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红旗渠插曲-红旗渠电影主题曲

文章目录:

定叫山河换新装 歌词

定叫山河换新装

歌手:中央广播乐团合唱队

作词:姜云川,段洪

作曲:高潮

歌词: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

毛泽东思想来统帅,定叫山河换新装

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

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

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大寨田

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

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大寨田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自力更生创奇迹,高举红旗永向前

高举红旗永向前

扩展资料:

《定叫山河换新装》是电视纪录片《红旗渠》插曲,歌曲时长为2分50秒,2005年5月1日,收录于专辑《记忆的符号-中国电影百年寻音集 CD20》中。

1969年,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修筑的引水工程——红旗渠竣工,这项被誉为“人工天河”的人工河渠总长近2000公里,充分体现了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大无畏气概。《定叫山河换新装》这首作于60年代的赞歌因为写的是这条渠,被当地人传唱得比流行歌曲更久远更广泛。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歌词?

歌名:定叫山河换新装

演唱:吕继宏

作词:姜云川,段洪

作曲:高潮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们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毛泽东思想来统帅定叫山河换新装

心中升起红太阳千军万马战太行,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们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大寨田

条条渠道绕山转座座水库映蓝天,层层山岭绿油油荒山变成大寨田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自力更生创奇迹高举红旗

高举红旗永向前高举红旗永向前

扩展资料:

《定叫山河换新装》是电视纪录片《红旗渠》插曲。

创作背景

1969年,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修筑的引水工程——红旗渠竣工,这项被誉为“人工天河”的人工河渠总长近2000公里,充分体现了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大无畏气概。改变,来自一代红旗渠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决心和毅力。

说起修渠的岁月,特级劳模、当年被群众誉为“飞虎神鹰”的排险队队长任羊成老人的眼神变得格外复杂:“誓把山河重安排”的热血豪情,食不果腹的艰苦生活,引水成功的由衷喜悦,一幕一幕,如永不褪色的电影胶片,在脑子里一遍一遍地倒带、重播……80高龄的任老告诉记者:红旗渠精神应该一代代传承下去!

电视剧《红旗渠的儿女们》主题曲和片尾曲分别叫什么名

电视剧《红旗渠的儿女们》只有一个主题曲(片尾曲)叫《兄弟》

歌名:兄弟

歌手:满文军

作词曲:满文军

歌词:

乡下的树梢还有冰挂,

城里的屋檐下已经开花,

我想把兄弟带在身边,

到开花的地方安个家。

开花的地方好大,好大,

却没有一个想着我和她。

哪怕我拉住了你的双手,

你和我还是根在天涯。

乡下的树梢开始发芽,

城里的天空依然开花,

我想跟兄弟说句心里的话,

哪里是奔波,哪里是家。

也许走过千里万里,

却没有走出她的泪花。

她等你的带回城里的种子,

在山下种下外面的生活。

也许走过千里万里,

却没有走出她的泪花,

她等你带回来城里的种子,

在山下种下外面的生活

记录片《红旗渠》观后感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的电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今日我们将在分局领导的带领下去领会那条“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倾听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 4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与当年林县的干部相比,现在干部的工作环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像当年组织修建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那样,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红旗渠的修建,是当年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执政为民的一个典范。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把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先进典型学习结合起来,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纪新阶段,读一读红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红旗渠,有着怎样的盛世悲歌?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水是生命之源,有人类的地方,就一定离不开水的滋养,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人民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一条\”天渠\”,它高高地悬挂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可谓一大奇观。

不言而喻,这条红旗渠的修建凝聚了林县人民的辛勤汗水,对于林县大地的人们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条\”中国第一渠\”不仅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水利梦想,而且在它修建成功之后所遭遇的尴尬,也反映出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实。

引水的\”狂想\”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水资源极度匮乏,河南省林县百姓们的日常用水都难以解决,种在地里的庄稼更是由于长期缺水而根本无法成活,民以食为天,为了解决用水问题,河南大地上的百姓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而这其中最为通常的方法就是修渠。

从公元前421年开始,西门豹就发动当地百姓在漳河附近开渠引水,引漳河水在播种时节进行浇灌,降水多的时候又可以开渠放水。到了明朝的时候,又修建多条水渠;民国和抗战时期,也修建了不少的水渠。

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在红旗渠修建之前也曾修建过英雄渠等,或者引河里或者泉里的水,这些水渠,都曾短暂地解决了河南省内一部分村庄里的用水短缺问题。

