣誉,他的家族,他的亡妻,这给我们一个错觉,似乎伊萨克是个内心平静祥和的老人,但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梦中,我们却能看到纠缠于伊萨克心中的阴影,那就是对迅速衰老的面容,身体,慢慢走向死亡的恐惧,在梦中,伊萨克站在空无一人的街角,蓦然,伊萨克发现头顶的时钟没有指针,街角前背对着站了一个男人,伊萨克上前去,男人转过身来,伊萨克看见它皱成一团的脸,随即男人瘫倒在地,化成一滩水,前面跑来一辆无人驾驶的马车,里面掉出一具棺材,伊萨克赫然发现那棺材里的尸体就是自己,尸体睁开眼睛,慢慢逼近……影片开头这个梦是影片中唯一可以称得上是阴森恐怖的段落,黑白影像中,梦中的光影竟显得阴森可怕,街道建筑物垂直的线条,锋利的阴影边线都营造了如同意大利超现实画家契里柯画中的意境,没有指针的时钟,融化的皱面人,棺材里的尸体都是伊萨克内心中对死亡的恐惧,是他内心的镜像,似乎无始无终的时间里,人渐渐走向衰亡,你愈是逃避这事实,死亡的阴影就会在潜意识里愈加逼近你。

这种以梦的手法,比较隐含地表达人物心理层面的真实,和对过去的追忆,影片中还有几处,伊萨克回到故居时,和伊萨克最后所做的那个梦中,伯格曼安排伊萨克直接走进自己的回忆和梦中,这种近距离的接触,其实是拷问,审判,原谅,抚慰这个曾经十分自私暴躁的老头,在影像叙述中,伊萨克又重回少年时代的情景,已经订婚的堂妹被另一个堂哥所引诱,曾经是阳光明媚的故园,热闹的家庭,伊萨克心中交织的最初的爱与恨又一次重回眼前。最后那个梦里,半路搭车的中年男人成为一个审判者,他宣判伊萨克无能,自私,无情,并且告诉他这是他故去的妻子指控的,接着他领伊萨克重新来到那个情景面前,伊萨克的妻子正和别人私通,他揭露了伊萨克内心的秘密,并且还隐晦地指出伊萨克在一次外科手术中故意谋杀了妻子。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伊萨克即使是回到青少年时期的情景中,面容依然是苍老的,伯格曼为什么不让青少年时期的伊萨克进入情景,而是让他缺席,让苍老的伊萨克进入自己年轻时的回忆?这难道不破坏回忆整体的氛围吗?老伊萨克和年轻的回忆相接触,所造成的间离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逝去的时光不再来,这只是个幻梦!

希腊导演安哲罗普罗斯的电影《尤利西斯的生命之旅》中有过向伯格曼这种手法致敬的段落,片中的导演A就是在旅途中重返故园,直接走入童年的回忆之中,年轻的妈妈牵着满面尘霜的儿子的手。伯格曼对后世的影响,可见一斑。

旅途

伊萨克前往颁奖地的旅途,实际上是给自己的一生作个总结的旅程,也是反思,悔过,与亲人和解的旅程,在这个旅途里,人的一生的几个阶段都用一种幻梦和现实交替的手法被呈现出来,伊萨克的梦与追忆,和旅途中遇见的一对中年夫妇,三个年轻人,以及他的儿媳,就是以这种目的出现的。

虽然伊萨克开始时说过这样满足的话:“我的一生还是很幸运的,以赚取面包的辛劳开始,为了对科学的爱而结束。”但是他的内心深处还有很多他自己都不敢面对的角落,对亲人的薄情,青少年时期的爱情阴影,为了科学研究冷落了家庭,妻子的背叛……最重要的,是死亡的阴影迫使他要面对这些内心的沟壑,自己驾车去颁奖地,也许就出于这样的目的,儿媳的随行,却包含了对公公指责的目的在内,当她在车里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是个自私暴躁的老头,不愿意帮助亲人,在慈善的外表下有一颗固执透顶的心灵,我想这深深地刺痛了伊萨克,但这也是他接受现实的开始,他惊异的表情活像梦中的皱脸人,这更促使他重新追忆,反思自己的一生,半途去探望故园,看望母亲,就是一种主动寻求自我救赎的途径。

也许,对一个人日后的情感命运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童年,固执自私的老伊萨克寻求自我救赎的第一站,就是进入自己的童年情景,在片中,伊萨克在画外叙述到:这野草莓生长之地……就是故园,阳光明媚,如诗如画的故园风光里,伊萨克首先看到了堂妹萨拉的背叛,她爱上了堂兄西夫里,接着就是一家人为叔叔庆祝命名日的聚餐,伯格曼没有将回忆蒙上一丝浪漫的灰尘,而是逼真地再现当时的欢乐情景,并让年老的伊萨克亲眼目睹,这种荒诞和逼近的记忆,促使伊萨克面对心中最初的恨与爱,欢乐与痛苦,到了原谅一切的时候了,但是已年华老去,死神的阴影却日益逼近……这时,伊萨克就在故园里遇见了那三个旅行的年轻人,两男一女,女孩酷似当年的萨拉,三人的三角关系也对应当年的堂兄妹,生命似乎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循环往复,所以接下来的一场戏中,伊萨克停车加油时,他受到他当年帮助过一个加油站工人的赞扬,他说伊萨克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中午吃饭的时候,伊萨克显得很高兴,话很多,两个小伙子在争论形而上的问题,当他们因争执不休而征求伊萨克的意见的时候,伊萨克没有回答他们,反而开始朗诵一首诗,而颂诗,近乎于不可追问之回答,包含着对生命的困惑和爱,包含着永恒之美。

半路上,伊萨克开的车差点撞上另一辆车,那辆车为了躲避伊萨克的车而开到路边沟里翻了车,里面钻出一对难为情的夫妇,丈夫对伊萨克道歉不止,因为车祸是因为他们在车内争吵而没专心开车造成的,于是伊萨克他们就帮助他推车,但是车子彻底坏了,夫妇俩只好上了伊萨克的车,这对夫妇从翻车里钻出来没多久就开始相互讥讽相互伤害,妻子讽刺自己的丈夫松弛的肌肉和伪善的态度,丈夫讥讽妻子情绪的多变,自己也分不清什么时候是真什么时候是假,两人在车里正说着,妻子突然愤怒地打了丈夫一巴掌,这时伊萨克的儿媳再也受不了了,就把这对夫妇赶下了车……在这场戏里,其实大家都受不了那对夫妇的争吵,为什么是儿媳首先发难,我想,这对夫妇恰好映照了伊萨克儿子和儿媳的感情纠葛,他们亦陷入这种相互伤害和折磨的境地,但谁也离不了谁,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极易产生一种厌烦一切的情绪,儿子和伊萨克一样,都选择了热衷于事业而冷落于家庭,这样就造成了爱的缺失,既伤害了爱人,也影响了下一代,所以儿媳见到伊萨克的老母亲时,猛然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那是一种冷漠的恶性循环,伊萨克老母亲极其冷静而理性的头脑没能给伊萨克应有的爱,伊萨克青少年时期的爱情阴影又促使他把冷漠传递给爱人,传递给下一代。

在这段追寻生命要义和寻求自我救赎的旅程中,我想伊萨克一定发现生命历程其实是个圆圈形的轨迹,童年,青少年时期的质朴和快乐,中年时的心事重重郁郁寡欢,到了老年,却要走向一种回归,并在这种回归中安然步入生命的终点。

形式语言

从我看到的三部伯格曼电影《喜悦》《夏日插曲》《野草莓》来看,影像的形式感是均很强烈的,非常讲究,可以说,黑白影像在他那里是一种驾轻就熟的语言,就像作家用他的笔写作一样,而伯格曼用摄影机来写作。