根据已经修建的这些水渠,河南省的百姓们就在想,能不能修建一条可以惠及整个省内百姓的水渠,渐渐地,林县的百姓们萌发了修建红旗渠的想法。

红旗渠的修建可谓是一个狂想,它起始于山西省平顺县的一块断壁上,一直延伸到河南省林县的分水岭,起始点两者的落差高度不足十米,也就是说,要想引到水源,必须保证整条水渠是呈缓慢下降的。

这样的工程,在现在看来都十分困难,可是在当时,林县百姓硬是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终于,林县百姓凭借自己的艰苦劳动,愣是在1969年,耗时将近10年的时间,最终挖开了这条\”人工天渠\”,成就了引水传奇。

在红旗渠建成之后,国际上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称:\”林县百姓修建的红旗渠,可谓是毛泽东意志在中国的典型表现,让世界震惊不已\”。

\”天渠\”引来了美好生活

红旗渠建成通水后,给林县百姓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一方面,红旗渠改善了林县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水源之后,灌溉条件大为提高,林县地区的农业种植有了极大的改善,过去林县百姓的粮食亩产不足一百斤,建成红旗渠之后,林县粮食亩产可以达到八百斤甚至更多,百姓们的粮食袋子慢慢鼓起来了。

除此之外,有了水源的浸润,林县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大为改善。建渠之前,站在山顶望去整个山头光秃秃一片,还不时会刮风沙;建成之后,林县山头慢慢从黄色变成了绿色,随着时间的流逝,林县周边的山上都是郁郁葱葱的。

另一方面,林县百姓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林县百姓为原型拍摄的电影《红旗渠》上映。

随着电影的公映,红旗渠成了不怕吃苦、自力更生精神的代名词,迅速在全国形成学习红旗渠精神的氛围,一时之间,林县百姓感到无比自豪,在精神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红旗渠的盛世悲歌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太行山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水干旱的状况,水资源的匮乏导致水成为百姓们争夺的对象,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初林县百姓修建红旗渠的远见卓识。

渐渐地,林县周围的百姓也开始意识到了修建水渠的好处,也纷纷开始了漫漫修渠之路,当然了,这些渠也是引的漳河的水。

没有多久,山西的百姓也加入了引水的行列。山西的百姓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处在漳河上游,于是就在漳河上游修建了上百个水库。

好景不长,狼多肉少的情况还是出现了。漳河水的总量是不变的,当山西省的百姓在上游把水截下以后,流向下游的水量必然将会减少,水资源的短缺,就意味着无法对粮食作物进行灌溉。

当触碰到个体利益的时候,战斗就会爆发。因为水资源的分配问题,漳河上下游百姓之间的械斗和破坏行为连续不断。直到1992年8月,百姓之间的冲突达到了最高点。

红旗渠遭到了自修建以来最大的一次人为破坏,有将近十米的红旗渠渠壁被人砸开,湍急的水流从砸开的缺口不断涌出,导致缺口周边村庄全部被淹,百姓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了极大的威胁。

不仅如此,从1997年开始,修建几十年后红旗渠却遭遇断水尴尬,最长的一次竟然断流时间超过了七十天。

想当年红旗渠建成的时候,林县百姓以为可以一次性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难题,到后来红旗渠出现断流,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但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虽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困难,在红旗渠精神的指引下,林县的百姓一定还会像修建红旗渠一样,重新想出解决水资源短缺难题的好方法,只是可能时间会久一点,困难会多一点,但是我们应对此充满信心。

谁知道红旗渠的儿女们片尾曲叫什么名字?

红旗渠的儿女们片尾曲 兄弟MP3下载(附歌词)

歌手:满文军

乡下的树梢还有冰挂,

城里的屋檐下已经开花,

我想把兄弟带在身边,

到开花的地方安个家。

开花的地方好大,好大,

却没有一个想着我和她。

哪怕我拉住了你的双手,

你和我还是根在天涯。

乡下的树梢开始发芽,

城里的天空依然开花,

我想跟兄弟说句心里的话,

哪里是奔波,哪里是家。

也许走过千里万里,

却没有走出她的泪花。

她等你的带回城里的种子,

在山下种下外面的生活。

也许走过千里万里,

却没有走出她的泪花,

她等你带回来城里的种子,

在山下种下外面的生活。

关于老电影红旗渠插曲的介绍就介绍到这里吧,相信你已经寻找到关于红旗渠电影主题曲有用的答案了。更多与老电影红旗渠插曲相关的信息可以查找下方的相关文章喔。

1

评论0