在《野草莓》中,每一个场景的拍摄角度,氛围营造都有一定的表意指向,比如在开头的梦中,非常强烈的光照在街道的建筑物上,这使它们投下的阴影显得锋利而恐怖,黑和白之间的距离拉得非常大,有一种歇斯底里的不安,而伊萨克就孤零零地站在街角,一个长镜头跟随他在街角来回地走,接着又切至伊萨克脸部的特写镜头,一束光打在他脸上,使他的脸苍白臃肿而且神色惊恐,一种冰冷而又不安的氛围在这个场景中荡漾。

但是当伊萨克和儿媳开车渐渐驶离城市时,用了自然光,摄影机俯拍,逐渐地展现一种平静的开端,然后,一种阳光灿烂的田园风光呈现眼前。

当伊萨克们在路上时,风景作为一种背景出现,盈盈的湖畔青草,远处的湖和山峰,近旁的松树,这些元素像是仔细安排的组合,其实这应该是黑白摄影的功效。而在伊萨克后来所做的那个梦中,画面中先是黄昏一大群倦鸟归林,后是伊萨克站在松树下的婴儿摇篮旁,风吹动树枝和头发,一枝张牙舞爪的松树枝横过画面,光线一直很黯淡,飘忽的弦乐响起,一种幽暗的,使人迷惑不安的氛围油然而生,暗示伊萨克已经接受自己行将死去的事实。后来伊萨克参加颁奖回来,儿子与儿媳已经和好如初,伊萨克睡在床上,也有一束光打在他脸上,只是这光比开始时明显柔和,就像一个安睡前台灯的灯光,在他最后的梦中,年轻的堂妹牵着老伊萨克的手带他来到湖畔,有明丽的日光,所有的孩子都笑闹着登上小船,堂妹又带他来到湖的另一边,父亲正在钓鱼,母亲在看书,在他们周围是平静的水,天,云,山,光线又变得柔和,此时幸福安宁的竖琴响起,老伊萨克露出微笑。

伯格曼有着很丰富执导舞台戏剧的经验,用光线营造氛围是他的拿手好戏,另外,此片中出现的环境,风景,有时候也有一种舞台道具般效用,树,山,云,湖,近者清晰,远者模糊,黑白影像排除了色彩,反而带来一种想象性的空间,如同中国水墨画理论“墨分五色”,而伯格曼的黑白影像也会在狭窄境地里发挥无数作用,他利用光线,音乐,拍摄角度,剪辑等一切手段,诗意地表达幻梦与现实交织的影像世界。

电影的插曲叫什么啊

主题曲《我知道》

演唱:阎韦伶 词曲:阎韦伶 时长:4分53秒

期望与失望的一线之间,哪里有我们的永恒?

女孩在轻摇滚的乐章中轻声呐喊,不顾一切等待一个也许是永远的等待。

这是幸福吗?这是幸福吧!

也许爱情根本不需要承诺,就像夏日候鸟归来般,时候到了,相爱的两人就会再相见吧。

歌词:栗色候鸟,怎飞不过海洋;

雨湿的窗,依稀有你的影像。

再多给我力量,足够留你在身旁。

黑色的阳光,烧尽了你曾说的话。

我知道,我知道,

你会跟著夏天回来吧;

我知道,我知道,

你不会就这样丢下我吧;

我知道,我全都知道,

你永远是最爱我的吧。

不要让,让我在夜里担心害怕。

轻轻的唱,希望你能听见啊。

黑色的阳光,请烙印你曾说的话。

我知道,我知道,

你会用尽全力回来吧;

我知道,我知道,

你不会就这样丢下我吧;

我知道,我全都知道,

你永远是最爱我的吧。

不要让,让我在夜里担心害怕。

插曲《习惯》

词曲:林逸欣 演唱:林逸欣, 时长:4分21秒

歌词:总是会想起我们第一次的相遇。

你的微笑,那么甜,我们陌生得不敢靠近。

那是我没想过有一天会是你,陪我分享我的心情。

带我飞,我的世界因为你而放晴。

是你包容我倔强的任性,拥抱我流下来的泪。

是你带我飞向每个角落,让我看见天空多辽阔。

我习惯了你的肩膀,是我最温暖的依靠。

习惯了你给我的翅膀,在你的世界,自由飞翔。

我习惯了你的脚步,跟你用同样的速度。

习惯了你给我的名字,能不能就这样当你的天使一辈子。

是你包容我倔强的任性,拥抱我流下来的泪。

是你带我飞向每个角落,让我看见天空多辽阔。

我习惯了你的肩膀,是我最温暖的依靠。

习惯了你给我的翅膀,在你的世界,自由飞翔。

我习惯了你的脚步,跟你用同样的速度。

习惯了你给我的名字,能不能就这样当你的天使一辈子。

我习惯了你的肩膀,是我最温暖的依靠。

习惯了你给我的翅膀,在你的世界,自由飞翔。

我习惯了你的脚步,跟你用同样的速度。

习惯了你给我的名字,能不能就这样当你的天使一辈子。

能不能就这样让我习惯一辈子。

片尾曲《夏天协奏曲》 (或称《夏天协奏曲片尾曲》)

演唱:林逸欣,作曲:林逸欣、陈韦伶,作词:林逸欣, 时长:5分11秒

歌词:再看一次,微微倾斜的天空,

想像着未来有多远;

再听一次,那段熟悉的旋律,

要怎么拥抱这瞬间。

是你让我变勇敢,

不顾一切去爱;

是你让我懂得孤单,

因为曾有你陪伴。

雨停了,我记得,那道彩虹;

拥抱著,海面上阳光的笑容。

我记得,那一年,最美丽的那个夏天。

等待著,候鸟轻轻唱着,下个晴天。

英文翻译:Look, again, and the tilting sky

And imagine how far the future could be

Listen, again, to the familiar melodies

And imagine how we can cherish this moment

It was you that gave me the courage

To love without fear

It was you that showed me what loneliness meant

With those moments when you were still by my side

The rain has stopped. I remember the way the rainbow

Embracing the laughters of the sun over the sea

I remember the most beautiful summer of my life

Waiting for the song of the migratory birds to bring me another sunny day

寻找歌曲

旋涡歌词

沿著你设计 那些曲线

原地转又转 堕进 风眼乐园

世上万物 向心公转

陪我 为你沉淀

逾越了理性 超过自然

瞒住了上帝 让你 到身边

即使爱你爱到你 变成碎片

仍有我接应你 落地上天

如你 化作了粉末 谁还要健全

来沉没 在我的深处吧

埋在爱情下

世界快要 变作碎花

来接我吧

趁这结尾 叹口气吧

原谅我们吧

答应送我 最美那朵水花 可以吗

来拥抱著我 形成漩涡

卷起那 热吻背后 万呎风波

将你 连同人间浸没

我爱你 就那么多

来拥抱著我 从我脚尖亲我

灵魂逐寸向向著洪水跌堕

恋爱在朁蚀我 如地网天罗

不顾后果 这贪欢惹的祸

是谁在吞没谁也奈何

是谁被卷入谁红频祸

来拥抱著我 形成漩涡

扭曲那 万有引力 倒海翻波

直到这世界 澈底搅拌

清清楚楚 只得我们

直到这世界 彻底瘫痪

剩下自己在游玩

沿著你设计 那些曲线

原地转又转 堕进 风乐园

世上万物 向心公转

沉没 湖底 欣赏月圆

在电影夏日么么茶里任贤齐唱的插曲歌叫什么

浪花一朵朵

歌手:任贤齐+阿牛 专辑:浪花一朵朵

我要你陪着我

看着那海龟水中游

慢慢的爬在沙滩上

数着浪花一朵朵

你不要害怕

你不会寂寞

我会一直陪在你的左右

让你乐悠悠

日子一天一天过

我们会慢慢长大

我不管你懂不懂我在唱什么

我知道有一天

你一定会爱上我

因为我觉得我真的很不错

时光匆匆匆匆流走

也也也不会回

美女变成老太婆

哎呀那那那个时候

我我我我也也

已经是个糟老头

我们一起手牵手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关于电影夏日插曲的介绍就介绍到这里吧,相信你已经寻找到关于夏天的风电影插曲有用的答案了。更多与电影夏日插曲相关的信息可以查找下方的相关文章喔。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